天天看點

新書上架丨《重尋巨浪:不為人知的葛飾北齋》:比小說還好看的傳奇揭秘

作者:封面新聞
新書上架丨《重尋巨浪:不為人知的葛飾北齋》:比小說還好看的傳奇揭秘

封面新聞記者 王卉

作為“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唯一入選的日本人,葛飾北齋,是日本江戶後期最具代表性的浮世繪畫家。他是與達·芬奇齊名的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他的畫作《神奈川沖浪裡》并肩《蒙娜麗莎》,他的繪畫風格,對莫奈、梵高、德彪西等西方藝術家有着深遠影響。

為什麼是葛飾北齋獲得了如此崇高的地位?以他為代表的浮世繪藝術是如何到達歐洲,又為何在西方産生了巨大影響力?由未讀·文藝家出品,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重尋巨浪:不為人知的葛飾北齋》,解密“日本的北齋”何以成為“世界的北齋”。

浮世繪不僅是日本江戶時代最有特色的繪畫,而且還由于它對西方現代美術的推進作用而聞名于世,在西方甚至是日本繪畫的代名詞。那麼,浮世繪是如何被西方藝術家争相收藏和借鑒的呢?

17世紀時,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創立了“美術學院”,從此沙龍文化引領了整個法國美術界。如果作品沒被選入沙龍,畫家的身份就不會被承認,也不會被畫廊理睬。為了反抗這個現實,年輕的印象派畫家們登場了。

與以沙龍為主導的宗教畫的古典美術樣式不同,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的馬奈,以及其後的莫奈、德加、塞尚等年輕藝術家們,從庶民生活和自然中發現了美。但他們的繪畫受到沙龍一派的抨擊,始終不被畫廊和評論家們接受。

正在這時,來自遙遠東方島國的浮世繪進入他們的視線。他們震驚于浮世繪與自然一體化、不對稱性、鮮豔的着色等,競相将這些技法運用在自己的創作中。這種繪畫中的“動勢”被同時期的梵高、高更、勞特累克所繼承。

梵高收藏了五百多幅浮世繪,在畫作《唐吉老爹》中,人物身後的背景就包含了北齋和英泉的六幅浮世繪,他的名畫《星夜》和《絲柏》運用了《神奈川沖浪裡》一樣的運筆手法。莫奈收藏了149件浮世繪作品,其中葛飾北齋的作品就有23件。他晚年的作品《睡蓮》中所描繪的池塘,充滿了濃濃的日本風情。埃德加·德加則将日本主義納入了觀察事物的視角中。受北齋影響,他不再使用專業模特,轉而從普通女子那裡尋找“美感”。

除了畫家,西方雕刻家、工藝美術家和音樂家也深受浮世繪影響。玻璃藝術大師埃米爾·加萊把北齋作品《南瓜花群蟲圖》和《北齋漫畫》中所描繪的蝗蟲、鯉魚、南瓜的花和葉子的意象加入了自己的作品中,孕育了 20 世紀初“新藝術運動”的美術潮流。

不僅羅丹是浮世繪的擁趸,他的學生兼情人卡米耶·克洛代爾同樣是北齋作品的愛好者。她曾創作了一幅作品,使用了與北齋作品《神奈川沖浪裡》一模一樣的波浪,畫上還有險些被波浪吞噬的女子,暗示了她渺茫無常的命運。

新書上架丨《重尋巨浪:不為人知的葛飾北齋》:比小說還好看的傳奇揭秘

《神奈川沖浪裡》

北齋的影響不僅在繪畫界,在音樂界也留下深深的烙印,克勞德·德彪西受到《神奈川沖浪裡》的強烈沖擊,他創作的交響樂《大海》初版的封面就使用了這張畫,隻是去掉了畫面中的三艘小船。德彪西說:“我的音樂想描摹的是,那些在大自然中無法用眼睛看到的情感。”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北齋畫作中那些鳥、魚、昆蟲、波浪等素材對德彪西的影響。

與此同時,在東方島國日本,除了極少數相關人士,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在遙遠的歐洲,竟然有人如此熱愛自己國家的文化。在當時的日本,浮世繪的價格隻要二十文到三十文,相當于一碗素湯荞麥面的價格。舊家具商和彩色版畫店的老闆每每收到在橫濱有分店的海外美術企業的訂單時,都會抱怨“又是采購浮世繪,真麻煩”。可以說,是歐洲文化挽救了瀕臨消失的浮世繪。

從衆多浮世繪中脫穎而出,吸引歐洲人一緻将目光投向北齋的原因,據說是其作品色彩的豐富、主題的多樣,以及技術的精湛和視角的豐富。北齋活到了90歲,是當時平均壽命的兩倍。本書作者認為,北齋受歡迎的秘密,就藏在他罕見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好奇心。

從40歲開始,北齋埋頭創作持續半個世紀,留下了三萬四千多幅作品,平均每天要畫兩幅。作品的主題異常豐富,包羅萬象,有人體動作、曆史人物,也有蟲鳥、花草、建築物、佛教道具等。當然,還有春畫。

北齋不斷開拓新的繪畫表現方式,朝着更高的目标磨煉畫功,這就是北齋的精神。他74歲時在其《富嶽百景》的跋文中寫道:

“六歲起,我就養成了描摹事物狀貌的習慣。五十歲時,我的創作常被出版(中略),到七十三歲時,我對鳥類、昆蟲、魚類的結構及草木的形态充滿靈感。八十六歲時,我在藝術上日漸精進。九十歲時,我開始真正領悟藝術的奧義。百歲之際也許能達到神妙的境界。百十歲時,僅僅一個點或一條線都被賦予了生命。”

葛飾北齋是為繪畫而生的,通過繪畫,他洞穿了人類的真理和局限。終其一生,他的繪畫水準都一直在提高。正因如此,他的畫才能緊緊抓住歐洲藝術家的心靈,擁有了超越國界和時空的生命力。

在世界美術界,北齋也越來越受到推崇。2017 年春天,在紐約的拍賣會上,《神奈川沖浪裡》最終拍得的價格是一億日元。這幅畫當時印刷了約8000張,現在存世的據說有200張。這個價格在浮世繪中是從未有過的。

那麼,為何會出現“北齋熱”?人們究竟想從北齋那兒獲得什麼?帶着這些疑問,本書作者、遍訪歐洲和日本,從各國的日本美術史專家、親曆者後代那裡擷取一手資料,層層揭秘“大量浮世繪作品如何來到歐洲,進入印象派畫家的視線”、“以梵高窘迫的經濟狀況怎麼買得起五百張浮世繪”、“北齋晚年為什麼離開江戶去往小布施”等問題,“紀錄片式寫作,比小說還好看”,在有趣的閱讀中還原一代大師的藝術人生。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