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燈塔水母可以“永生”,卻也十分可悲?

作者:迷你科學星球

生老病死本是生命的自然規律。而海洋中不起眼的燈塔水母,卻據說是地球上僅有的一種有可能“永生”的生物。燈塔水母性成熟之後,在一定條件的刺激下,又會分化轉移,重新回到年幼階段。也就是說,它們能夠逆轉死亡,返老還童,并重新生長,繼續刷存在感。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為什麼說燈塔水母可以“永生”,卻也十分可悲?

燈塔水母是一種屬于水螅蟲綱的生物,體型微小,僅約4-5毫米,呈鐘型,身體半透明可看到其體内的紅色的消化系統。因外觀看起來像燈塔,故而得名。燈塔水母大多都生活在熱帶海域,是主要以浮遊生物、小型魚類為食的肉食性動物。

為什麼說燈塔水母可以“永生”,卻也十分可悲?

它們最開始是在加勒比海地區被人們發現的。随着船運的發展,它們也通過依附于航船底部結構,随着船隻遠航,進而擴散到了更多的海域。現在也分布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日本等地近海海域。

為什麼說燈塔水母可以“永生”,卻也十分可悲?

1996年時,意大利生物學家們,曾對4000多隻處于不同發育狀态的燈塔水母進行了實驗觀察。他們使水母分别經曆了:饑餓、水溫突變、降低水中鹽度、受到機械損傷等營造出來的環境,并觀察水母在不同環境中的生理變化。

實驗發現,4000多隻水母無一死亡,全員返老還童,都由成熟水母體轉化成幼年水螅體。科學家也将燈塔水母的這種轉化過程稱為分化轉移。

為什麼說燈塔水母可以“永生”,卻也十分可悲?

而其實,并非所有燈塔水母都會施展這一技能。

燈塔水母本身是一種兩性繁殖的物種。在正常情況下,燈塔水母的生命過程會像其他水母一樣,從受精卵開始,發育成為幼蟲,接着沉入海底蛻變為水螅型(小小豎管狀),再逐漸發育成成熟的可遊動水母體,最終水母體産生卵子和精子繁殖後,就會走向死亡。

為什麼說燈塔水母可以“永生”,卻也十分可悲?

而要出現“逆生長”是有一定條件的,要在它們遭遇饑餓,受到傷害、生活環境發生變化等自身或外部的突變時,成年的燈塔水母體内細胞才開始逆生長,把自己轉化成水滴般的一個胞囊。這個胞囊發育之後,會成為一個水螅群體(水母的幼年生命形态),而這一個水螅群會長成一群和之前的燈塔水母DNA幾乎一緻的水母。

為什麼說燈塔水母可以“永生”,卻也十分可悲?

理論上,無外界幹預以及合适的條件情況下,燈塔水母的分化轉移過程可以無限循環下去,實作理論上的“永生”。這可以看做是,燈塔水母在遇到一定條件後,選擇放棄兩性繁殖,轉而進行一種類似于克隆的無性繁殖。

是以,燈塔水母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永生”。燈塔水母的每一次蛻變,并不是我們認為的“長生不老,萬壽無疆”,而是變為一段全新的開始,已不再是曾經的“不死之身”,是一個類似于“輪回”的過程。

而需要注意的是,這裡說的燈塔水母的無限“返老還童”都是理論上的情況。

為什麼說燈塔水母可以“永生”,卻也十分可悲?

真實海洋裡的燈塔水母就比較悲催,如此微小脆弱的體型,自然處于食物鍊的底層地位,容易遭遇海洋生物的捕食。而且随着海洋環境的破壞與污染等天災人禍,燈塔水母也難以生存。是以,燈塔水母也沒有泛濫。

為什麼說燈塔水母可以“永生”,卻也十分可悲?

正常情況下,生存環境适宜的時候,燈塔水母更傾向于有性繁殖。而生存環境及自身,達到适量變化的時候,它們才會采取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自我保護。但若是環境太過于惡劣,燈塔水母就直接涼了。

是以,即使燈塔水母能夠擁有“永生”的能力,也很難有能力存活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