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下載下傳華輿APP,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華輿訊 據澳華财經線上報道 “大批的蝗蟲源源不斷地飛來。天空中翻滾着一團團毛茸茸的雲,無數的翅膀扇動,發出令人膽戰心驚的巨響。天空昏黃,太陽被遮沒,腥風血雨,宛若末日降臨。”

這是莫言在《蝗蟲奇談》中對1927年發生在中國山東高密東北鄉的蝗災的描寫。
他還在那篇文章中記錄了田野之外的驚悚情形:“據一位在膠濟鐵路上當過火車司機的老人說:那一年,蝗蟲伏在鐵路上,累累如山丘,擋住了火車的去路,膠濟鐵路交通中斷了七十二小時。”
2020年,蝗災離中國有多遠?
去年12月發端于東非的大規模的沙漠蝗蟲,現已飛越紅海,在西亞和南亞肆虐,逐漸逼近中國,公衆普遍擔心蝗蟲是否會進入廣西、雲南境内。
蝗災與旱災和水災,并稱中國曆史上的三大自然災害。最近幾十年來,中國局部蝗災時有發生,但範圍都不大,主要是在過去的黃泛區和草原區,并未造成大範圍減産絕産。
據《第一财經》報道,北京梭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文峰認為,盡管中國跟印巴之間有着天山、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天然屏障,可一定程度阻擋蝗蟲入侵,但也不容輕視。青藏高原并不可以完全阻隔飛蝗的襲擾,雅魯藏布江流域也是重要的蝗災發源地。更重要的是,蝗蟲可以通過中南半島,進入我國雲南、廣西,進而擴散到全國其他地區,草地貪夜蛾2019年侵入國内,就是走的該路線。
今日《環球時報》也針對蝗災發文,标題極為醒目:糧食危機!專家預警6月蝗蟲“增加400倍”,别不把它當回事!
文中稱專家表示,如果境外蝗災持續肆虐,夏季蝗蟲進入中國的可能性将急劇增大,建議政府協調各地區的預防工作,進行實時監測,準備足夠的藥品和農藥噴灑裝置。
中國已有多位專家表示,要積極采取措施,阻止蝗災蔓延。
澳洲亦拉響蟲害警報
澳洲對蝗災也并不陌生。10年前的2010年,澳洲遭遇過三十年中最嚴重的一次蝗害,泛濫速度相當之快,基本蔓延全國。據報道,蝗蟲吞吃了維多利亞州四分之一的農作物,造成的農業經濟損失達20億澳元。
而澳洲目前最需要嚴防的,是另一種“殺傷力”巨大的蟲害——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發源于美洲,自2016年以來已入侵了非洲和亞洲的65個國家,迄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根除這種蟲害。
草地貪夜蛾會破壞350多種不同的植物,包括玉米、高粱、小麥以及水果和蔬菜。在印度,這種蟲害毀壞了20%的甘蔗作物。
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從中國雲南省入侵,随後在中國多地蔓延。這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防控難度較大。由于越冬量大、北遷時間提早,業内認為,2020年草地貪夜蛾在中國全面爆發的可能性很大。
澳洲大陸一直都沒有發現過草地貪夜蛾的蹤迹。但CSIRO(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研究人員最近也發出警告,如果草地貪夜蛾在澳洲大陸上擴散,可能會難以根除。
不到一周前,澳洲大陸以北的Saibai島和Erub島發現了草地貪夜蛾。
j僅僅幾天後,昆士蘭州生物安全局17日向媒體證明,在約克角邊上的Bamaga發現了一隻草地貪夜蛾。
CSIRO 的Wee Tek Tay博士說,如果在澳洲大陸發現了一隻草地貪夜蛾,那麼很可能不止這一隻。
他說:“它可以輕松飛行100或200公裡,特别是在适當的條件和風向的情況下。它們很有可能能夠在北部生存,實際上我們的模型預測表明,澳洲的最北部非常适合這種害蟲存活。”
他說:“澳洲的科學研究非常先進,政府與行業機構之間的協調良好,是以,(成功根除)取決于蟲害形成的速度。
“但是,如果它們繼續在澳洲繁殖,這将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
Canegrowers昆州首席執行官Dan Galligan表示,昆州北部的甘蔗業現在正處于草地貪夜蛾入侵澳洲的第一線。如果一個地區減少甚至10%或15%的作物,對當地工廠以及其他生産者的巨大影響将是巨大的。
昆州的生物安全部門将在本周開始對昆州的多個地點監測草地貪夜蛾。但是要對這種蟲害采取哪些防治措施,如農藥滅殺、轉基因作物或是引誘劑,還需要一個探索過程。
j糧食出口挑戰
據統計,2018年全球各國的小麥出口總額為412億美元,在五年的時間裡,小麥總出口量下降了-13.8%。
澳洲以礦業出口聞名,但實際上,小麥是澳洲第三大出口商品,年出口額35.7億澳元,僅次于鐵礦石(388億澳元)和黃金(135億澳元)。
2018年,在各大洲中,歐洲國家小麥出口占了全球小麥出口的一半以上,出口額達226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54.8%。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占了27.6%,位居第二。澳洲的小麥出口量占比為7.5%,位居第三。拉丁(不包括墨西哥,但包括加勒比)為6.2%,亞洲為3.7%,非洲為0.1%。
2018年,在小麥出口占據90%份額的15個國家中,澳洲的小麥出口額位居第五位。
j以小麥淨出口額(小麥出口總額-小麥進口總額)計算,2018年澳洲小麥淨出口下降了高達42.3%。
j中國與澳洲,一個是小麥進口大國,一個是小麥出口大國。
據中華糧網統計,2019年9月,中國共進口小麥13.8萬噸,進口金額3648萬美元。1-9月,中國共進口小麥208萬噸,進口金額59173萬美元。9月頭号進口國為加拿大,哈薩克斯坦和澳洲分居二、三位。
來源:中華糧網
本周二,芝加哥小麥期貨價格上漲了近2%,此前有新的估計,澳洲的小麥産量将降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同一天,澳洲農業局ABARES表示,由于嚴重幹旱使作物減産,目前2019/2020年度收割工作已經完成,總産量為1517萬噸,為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INTL FCStone大宗商品風險經理Matt Ammermann說:“盡管澳洲因天氣惡劣而普遍減産,這為小麥價格提供了支撐。
“澳洲是小麥出口大國,澳洲在世界市場上的供應減少可能為美國小麥打開更多的銷售機會。小麥價格也從活躍的進口需求中獲得支撐。”
由于澳洲東部昆州和新州的極端幹旱氣候導緻收成減少,澳洲農業綜合企業GrainCorp Limited(ASX: GNC)去年不得不改變了港口供應鍊,從其他州轉運了超過200萬噸的谷物,以滿足澳洲東部的需求。這種規模的轉運在過去是很少見的,這進一步反映了幹旱的嚴重性。
盡管維州糧食産量占比更高,2019-2020年澳洲冬季作物産量低于平均水準,最新的ABARES估計顯示澳東的冬季作物總産量為1140萬噸。
上周,澳洲東部地區的大範圍降雨。GrainCorp的CEO Mark Palmquist在最新的公告中說:“雖然現在斷言幹旱還為時過早,但在我們經曆了長時間的幹旱之後,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信号。”
但他說,GrainCorp預計今年谷物出口将再次最少,西澳州和維州的糧食仍将會調運到昆州和新州。
聯合國《2019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中說,沖突、氣候變化與經濟波動仍是導緻糧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過去三年來,全球面臨糧食危機的總人數始終維持在1億以上,且波及的國家範圍正在擴大,“各種經濟沖擊還延長和加重了糧食危機背景下的急性糧食不安全現象”。(原标題:蝗災迫近中國邊境 澳洲為何也拉響了糧食警報?)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澳華财經線上
安卓使用者,可在各應用商店搜尋下載下傳“華輿”APP,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