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作者:文學報

文學報 · 此刻夜讀

睡前夜讀,一篇美文,帶你進入閱讀的記憶世界。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今天的夜讀,将帶你進圖畫書中的中國童年。

在國内原創圖畫書領域,劉洵是頗引人注目的一位創作者。她的作品《牙齒,牙齒,扔屋頂》曾獲得第四屆“豐子恺兒童圖畫書獎”,2018年,她又憑借《翼娃子》獲得第二屆京東文學獎年度兒童繪本原創作品獎。

那些打動孩子也打動成人的圖畫書是如何從靈光一現到最終出版的?那些願意為童心畫童心作家和畫家們,又擁有怎樣獨特的創作“秘笈”?在快速向前的時代,中國原創圖畫書需不需要慢的速度,等的耐心,與孩子共同緩步前行?

今天的夜讀,為你帶來劉洵的一篇創作談。在文中,她用誠懇的文字告訴你她在創作中的所思所想:等待與一些地方相熟,等待和一個創意相熟,等待與孩子相熟。

等出來的圖畫書

劉 洵 | 文

我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和孩子相熟,現在,我為孩子創作圖畫書。創作圖畫書則需要更加謙卑,謙卑并不是一定要蹲下來用孩子的語言來說話,它是一種願望,一種願意丢棄自己的種種散漫來守着孩子成長的願望。

那些國内外被稱為繪本大師的作者無疑是一些童心十足、善于制造快樂的人。他們的作品很容易和孩子的心靈契合,書裡的内容正好對應了孩子的想法,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而那些安靜樸素的作品,就需要作者足夠真誠、足夠謙虛又足夠自信,才能和孩子産生共鳴:把自己當做涉世不深的孩子,為自己的作品注入更多流動的細胞,在作品裡留下自己成長的痕迹,一本書一本書慢慢地呈現出來,在作品裡不斷成長,等待着有一天可以創作出一本深入人心的圖畫書。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劉洵創作的部分圖畫書

等待與一些地方相熟

我在構思一本圖畫書的時候,故事的内容和場景的想象會同時出現在腦海中,因為我的畫是寫實風格,是以場景選擇需要非常真實和具體。

我的電腦裡有一個200多G的檔案夾,名為“日常”,裡面是我平時和外出采風時拍攝的照片。有時候,我僅僅是為了留下美好的瞬間而拍照,有時候,則是為了和一個地方相熟。如果想讓一個地方成為我圖畫書裡的場景,僅僅走訪一兩次、拍一系列的照片是遠遠不夠的。就好像我們想寫一個人,隻和他做一些簡短的交談,隻對他進行一些膚淺的了解,是不能把這個人寫得很動人。

在我看來,為圖畫書選擇一個場景,就要和這個地方相熟,不僅僅要熟悉這裡房屋的分布和日落日出的方位,還要熟悉不同季節裡這裡的變化,熟悉居住在這裡的人的生活,以及角角落落的人們生活過的痕迹,體會其中的溫度,感受這個地方的靈性。這樣,在創作的時候才會帶着熱愛的心情去設計和安排一個合适的場景。

一本圖畫書的前期工作對于我來說就是多次走訪要畫的那個地方,等待着與它相熟,我相信熟悉比美麗更重要,因為與它相熟,創作時不經意流淌出來的美麗會比它原本的美麗更能打動人。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2013年12月,我的第一本自寫自畫圖畫書《牙齒,牙齒,扔屋頂》出版了,畫這本書的時候,我沒有感覺很吃力,因為我曾經在南京的老城區住了20年的時間,并且從2005年開始走訪南京僅存的一些老街巷。後來接到創作這本圖畫書的任務,我又帶着女兒多次去南京的老巷子采風。

《牙齒,牙齒,扔屋頂》的封面是我參考了2005年拍的一張照片畫的,這張照片上的房子早已不在了,我用它來做封面,是為了紀念2005年的春節我和父親第一次來到南京城南采風的那一天。

畫封面的時候我十分感慨,在那些年裡,我一次次地走訪,當時萬萬沒有想到,後來竟會利用這些資料做出一本圖畫書,這真是一場不知不覺的等待呀!

有讀者和我說《牙齒,牙齒,扔屋頂》這本書刻畫得很真實,勾起了他們的童年回憶,我想,這本書一共隻有16個對頁,它可以打動一些人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書裡的圖畫是從上千張的照片裡挑選出來的緣故吧。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牙齒,牙齒,扔屋頂》插圖

等待和一個創意相熟

閱讀圖畫書的時候,我經常會贊歎:這本書的創意真好,那本書的點子太棒了。可是輪到自己創作的時候卻會比較猶豫,往往一個點子剛出現時感覺還不錯,但兩天以後就會覺得它很沒意思,不值得一提。

其實,有時候并不是這個想法不好,而是因為我們和這個創意隻是剛剛遇見,還沒有相熟。

2015年的春天,中少社的編輯打電話給我,說想約我創作一本有關冬天的無字書,問有沒有什麼好的創意。在電話裡,我随口說出我在送女兒上學路上編的小故事:冬天的早晨,小孩兒在上學的途中看見自己呼出的熱氣變成了白色的精靈,一路上他看見很多行人都呼出了這樣的白色精靈,來到學校,小孩兒的白色精靈和同學們的精靈聚攏在一起變成了一朵巨大的雲,漂浮在學校的上空。

編輯聽了這個創意以後覺得還不錯,讓我把大緻的故事内容寫成文字稿。但我當時手頭還有兩個本子沒有完成,而且我對這個創意并沒有熱情,它隻是我平時給女兒編的故事裡很普通的一個,如果編輯沒有給我打電話,可能我很快就會把這個小故事忘得一幹二淨。可是編輯非常認真地告訴我,她們願意等待稿子慢慢成型,讓我抽出時間把文字稿寫出來。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那段時間我正在趕着畫《好像》,根本沒有心思考慮其他的故事,一直到這年的8月份,我因為身體的一點小問題住進了醫院,這才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手術後的第三天夜裡,我想着白天在醫院裡遇到的那些病友,她們中間有的患了癌症,我為她們感到難過同時又覺得自己很幸運。

我記得那天夜裡護工阿姨在我身邊睡得很香,她發出均勻的鼾聲,我拿出手機開始寫“哈氣精靈”的故事,這次,我把哈氣精靈設計成了憨憨的河馬,它初次來到這個世界對什麼都感到好奇,它在屋頂上蹦跳,它爬上路燈高高的燈架,它一邊玩耍一邊陪着它的小主人去學校,來到學校它依依不舍地和小主人告别,然後加入了大隊伍變成了一朵雲。我躺在病床上把這個故事一個字一個字地慢慢打出來,開始對這個創意有了一點點感情。出院以後,我把文稿發給編輯,很快編輯的回報就來了,她們說這個選題已經通過了,随後我簽下了約稿合同。

2015年的冬天,我開始創作另一本圖畫書《翼娃子》,在這期間,我抽時間到街上散步,南京冬天的街道很美,梧桐樹的枯枝交錯在一起布滿了天空,我感覺我眼前的街道很像一個倒着的湖,樹是巨大的水生植物,我想象着“哈氣河馬”其實并不是在天上飛,而是在湖水裡遊泳。我在早點攤子上買早點的時候,看見熱氣從每個攤位上飄散出來,就想,哈氣河馬一定會喜歡這些熱氣精靈的。霧霾來的時候,每輛汽車都打開了車燈,它們從我眼前駛過,我會覺得車燈很刺眼,心想,哈氣河馬會不會因為這些車燈而感到很緊張呢?就這樣,我漸漸地和這隻哈氣河馬熟悉起來,它的動作表情和它的所思所想會時不時地出現在我的腦中。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哈氣河馬》插圖

2016年的秋天,我和秦文君老師合作的圖畫書《好像》獲得了首屆“圖畫書時代獎”,拿到獎金以後,我趕緊用這筆錢在網上購買了一架無人機,經過一番折騰以後,無人機終于可以飛上天了。無人機代替我去俯覽南京的那些街道,我遙控無人機上升,飛行,轉身,擡頭低頭,下降……我覺得無人機眼中的行人、車輛、街道,就是哈氣河馬所看到的,這個嶄新的視角這讓我感到欣喜不已,我想,哈氣河馬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它眼中的所有景象,應該都是那麼的新鮮和神奇吧。

2016年的冬天,雖然我還沒有開始畫《哈氣河馬》的草圖,但我已經和這隻小河馬很相熟,并且喜歡上它,很想把它從腦子裡搬到畫紙上了。終于,我的前一本圖畫書《翼娃子》完稿了,緊接着我就開始畫《哈氣河馬》,因為這隻河馬在我的腦子裡飄了兩年的時間,畫起來就比較順手,大大小小加起來的一百五十幾張草圖幾乎是一口氣完成的。

2017年12月《哈氣河馬》出版了。如果沒有編輯當初的堅持,這個創意可能早就被我忘記了,但如果定下創意以後就立刻實施,作品可能會顯得空洞,隻有骨架沒有血肉,一些想象的内容不會有說服力,更不會感人。是以,有了創意以後,我們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等待與這個創意相熟,這樣的等待其實也是對作者自身的保護,就像我們在運動前進行充分的熱身,肌肉就不容易在運動的時候受傷。

作者和一個創意之間需要有一段時間的心裡磨合,在漫長的繪制過程中,作者就不會産生自我懷疑的壓力,并且可以在創作中體會到愉快。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等待與孩子相熟

要做好兒童圖畫書,與孩子相熟是一門繞不過去的功課。我經常想,如果我三十歲之前就選擇做圖畫書,那肯定會以失敗而告終,因為那時我滿腦子都是藝術,一些自我的東西占據了創作的主要部分。後來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又有了一個小小的畫室,在畫室我教孩子們畫畫,在十多年的時間裡,我漸漸和孩子們相熟,同時也和自己身體裡的那個孩子再次相遇。

和孩子接觸得越多,我就越願意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比如在備課的時候,我會考慮這節課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這節課要畫的畫裡面可能會隐藏着怎樣的故事。還會考慮畫畫的哪個步驟會使孩子覺得很枯燥,做手工時哪個年齡段的孩子剪得動哪一種厚薄的紙張,哪種筆的筆蓋孩子容易打開,哪種筆的筆蓋需要費些勁才能打開……

在和我女兒相處的過程中我也體會到,每個孩子的心裡都有一把密碼鎖,我們隻有打開他的密碼鎖,才能真正地接近孩子,幫助他解決心裡的困惑,解開這把密碼鎖的方法,就是運用我們自己的童心,用童心來解讀童心,事情就會變得非常簡單。也許隻是一個頑皮的小笑話,和一個小故事,或者一組小漫畫,就可以把問題解決了。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翼娃子》插圖

在小的時候,我喜歡又害怕看路邊巨大的松樹,因為每次看到它們,我都會覺得它們好像在交頭接耳,而且到了暮色降臨的時候,它們就會蹒跚行走起來。

我小時候很喜歡牆壁,在學校裡,我每天偷偷把老師丢棄的粉筆頭放進口袋,回家以後,就把自己的所愛和所恨都畫在家前屋後的牆上。我還找到了一塊松動的磚塊,把磚塊抽出來,經常寫一封很小的信塞進去,我認為,老牆可以看得懂。

三年級的時候,家裡買了第一台電風扇,我會在老式風扇前面坐很久,幻想那個藍色的閃亮底座就是一個巨大的宮殿大廳,我是很小很小的小人,在大廳裡來回走動時可以看見自己的倒影。

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也許是學業太忙碌,也許是長大了,我的這些想象離我遠去了,對一切事物的感覺都鈍化了。

八歲那年我母親過四十歲生日,父親帶着我去外文書店買了一套貝多芬一至九交響曲的錄音帶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母親,我還記得那是一個大大的紅色禮盒,盒子四周有一圈金色的邊,非常漂亮。很長一段時間,母親都會一邊做家務一邊放貝多芬的音樂,聲音放得很大。

我問父親,我為什麼覺得這個音樂一點都不好聽呢。父親回答我說,等你長大自然就會喜歡了,貝多芬是個偉大的人。後來我漸漸長大,聽各種各樣的音樂,流行、民謠、搖滾、世界音樂,一直到31歲的時候,一天晚上,我一邊畫畫一邊插着耳機聽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忽然間淚流滿面,一種說不出的感動和感激湧上心頭。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劉洵作品《謎語》插圖

我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和孩子相熟,現在,我為孩子創作圖畫書,創作圖畫書可能要比教孩子畫畫以及陪着女兒成長難得多,因為教孩子畫畫隻是傳授他們一種單一的技能,陪女兒成長隻是在澆灌一朵小花。而創作圖畫書則需要更加謙卑,謙卑并不是一定要蹲下來用孩子的語言來說話,它是一種願望,一種願意丢棄自己的種種散漫來守着孩子成長的願望。

圖畫書作者在創作的時候會和很多很多看不見的孩子對話,給他們講故事,并且用孩子可以了解的話語告訴他們一點點預言,告訴他們什麼才是真正的美,告訴他們哪些東西需要我們永遠持守。

新媒體編輯:金瑩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新年文創季

劉洵:用童心畫童真,需要經得起等待的耐心和愛心 | 此刻夜讀

郵發代号:3-2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