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在另一篇談論關于梁朝偉演技問題的文章評論區,有句留言。
有人說,「梁朝偉再有争議,還不至于到了郭富城都能跟他比演技的地步吧」。
因為文章裡提了一句,放眼整個影壇,擁有這種“用眼睛說話”能力的男演員,一個是梁朝偉,另一個是郭富城。
而他這句話翻譯過來。
第一是看不上郭富城的演技。
其次覺得梁朝偉如果與郭富城相提并論,是一種淪落。
從普遍的大衆印象上來看,或許沒錯。
但印象一定正确嗎?
未必。

回溯一下兩個人的影路。
1988年,梁朝偉拿第一個金像最佳男配獎的時候,郭富城還沒開始拍電影,1990年梁朝偉拿第二個金像最佳男配獎的時候,郭富城剛拍了兩部電影,後來梁朝偉憑《重慶森林》首封金馬、金像影帝時,郭富城僅有一個金像最佳男配提名。
直到2005年,梁朝偉憑《2046》奪得他的第五個金像獎影帝,郭富城才以《三岔口》首封金馬影帝,而他的第一個金像獎影帝,還得等到十年之後。
能不能比?
從獎項角度來看,當然沒得比,别說郭富城一個人,就算四大天王一起上陣都比不過。
但這并不是一個演員的全部。
票房并不完全代表商業價值,獎項也并不完全替代演技評判。
始終都應該作品說話,演技表現說話。
而梁朝偉和郭富城雖然各自巅峰不同頻,但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對标的兩個演員。
為公平起見,以截至目前的整個職業生涯為觀察期。
以表演的深度、廣度和不可替代性為标準,兼及文藝小衆和商業作品。
再以主角類和品質為首要衡量,兼及作品知名度。
首先是文藝小衆作品的對标。
先看梁朝偉,三個名導,七部作品。
1989年參演侯孝賢的《悲情城市》,飾演一個啞巴,表演單純幹淨、不搶不突,可謂傑作。十年後再次合作《海上花》,表演沉穩幹練
1994年開始與王家衛正式合作《重慶森林》,梁朝偉的演法本我、克制,但極度依賴導演影像,落到正常劇本則會失去魅力,1997年再度合作《春光乍洩》,與張國榮平分秋色,演技大成,舉手投足間見心緒流淌,2000年合作《花樣年華》,返樸歸真,至《2046》開始重複自己。
2007年與李安合作《色戒》,離開王家衛電影的梁朝偉又再度向前走了一步,表演能力更加入微。
再看郭富城,四位名導、兩位新導,七部作品。
2006年與譚家明合作《父子》,首次完全沉落至角色深處,以一種原始的爆炸力牽動觀衆情緒,演技表現堪稱一步封神。2008年與新人導演姚樹華合作《白銀帝國》,表現大氣沉穩。2011年與顧長衛合作《最愛》,一場笑着落淚的戲份,令人動容、不可複制。
2012年與嚴浩合作《百年浮城》,獲導演“名琴”之譽,角色在大時代與商海的數十年沉浮,演技能力開始淵深難測。2015年與陳凱歌合作《道士下山》,角色氣度、氣場及表演皆無可挑剔,與翁子光合作《踏血尋梅》,表演内斂精準,已至大成。
電影《秘密訪客》與《麥路人》是同期作品,角色特征截然相反,而表演已臻至無可挑剔的程度。
商業作品亦可平分秋色。
梁朝偉有兩部作品可單列,一部《暗花》,另一部《無間道》。
這兩部作品,梁朝偉都以其卓著的表演能力決定了電影的氣質,《暗花》中将那種"不知道明天”的焦躁與恐懼貫徹始終,在《無間道》中則将“三年又三年”的苦捱、絕望與不得解脫的感受精準傳遞給了觀衆,令人仿佛感同身受。
郭富城則有《風雲之雄霸天下》、《寒戰》與《無雙》三部作品可陳。
第一部作品堪稱獨一無二,可略過不提。
他在《寒戰》中塑造了香港警匪電影中從未有過的高層人物形象,以其毫無瑕疵的正氣诠釋了香港警隊的“守護”概念,令得電影成為香港影史上一座裡程碑式的警匪電影。在《無雙》中則以其巅峰的創造力,令角色與詭谲奇巧的劇本融為一體,堪稱一場表演盛宴。
這就是作品的對标。
我們以作品,捕捉到了兩個好演員在職業生涯裡綻放的光芒。
至于深度和廣度,對電影感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體會,二人也即将在最新作品《風再起時》中首次正面較技。
還是一句老話。
學會欣賞那些優秀的作品與演員。
比狹隘攻讦他人,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