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一藥---枸杞子

每日一藥---枸杞子

《太平廣記·女仙》記:“漢遣使行經西河,于城東見一女子,笞一老翁。頭白如雪,跪而受杖。使者怪而問之,女子答曰:‘此是妾兒也。昔妾舅伯山甫,得神仙之道,隐居華山中。憫妾多病,以神藥授妾,漸複少壯。今此兒,妾令服藥不肯,緻此衰老,行不及妾,妾恚之,故因杖耳。’使者問女及兒年各幾許,女子答雲:‘妾年一百三十歲,兒年七十一矣。’”西河女子透露了神藥之名:“藥有一種,春名天精,夏名長生草,秋名枸杞子,冬名地骨,又名西王母杖,按四時采服之,可與天地同壽。”

枸杞全身都是寶,枸杞果能補虛生精,用來入藥或泡茶、泡酒、炖湯,如能經常飲用,便可強身健體。枸杞的葉、花、根也是上等的美食補品。據《新本草備要》記載,枸杞的苗葉叫“天精草”,花叫“長生草”,果叫“仙地果”,根叫“地骨皮”,均有滋補強身功效。

每日一藥---枸杞子

【别名】杞《詩經》,枸忌《本經》,羊乳《吳普本草》,苦杞、地筋《廣雅》,象柴、純盧、仙人杖、卻老、天精《抱樸子》,卻暑《别錄》,地仙《日華子本草》,枸棘《本草衍義》,狗地芽《草木便方》,苟起子《本草經集注》,甜菜子《救荒本草》。

【來源】為茄科甯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成熟果實。苗入藥為天精草,花入藥為長生草,根入藥為地骨皮。

【原形态】灌木,經栽培後而成小喬木狀,高可達2~3m。主枝數條,粗壯,果枝細長;外皮淡灰黃色,刺狀枝短而細,生于葉腋,長1~4cm。葉互生,或數片叢生于短枝上;葉柄短;葉片狹倒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8cm,寬0.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或狹楔形而下延成葉柄,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花腋生,通常1~2朵簇生;花萼鐘狀;花冠漏鬥狀,粉紅色或淡紫紅色,具暗紫色脈紋;雄蕊5;雌蕊1。漿果卵圓形、橢圓形或闊卵形,長8~20mm,直徑5~10mm,紅色或橘紅色。種子多數,近圓腎形而扁平。花期5~10月。果期6~10月。

【分布】分布甘肅、甯夏、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生長于溝岸及山坡或灌溉地埂和水渠邊等處。野生和栽培均有。

每日一藥---枸杞子

【炮制】夏、秋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去果柄,置陰涼處晾至果皮起皺紋後,再暴曬至外皮幹硬、果肉柔軟即得。遇陰雨可用微火烘幹。

【性味】甘,平,微寒,無毒。

【歸經】入肝、腎經,兼入肺經。

【功能主治】滋腎,潤肺,補肝,明目。主五内邪氣,熱中消渴,周痹風濕。久服堅筋骨,輕身耐老,耐寒暑。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眩暈,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2~4錢;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外邪實熱,脾虛有濕及洩瀉者忌服。元陽氣衰,陰虛精滑之人慎用。

每日一藥---枸杞子

【選方】

①腎虛腰痛。地骨皮、杜仲、萆薢各一斤,好酒三鬥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鍋内煮一天,常取飲服。(《千金方》)

②治勞傷虛損:枸杞子3升,幹地黃(切)1升,天門冬1升,細搗,曝令幹,以絹羅之,蜜和作丸,大如彈丸,日服二丸。(《古今錄驗方》枸杞丸)

③壯筋骨,補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黃、甘菊花各一斤,搗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鬥,以汁炊糯米五鬥,拌入細曲,照常法釀酒,待熟澄清,每日飲三碗。此方名“地骨酒”。(《聖濟總錄》)

④骨蒸煩熟(包括一切虛勞煩熱及大病後煩熱)。用地骨皮二兩、防風一兩,甘草(炙)半兩,和勻後。每取五錢,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濟生方》)

⑤補虛,長肌肉,益顔色,肥健人:枸杞子二升。清酒二升,搦碎,更添酒浸七日,漉去滓,任情飲之。(《延年方》枸杞子酒)

每日一藥---枸杞子

⑥安神養血,滋陰壯陽,益智,強筋骨,澤肌膚,駐顔色:枸杞子(去蒂)1升,龍眼肉1斤,以新汲長流水十斤,以砂鍋桑柴火慢慢熬之,漸漸加水煮至杞圓無味,方去渣,再慢火熬成膏,取起,磁罐收貯。不拘時頻服二、三匙。(《攝生秘剖》杞圓膏)

⑦治肝虛或當風眼淚:枸杞二升。搗破,納絹袋中。置罐中,以酒一鬥浸幹,密封勿洩氣,三七日。每日飲之,勿醉。(《聖惠方》)

⑧赤眼腫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鬥,煮成三升,去渣,放進鹽一兩,再煮成二升,頻用洗眼和點眼。(《隴上謝道人天竺經》)

⑨治目赤生翳:枸杞子搗汁,日點三、五次。(《肘後方》)

⑩目澀有翳:用枸杞葉、車前葉各二兩,搗出汁,以桑葉裹懸陰地一夜。取汁點眼,不過三、五次,即見效。(《十便良方》)

每日一藥---枸杞子

⑾治注夏虛病:枸杞子、五味子。研細,滾水泡封三日,代茶飲。(《攝生衆妙方》)

⑿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淨,搗取自然汁。無汁則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點酒,飯前溫服。(《簡便方》)

⒀風蟲牙痛。用地骨皮,煎醋含漱。(《肘後方》)

⒁口舌糜爛(膀胱移熱于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湯”。(《東垣蘭室秘藏》)

【備注】除甯夏枸杞外,各地産的枸杞、甘肅産的土庫曼枸杞和西北枸杞、新疆産的毛蕊枸杞的,都可作枸杞子使用。

微信搜尋“杏仁醫生”,關注後輸入3303456,添加為你的私人醫生。關注楊醫生的微網誌:骨傷的楊張張揚,了解更多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