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中國第一瓶幹白誕生時間的若幹史實

中國第一瓶幹白究竟誕生于什麼時候?最近幾年出現多種說法,有的文章說,“1976年,原沙城酒廠研制出了中國第一瓶幹白葡萄酒”;有的文章說,“1978年長城龍眼幹白葡萄酒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産,成為中國自主釀造的第一瓶幹白,填補了我國葡萄酒行業的空白”;還有文章說,“1979年,中國第一瓶幹白葡萄酒在懷來問世,标志着中國幹型酒的誕生”……

關于中國第一瓶幹白誕生時間的若幹史實

1939年張裕公司《代理與顧客須知》已經出現幹白葡萄酒

對于釀造出這些幹白葡萄酒的前輩們,應當緻敬。不過,如果今天的人們非要認定中國第一瓶幹白是誕生于1976年或1978年、1979年,恐怕就值得商榷了。準确地說,這些幹白可以稱之為“沙城第一瓶幹白”或“懷來第一瓶幹白”;口氣大一點兒,或許也可以稱之為“河北第一瓶幹白”,但絕對算不上“中國第一瓶幹白”!因為至少在1939年,中國已經有對國産幹白葡萄酒的文獻記載。

在煙台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印發于1939年的《代理與顧客須知》中,雷司令白葡萄酒和解百納紅葡萄酒被明确歸類為“幹葡萄酒”;《怎樣喝酒》一節還提出“進餐時最好喝點幹葡萄酒,如解百納和雷司令,這叫做佐餐酒,可以使菜味更香美”。1939年《釀造雜志》第二期刊登張裕公司化驗室主題孫衛撰寫的《張裕葡萄酒之分析與各國葡萄酒之比較》,其中的《張裕紅白葡萄酒成分表》顯示,雷司令白葡萄酒的糖分為0.111克/百方公分,換算為現今通用機關是1.11g/L。按照現行葡萄酒國家标準(GB/T 15037-2006)劃定的“含糖小于或等于4.0g/L”的幹葡萄酒标準,這款酒屬于标準的幹白。

1959年,香港大公報社編輯發行的《香港經濟年鑒》第三編《内地生意參考》提到,張裕公司的出口産品包括“幹葡萄酒,也就是不含糖葡萄酒,如解百納紅幹葡萄酒,雷司令白幹葡萄酒”。所謂“紅幹葡萄酒”、“白幹葡萄酒”,即“幹紅葡萄酒”、“幹白葡萄酒”的另一種叫法,有時也稱為“紅葡萄幹酒”、“白葡萄幹酒”。

煙台市檔案館保管的1963年《煙台張裕釀酒公司名牌産品資料調查》記載:“我公司有五種名酒,是金獎白蘭地、紅玫瑰葡萄酒、味美思葡萄酒、白玫瑰葡萄酒、金星白蘭地。此外還有雷司令白葡萄幹酒、解百納紅葡萄幹酒兩種,國内不習慣,外國經常指名來要。”也就是說,張裕公司當時生産的雷司令幹白和解百納幹紅,在國外比在國内更受歡迎,而且達到“外國經常指名來要”的受歡迎程度。

1965年由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葡萄酒工藝學》,已經有《幹白葡萄酒生産工藝》和《幹紅葡萄酒生産工藝》兩個章節,該書第一作者朱梅曾任張裕公司釀酒師,《幹白葡萄酒生産工藝》共有22頁(開本為16開),包括《幹白葡萄酒工藝流程》《分選、破碎與壓榨》《白葡萄汁預處理》《白葡萄汁發酵》《第一次換桶與陳釀》等内容,并配有多幅示意圖和圖表。該書第三編第六章《葡萄酒感官檢驗》還提出了品酒的次序原則是“先白後紅,先幹後甜,先淡後濃,先新後老,先低後高”;甚至還提出了幹白葡萄酒的适飲溫度為10~11℃,幹紅葡萄酒的适飲溫度為16~18℃。

1974年12月,“全國葡萄酒和釀酒葡萄品種研究技術協作會”在煙台召開,根據會議紀要記載,會議組織參觀了煙台葡萄釀酒公司(張裕公司名稱于1966年變更為“煙台葡萄釀酒公司”)及其原料基地,品嘗了各地優良釀酒葡萄品種酒樣56種,包括“灰比諾、雷司令、白翼制成的幹白、甜白葡萄酒”。會議商定形成的《葡萄酒暫行管理辦法(初稿)》,已經對“幹葡萄酒”、“半幹葡萄酒”、“半甜葡萄酒”、“甜葡萄酒”的理化名額作出了明确規定。

1976年《食品與發酵工業》雜志第一期刊登的《發酵工業進展概況》記載:“根據1975年廣州春交會(春季廣交會)的情勢,煙台葡萄釀酒公司(1982年恢複原名“張裕葡萄釀酒公司”)的幹、甜、白、紅葡萄酒深受外商歡迎,能出口多少就銷售多少。”該文同時寫道:“目前國際市場上消費量最大的是幹紅、幹白葡萄酒”。

綜上所述,“中國第一瓶幹白”的誕生時間遠早于1976年、不晚于1939年,甚至可追溯至1915年張裕公司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舊金山世博會)榮獲金獎的雷司令白葡萄酒,因為根據農商部籌備巴拿馬賽會局編譯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出品分類綱目》,張裕公司參展的雷司令白葡萄酒,隻能歸類于第一百二十九部“葡萄酒及白蘭地酒”門類下面第六百三十二類之“白幹葡萄酒”。

需要強調的是,葡萄酒的“幹”和“甜”,隻是類别不同、口感各異而已,并不是越幹越好喝,也不是越幹越名貴,更不是越幹越難釀造。(陳耀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