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徽州區西溪南濕地周邊頻現世界級瀕危物種壽帶鳥,很多觀鳥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聞訊紛紛趕來,一睹壽帶鳥“芳容”,留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面。
壽帶鳥又名绶帶鳥、練鵲﹑長尾鹟﹑一枝花等,其形态優美,大小如同麻雀,最顯著的特色莫過于它兩條華麗的中央尾羽,迎風飛翔時如同绶帶在飄舞;到了老年,壽帶鳥的全身羽毛成為白色,拖着白色的長尾,飛翔于林間,因而又稱為一枝花,壽帶鳥寓意美好,象征長壽安康。
據攝影愛好者吳成權介紹,他去年在西溪南濕地就發現了壽帶鳥的蹤迹,今年為了拍攝更多好照片,提前在濕地周邊進行了考察。“壽帶鳥年年飛到這裡,說明這裡的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們一直都在留意它的行蹤,從它開始築巢求偶到孵化喂食以及教幼鳥跳水,都有鏡頭記錄。”
跟随着攝影愛好者的腳步,筆者也來到西溪南濕地壽帶鳥的築巢處,為了更好地拍攝壽帶鳥,不打擾到鳥兒們,攝影愛好者早早就架好“長槍短炮”,有些人甚至在此蹲點了幾天,就是為了拍攝壽帶鳥從築巢、覓食和繁衍的整個過程。據觀察,目前,豐樂河周邊楓楊林一帶發現有十幾處壽帶鳥的鳥窩,主要分布在岩寺鎮的臨河、富山,以及西溪南的石橋、琶村,它們常活動在樹林中下層茂密的樹枝間。巢築于樹杈間,以樹皮和禾大學草葉為巢材,巢形為杯狀,一般雌雄築巢共處,覓蟲而食,長尾搖曳,飛行緩慢,如風筝飄帶,異常優雅悅目。它們的食物幾乎全為昆蟲,而且以鱗翅目為最多,例如天蛾、蝗蟲、金花蟲、松毛蟲及其幼蟲和卵等嚴重危害農林的昆蟲,是一種益鳥。
據悉,壽帶鳥作為國家“三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2012年,被列入了《世界保護動物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一種極其珍貴的鳥類。壽帶鳥屬于“林鳥”,對生态環境要求較高,而西溪南濕地周邊一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非常适合這種鳥類居住,食物也比較充足,加之當地村民對鳥兒也非常友善,是以每年4—6月壽帶鳥都會選擇到這邊來繁衍後代。
筆者呼籲,廣大市民遊客在欣賞、拍攝壽帶鳥的同時應與鳥巢保持一定距離,不要驚擾到鳥兒的正常生活,為它們營造一個快樂祥和的“綠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