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太坊Vitalik Buterin一語道破:大規模區塊鍊應用為什麼沒有出現?

以太坊(Ethereum)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在上海的峰會活動上發表了最新演講。20分鐘的演講中,Vitalik梳理了比特币和區塊鍊的發展,以及指出了目前區塊鍊應用落地的障礙,并介紹了未來的改進方向。無疑,作為區塊鍊行業的“V神”,Vitalik的演講讓整個現場歡呼振奮。

Vitalik指出,在2009年到2014年之間,是比特币作為支付工具統治了整個密碼經濟技術發展的時代。而從2014年開始到2017年,區塊鍊行業出現了許多區塊鍊的應用,作為金融科技的一大分支得到社會公衆的關注,甚至近來還出現了許多金融行業以外的區塊鍊應用,包括政務等領域,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通用區塊鍊。

“2017年以後,區塊鍊将進入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未來将有許多大規模的區塊鍊技術應用出現,”Vitalik表示,目前,是社會對區塊鍊有着極大關注的時代。

但是,與此同時,Vitalik也指出,在目前概念驗證層出不窮的時代,為什麼我們還沒有真正的大規模應用?

“阻礙區塊鍊大規模應用最重要的因素是技術障礙,”Vitalik說道,“過去三四年我們需要普及公衆對區塊鍊的認識,但現在要做的是改變區塊鍊本身。”“技術的限制比監管的限制更加嚴重。”

Vitalik解釋稱,目前,當務之急是改善區塊鍊的可擴充性。比特币10分鐘才能交易一次,正是由于區塊大小的限制。而經過一系列方案的改進,目前以太坊的性能與比特币區塊鍊相比,已經顯現出優勢。

而除了可擴充性問題,安全和隐私、區塊鍊治理都是區塊鍊發展和大規模應用需要完善的方面。

以太坊一直存在一個難以忽略的問題:它目前不能支援太多的使用者。

這些限制曾經隻是研究者才關注的潛在問題,但是,它們現在真的已經影響到使用者了。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的區塊鍊平台,最近似乎出現了一系列容量問題,包括智能合約費用的提高,偶爾導緻了交易時間停滞,以及新ICO項目的釋出。

不過,這不是說目前還沒有什麼解決方案,比如分片技術(sharding)、雷電網絡,以及Truebit這些都提出了一些思路,旨在保證未來去中心化應用能夠像今天的中心化應用一樣快速運作。

比如,Vitalik也指出,“Plasma”的一個新解決方案近期也釋出了。Plasma的思路是,該技術希望的是通過使用許多許多子區塊鍊來解決問題。

具體來說,這個系統通過一種叫“欺詐證明”的方法把各子區塊鍊連接配接到主鍊。這有點像閃電網絡,不同的是,閃電網絡被嚴格限制于僅供支付使用,但是Plasma将這種思路擴充到更加複雜的計算中去應用,比如以太坊智能合約。

隐私

據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AI金融評論現場了解,Vitalik介紹了上圖包括的幾種方案。其中,零知識證明(被稱為“zk-SNARK”)技術可驗證交易的真實性,利用一個公共區塊鍊來展示交易,但會隐藏掉交易的金額,而檢視密鑰的所有者(即币的擁有者),可允許他人檢視這個密鑰相關聯的資訊。

雷鋒網AI金融評論報道此前指出,簡單來說,這種計算方式可以讓使用者證明他們擁有了他們想要的币,而不用暴露關于币來自哪裡或要去哪裡的資訊。就好像,零知識證明允許你在網站上輸入密碼,并由網站的伺服器進行驗證,而不會真正傳輸密碼。也就是說,ZCash實作了通過加密的形式交易原資料,而不是像比特币那樣要将交易資料公布于衆。

而另一個則是以太坊第三階段要發展的技術項目——大都會。“希望可以在以太坊虛拟機上部署更多的能力,加速去中心化應用的開發,以及讓各應用之間的互動更加容易。”

而STARKs可以證明私密資訊額有效性,但它依賴的加密技術也很簡單,就是哈希值。

假如使用者的手機丢了,或者智能合約的代碼存在漏洞,或者是黑客惡意攻擊,這些都是區塊鍊的安全風險。“在過去一年,我們都處于改善合約程式設計語言的研發當中,來提高區塊鍊應用的安全性。”

今年,比特币cash出現了分叉。那麼,“公有鍊的協定層發展出現了分歧的時候,應該如何解決?”Vitalik說道,“當然,我們可以進行分叉,通過繼續持有各自的代币來繼續發展。”

但是,Vitalik指出,如果這樣的話,分叉現象還将發生更多,而如果可以更合理地治理,我們就可以預測很多問題,在處理發展的需求和問題時,可以取得平衡。

在公有鍊的設計中,我們需要權衡的問題包括協定的功能,包括安全和穩定性,以及成本、可擴充性等等。

Vitalik對區塊鍊的發展進行了幾點預測,他表示:

未來,将會有越來越多的系統稱為“區塊鍊”,比如,哪怕是中心化的資料庫,但如果它應用了雜湊演算法。而公有鍊中,一些底層或将各有側重,某些或許更加重視安全性,某些或更加需要應用性能的保證。大家都需要在需求與現實中進行平衡。

本文作者:溫曉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