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種桑養蠶——①桑苗品種的選擇和栽培技術

作者:種桑養蠶

桑樹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耐旱,不耐澇,耐瘠薄。對土壤的适應性強。原産中國中部和北部,現由東北至西南各省區,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北韓、 日本、蒙古、中亞各國、俄羅斯、歐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

種桑養蠶——①桑苗品種的選擇和栽培技術

對于想在種桑養蠶這方面發展的朋友來說,如何選擇品質優秀的桑苗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幾種優質的桑苗。

種桑養蠶——①桑苗品種的選擇和栽培技術

第一種、桂桑優12

種桑養蠶——①桑苗品種的選擇和栽培技術

【基本資訊】桂桑優12(原名:桂雜優12)是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總站承擔自治區“九五”攻關項目選育成的桑樹新雜交組合(雜交桑),2000年通過了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号:桂審證字第160号。

【特征特性】該品種(組合)群體整齊、生長旺、長葉快;壯枝多、節間密;發芽早、落葉晚;抗旱力較強;再生能力強,一年可多次剪伐;葉片較大、葉肉較厚,葉色濃綠;适合采片葉,也适合割枝葉省力化養蠶。其産量較高,桑葉産量比雜交桑“沙2×倫109”平均增産11.36%。是目前兩廣省區産量最高的品種。采片葉,畝産桑葉達3927kg;全年條桑收獲一年可割5—6造枝葉,折成淨葉也高每畝産量3760 kg。葉質較優,用桂雜優12的桑葉養蠶,擔桑産繭量比沙2×倫109提高2.5—5.6 %、萬蠶産繭層量增産4.44—8.38%,畝桑産繭量高達250公斤。适應性較強,除廣西各地大量種植外,廣東、四川、江蘇、浙江等省及國外的越南、馬來西亞也有應用,均深受歡迎。

【栽培技術】

(1)育苗。用該組合種子播種育苗。畝播種量500—600克。具體可參照普通雜交桑育苗方法。

(2)移植。畝栽植株數6000株,行距0.6—0.8米,株距0.13—0.20米;種植前深耕翻松土地,施入基肥;按規格植入桑苗,踩實、淋足定根水、剪留苗高20厘米,加強新桑管理,不久即可産葉養蠶。

(3)桑園管理。本品種适宜采片葉育養蠶,也适于采條桑養蠶。片葉育為主的桑園每年剪伐兩次:冬至前後冬伐,冬伐留長枝(即留下半年生枝條高30—60 cm),促進冬芽早發快長、多枝多葉,還可防治花葉病,提高産量和葉質;6月下旬至7月下旬夏伐,夏伐可用低刈形式,即離地面20厘米處剪伐。桑園要增施有機肥、及時追肥,促進枝繁葉茂,發揮豐産性能。采片葉和條桑收獲均可。大蠶用葉應采成熟葉(最大葉以下的葉片),有利增産和提高葉質。條桑收獲要保持桑園肥水充足,使枝葉生長旺盛。水肥條件較差和幹旱季節不宜條桑收獲。

第二種、桂桑優62

種桑養蠶——①桑苗品種的選擇和栽培技術

【基本資訊】桂桑優62(原名:桂雜優62)是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總站承擔自治區“九五”攻關項目選育成的桑樹新雜交組合(雜交桑),2000年通過了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品種審定編号:桂審證字第161号,近幾年正在廣西等地大面積推廣。

【特征特性】該品種(組合)群體整齊、有效枝條數較多、生長勢旺、節間較密;春發芽較早、落葉休眠較晚;較耐高溫、較抗花葉病;耐剪伐、再生能力強;葉片大、葉肉厚,采片葉較省工,綜合經濟性狀優良。适合采片葉,也适合條桑收獲(即割枝葉)養蠶。其産量高,桑葉産量比雜交桑“沙2×倫109”增産14.92~24.68 %,平均增産19.32%,達到超高産品種名額,畝産量達4000kg。葉質與“沙2×倫109”相仿,畝桑産繭量高達250公斤。該品種适應性強,廣西各地及其他熱帶、亞熱帶地區均可推廣種植。

(1)育苗 用該組合種子播種育苗。畝播種量500~600克,條播撒播均可,具體可參照普通雜交桑育苗方法。

(2)移植 畝栽植株數6000株,行距0.6~0.8米,株距0.13~0.20米;種植前深耕翻松土地,施入基肥;按規格植入桑苗,踩實、淋足定根水、剪留苗高20厘米,加強新桑管理,不久即可産葉養蠶。

(3)桑園管理 本品種适宜采片葉育養蠶,也适于采條桑養蠶。片葉育為主的桑園每年剪伐兩次:冬至前後冬伐,冬伐留長枝(即留下半年生枝條高30~60cm),促進冬芽早發快長、多枝多葉,還可防治花葉病,提高産量和葉質;6月下旬至7月下旬夏伐,夏伐可用低刈形式,即離地面20厘米處剪伐。桑園要增施有機肥、及時追肥,促進枝繁葉茂,發揮豐産性能。采片葉和條桑收獲均可。大蠶用葉應采成熟葉(最大葉以下的葉片),有利增産和提高葉質。條桑收獲要保持桑園肥水充足,使枝葉生長旺盛。水肥條件較差和幹旱季節不宜條桑收獲。

第三種、特優2号

種桑養蠶——①桑苗品種的選擇和栽培技術

【基本資訊】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總站,7862×桂誘P58,7862是從廣東農科院蠶業研究所引進;桂誘P58是用秋水仙堿誘導(化場2/台灣青皮/倫109)F1染色體加倍選育成的四倍體品種。

【特征特性】屬三倍體雜交桑樹品種。種子粒較粗、千粒重2.25克左右。樹型高大、枝态直立、發條較多,枝條較高、中等粗、較直、皮色青灰褐色,節距為3.9~4.9 厘米 、1/2葉序,皮孔橢圓或圓形、中等大小、中等密度,冬芽正三角形、尖離、色灰褐、有副芽但不多。葉形為全葉闊心形,葉色深綠,較平展,葉尖多為短尾、銳尖狀,但有部分為雙頭鈍頭,葉緣齒為乳頭齒、中等大小。葉面光滑、波皺或微皺、光澤較強。葉着生态多為平伸,葉柄中長、葉基淺心狀。新梢頂端芽及幼葉色棕綠色,較粗壯。葉片大而厚,葉長×葉寬30.9厘米×28.0厘米,單葉重約12.2克,100 厘米2 葉片重3.0克。植株雌花、雄花約各半。經過3年的調查,投産當年畝産葉量1698.5~2173.6公斤,平均為1838.1公斤,比對照沙2×倫109增産15.40%;投産第2年進入豐産期,畝産葉量為2734.2~4311.8公斤,平均3600.8公斤,比對照沙2×倫109增産19.65%;投産第3年畝産葉量3123.4~4047.8公斤,平均3666.6公斤,比對照沙2×倫109增産24.10%。葉質較優,春葉養蠶萬頭繭層量比對照沙2×倫109增産5.29%,四齡百公斤葉産繭量比對照沙2×倫109增産4.71%,四齡百公斤葉産繭層量比對照沙2×倫109增産8.44%;秋葉養蠶萬頭繭層量比對照沙2×倫109增産1.63%,百公斤葉産繭層量比對照沙2×倫109增産1.57%。

【栽培技術】采用種子繁殖。可以先播種育實生苗後移栽建園,也可直播成園。适宜密植,畝栽5000~6000株,全年以采片葉為主的桑園每年夏伐和冬伐各1次,夏伐宜低刈或根刈,冬伐宜留長枝(留下半年生枝條高30~50 厘米),促進冬芽早發快長、提高産量和葉質,還可防治花葉病。葉片較大,适宜采摘片葉收獲。

第四種、強桑1号

種桑養蠶——①桑苗品種的選擇和栽培技術

【基本資訊】強桑1号是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選育成的桑樹品種。它是一個産葉量高、抗逆性較強的優良桑樹品種,可在中國東部長江以南,中西部秦嶺以南各蠶區因地制宜種植推廣。它的主要優點是産量超高,較抗旱,秋葉硬化很遲,葉型巨大是以摘葉省功,生長期從3月中下旬至11月初。它的主要缺點是春季發芽相對晚,春葉成熟期略晚,稍不耐寒,抗桑疫病和桑褐斑病差,不太适合春季需要提早養蠶的地區。

【特征特性】強桑1号桑樹品種樹形直立,樹冠緊湊,枝條粗長,側枝少,節距3.6-3.9厘米,葉序2/5或3/8;發條數中等,長勢旺盛,皮色青綠;冬芽長三角形,深褐色,貼生或稍離,有副芽;成熟葉深綠色、長心形,葉形大,葉長27.6厘米,葉幅20.1厘米,葉肉厚(55—70片/500g,3.9g/100cm2),葉面平滑,光澤強,葉片着葉稍下垂,葉炳長5.8厘米。成年樹偶有雌花。春期發芽比對照早7天左右,在杭州栽培發芽期為3月20日—3月22日,開葉期3月25日—4月10日,葉片成熟期4月28日—5月4日。屬中生中熟品種,葉片成熟期相對春季蠶期略偏晚,但晚秋蠶期表現尤佳。發芽率89.4%,生長芽率26%,每米條長産葉量春季為151克,秋季為138克,封頂遲,使用率高,生長勢旺,桑葉産量高,年畝桑産葉量達2600kg以上。下部黃落葉少,秋葉硬化明顯比對照遲,不耐瘠,較不耐寒、較耐旱,移栽成活率相對農桑14号稍低,适應性尚可。田間種植未見桑黃化型萎縮病發生,桑瘿蚊等微型害蟲為害明顯輕于對照,易感桑黑枯型細菌病(俗稱爛頭病)。

【栽培技術】每畝栽植800株左右,種植定幹時宜降低主幹,擴充樹冠,養成二級支幹的豐産樹型,同時應注意多留條,增加有效條數。需要充足的肥水,以期充分發揮品種高産優質的潛力。嫁接穗條剪取、整枝、修拳、剪梢等宜于立春前完工。應加強對桑天牛的防治。桑疫病易發地區慎栽。

第五種、農桑14

種桑養蠶——①桑苗品種的選擇和栽培技術

【基本資訊】農桑14号品種是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從北區一号(屬廣東桑品種)×實生桑一号(屬魯桑系,浙江地方品種)的雜交組合中單株選擇培育而成的二倍體。早生中熟豐産品種,屬魯桑系。在浙江、江西、山東、四川、廣西等省種植。适應性廣,發芽早,抗逆性強是其最大優點。缺點是需要大水大肥,抗旱性較弱。

【特征特性】農桑14号樹形直立稍開展,發條數多,枝條粗長而直,無側枝。節距3.7cm,葉序3/8,皮色灰褐,枝條基部根源體突出明顯,冬芽正三角形,棕褐色,副芽大而多。成葉心髒形,葉形較大,葉長23.5cm,葉幅20.5cm,葉肉厚中等,葉色綠,葉面稍平滑,光澤一般,葉片向上斜生。開雄花,花葉同期,花穗均較多。畝桑産葉量2700kg。粗蛋白29.97%,可溶性糖15.74%。

在其育成地杭州栽培,農桑14号的發芽期為3月14-18日,開葉期為4月1-4月7日,成熟期為4月26日-5月2日。發芽率79.6%,生長芽率28.7%,屬于典型的早生中熟品種。秋葉封頂硬化均較遲,每米條長産葉量春期159g、秋期178g,每公斤葉片數春期263片、秋期135片,年畝桑産葉量2700kg,比荷葉白提高34.85%;葉質較優,經養蠶鑒定,萬頭蠶收繭量比荷葉白提高春期為5.3%,秋期為7.8%;萬頭蠶産繭層量比荷葉白提高春期為11.2%,秋期為10.5%。未見病害發生,抗桑疫病和黃化型萎縮病、桑薊馬、紅蜘蛛、桑粉虱力強。

【栽培技術】宜中、低幹養成,因葉形大、長勢旺,在長江流域,栽種密度以每畝800株為最好,株行距為150×55cm左右,每畝留有效條為7000-8000條;産葉量高、葉質較優,在長江流域的早秋期要特别重視抗旱管理,在肥水管理水準高的條件下,更能發揮本品種的豐産性能。在使用夏伐方式收獲的地區,冬季一般伐去條長的2/5,進而減少來年的花穗,提高葉産量。

第六種、粵桑11号

種桑養蠶——①桑苗品種的選擇和栽培技術

【基本資訊】選育機關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産品加工研究所

【特征特性】粵桑11号系多倍體雜交品種。樹形稍開展,群體整齊,枝條直,發條數多,再生能力強,耐剪伐。皮灰褐色,皮孔圓形、橢圓形和紡錘形,節間距4.5~6.0厘米。冬芽為長三角形,尖歪離,副芽多。葉序2/5,葉心髒形和長心形,葉片平伸或稍下垂,葉面粗糙有波皺,葉色翠綠,光澤較弱,葉尖長尾狀,葉緣鈍齒和乳頭齒狀,春季成熟葉片長25.0~30.0厘米,寬20.0~26.0厘米,平均單葉重8.0~10.5克。葉柄長6~8厘米,葉基心形和腎形。頂芽壯,黃綠色。發芽早,葉片成熟早,秋葉硬化偏早。

1、畝栽4000株左右;

2、多施有機肥,提高桑葉品質;

3、可采葉片或收獲條桑,收獲片葉為每隔20~25天采一次,不宜超過30天;收獲條桑為每隔40~45天伐一次,不宜超過50天;

4、注意及時采葉,保持桑園通風,排除積水。

第七種、粵桑51号。生長勢旺盛,枝條萌發能力強,樹形稍開展。枝條直立,皮灰褐色,葉形為心形或長心形,葉片平伸或稍下垂,葉面粗糙有波皺,葉色翠綠,每畝可載4000株左右(80厘米×20厘米)為宜,可采葉片或收獲條桑,收獲葉片為每隔25~30天采一次,不宜超過30天;收獲枝條桑為每隔45~50天伐一次,不宜超過50天。适宜區域:珠江流域及長江以南等熱帶、亞熱帶地區。青枯病地不宜種植。

第七種、粵桑51号

種桑養蠶——①桑苗品種的選擇和栽培技術

【基本資訊】粵桑51号為多倍體雜交組合。生長勢強,産量高,葉片大,葉質好,再生能力強,耐剪伐。适宜我省蠶區種植,但易發青枯病地塊不宜種植。審定編号:粵審桑2013001,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産品加工研究所。

【特征特性】多倍體雜交組合。群體整齊,生長勢強,耐剪伐。枝條直立,皮灰褐色,皮孔圓形、橢圓形和紡錘形,平均節間距5.6厘米,葉序2/5或3/8。冬芽為長三角形,尖離,副芽多。頂部嫩葉黃綠色或淡紫色。葉片大,成熟葉心髒形或長心形,葉基心形或腎形,葉尖長尾狀,葉緣鋸齒或鈍齒狀。葉面粗糙有波皺,葉色翠綠,光澤較弱。葉柄5~6厘米,葉片平伸或稍下垂。春季成熟葉片長幅25.0~31.0厘米,寬幅20.0~27.0厘米,平均單葉重7.2克。桑葉含糖量高,品質好。田間表現易感青枯病,耐旱性較強。

【産量表現】種植兩年桑樹平均畝産葉量為2191.5公斤,比對照種塘10×倫109增産17.3%。飼養蠶品種兩廣2号結果,平均萬蠶産繭量17.71公斤、萬蠶繭層量3.72公斤、100公斤桑葉産繭量7.94公斤,分别比對照種提高了5.0%、6.0%和5.8%。

(1)畝栽4000株左右,大小苗分類種植;

(2)種植前開挖種植溝,施足基肥,平時桑園應多施有機肥;

(3)可采葉片或收獲條桑,收獲片葉每隔20~25天采一次,不宜超過30天;收獲條桑每隔40~45天伐一次,不宜超過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