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毒枭的多面人生:殺人犯、大善人、全球富豪

作者:史趣

100多年前,兩湖總督林則徐向道光皇帝上書時,痛陳鴉片對中國人的毒害,“若猶洩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饷之銀”。

《破冰行動》中,東山當地不法分子勾結跨國販毒集團,進行大規模的地下冰毒生産,進而獲得高額的利潤。

大毒枭的多面人生:殺人犯、大善人、全球富豪

無論是鴉片,還是冰毒,我們統稱為毒品。人,一旦沾染毒品,就如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痛苦、絕望、沉淪,甚至疾病與死亡都會接踵而來。由此,鋪展開去,毒品對家庭、社會的負面影響更是無法言說。

毒品之毒,一定是人人喊打的。對于販毒、制毒的大毒枭,恨不能殺之而後快。這是政府的态度,也是群眾的期盼。

然而,當世界上最大的販毒集團大毒枭巴勃羅死去時,卻有兩萬群眾為其送葬。這是怎麼回事?不僅如此,巴勃羅還被《财富》雜志評選為全球7大富豪之一,這又是怎麼回事?

大毒枭的多面人生:殺人犯、大善人、全球富豪

巴勃羅全名是巴勃羅·埃斯科瓦爾·戈維利亞。1949年,巴勃羅出生在哥倫比亞麥德林西南約20公裡的小鎮思維加多。巴勃羅家境貧寒,父親是一名農民,母親是國小教師,父母忙于生計,對他疏于管教,加之哥倫比亞時局動蕩,巴勃羅很自然地就成長為一名問題少年。

大毒枭的多面人生:殺人犯、大善人、全球富豪

巴勃羅先是偷竊變賣墓碑,後又從巴拿馬走私商品,最後又幹起了偷車的勾當。由于所行多為不法,巴勃羅多次受到法庭指控。巴勃羅成年後,已是70年代,其時哥倫比亞販毒活動盛行,并在全國蔓延開來。一心擺脫貧困的巴勃羅自然不會放過機會。他很快加入了一個販毒組織,參與了毒品走私活動。然而,不出數年,他就因私藏海洛因被抓了。時局動蕩,毒販猖獗,巴勃羅還未得到審判,逮捕他的警察和法官就被槍殺了,其證據也被付之一炬。巴勃羅就這樣大搖大擺的走出了拘留所。從此,巴勃羅開始了更為瘋狂的人生。

巴勃羅不再滿足于心驚膽戰的走私活動,便開始招募小弟。他情商很高,富有教父般的魅力,很快籠絡了一幫腦殘粉,并組建了麥德林販毒集團。适逢哥倫比亞失業潮,巴勃羅以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麥德林為中心,以周邊農場為闆塊,吸納大批失業人員,從事可卡因種植,集團很快發展壯大。到80年代初期,集團不僅有現代化的毒品加工廠,還有建立了一支由4萬人組成的裝備精良的武裝販毒軍隊,而巴勃羅也成為哥倫比亞最富有的人之一。

大毒枭的多面人生:殺人犯、大善人、全球富豪

此時,巴勃羅的瘋狂還僅僅是開始。他左手拿錢,右手提槍,開始向法治社會開戰。1984年4月30日,司法部長拉臘·博尼利亞被殺害;1985年11月,最高法院11名法官被殺害;1988年1月24日總檢察長奧約斯被殺害;1989年9月,麥德林市長被暗殺……巴勃羅殺害官員,挑釁軍隊,劣迹斑斑,但人們縱然心中憤懑,但礙于他的武裝力量,又無可奈何。

大毒枭的多面人生:殺人犯、大善人、全球富豪

巴勃羅的毒品生意,其終端市場在美國,這也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重視。美國政府屢屢派出警察聯合圍剿,但都無果。無奈之下,哥倫比亞政府意圖招安巴勃羅,但他識破了意圖,成功越獄。為此,哥倫比亞專門成立了一支特别行動組,并利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将巴勃羅擊斃。

作為毒販,殘暴、嚣張隻是巴勃羅的一面。他的而另一面則是善人義舉。巴勃羅利用販毒賺來的錢,一方面在麥德林附近廣泛投資,興辦福利事業,大搞房地産,并無償讓貧民居住,赢得了口碑,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大善人巴布洛大爺”;另一方面,在他的家鄉恩維加多市大搞市政建設,籌辦各種公私立學校,實行失業和老齡補貼,群眾從中得到的福利在哥倫比亞無與倫比。這也是在巴勃羅的葬禮上數萬人為其送葬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毒枭的多面人生:殺人犯、大善人、全球富豪

巴勃羅的用毒品創造了财富神話,甚至還入選全球富豪榜,他留給世人對金錢、倫理、公義深深地思考。毒品是流毒,一旦鋪展開來,超越國界,造成的影響将難以估量,這絕非一地、一城之利能權衡。這足以讓我們警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