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宇峰:汗水灑下泥生金

作者:商丘網

9月12日,走進永城市酂陽鎮黃盆廠村,隻見一棟棟造型别緻的小樓整齊排列,村裡的水泥路寬闊平坦,通往家家戶戶,道路兩旁新安裝的路燈一字排開,綠化樹郁郁蔥蔥,一派美麗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黃盆廠村之是以叫黃盆廠村,是因為該村的土質特殊,黏度大、韌性高,是制作黃盆的絕佳材料,村民都是以燒制黃盆為生計。但是,随着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黏土燒制的黃盆逐漸被人們抛棄,村民賴以生存的手藝再不能養家,村子也逐漸變得貧窮。

僅僅幾年時間,黃盆廠村是如何打赢這場漂亮的“翻身仗”呢?這一切要從該村的“80後”村民張宇峰說起。

今年35歲的張宇峰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2013年到南通打拼,先後創辦了外貿、物流、餐飲、電子商務等公司。在外打拼多年的張宇峰,一直惦記着老家黃盆廠村。2017年,村裡換屆選舉時,年輕有為、群衆基礎好的張宇峰被群衆一緻推選為村委會主任。當選當天,張宇峰在全體村民面前立下誓言:三年不改變村莊面貌,我讓每個群衆朝我臉上吐一口唾沫!

“如何幫村民快速富起來呢?”因為張宇峰有着多年外出打拼的經驗,他第一個念頭就是外出務工。他開始逐戶動員青壯勞力外出務工,很快就有100多名村民表示願意跟着張宇峰走出去。于是,張宇峰和哥哥帶領他們,兵分兩路下南通、奔廣州,跑銷售、辦工廠。半年後,跟張宇峰外出的“打工族”紛紛向家裡報喜,有的不僅掙到了錢,還擁有了自己的加工廠。兩年時間,黃盆廠村外出務工的村民就在南通市占有了家紡市場的半壁江山。村裡建立小洋樓18棟,村民也成了鎮郵儲銀行的“大客戶”。

“口袋”鼓起來,村莊美起來,“腦袋”富起來。2021年年初,張宇峰當選為黃盆廠村黨支部書記,他又向群衆立下誓言:半年時間要讓村裡亮起來、美起來,讓群衆舞起來、唱起來!

在張宇峰的倡導下,不到兩天時間,群衆自發捐款20餘萬元,成立了“黃盆廠村公益基金會”。基金會的資金全部用于村内基礎設施建設、慰問困難群衆,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衆生活水準。目前,全村共安裝路燈168盞,美化牆體4萬餘平方米,以黨建、二十四孝、鄉風文明和本村曆史文化為主題的牆體繪畫3000餘平方米,建立健身文化活動廣場300餘平方米,治理坑塘、河道1000餘平方米,昔日的破村莊搖身變成了詩畫小村莊。

為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張宇峰帶領村“兩委”成員加大宣傳力度,刹住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之風,并設立了孝善敬老、和諧鄰裡、美麗庭院、文明之星光榮榜,堅持每季度評選表彰,成立了一支鄉風文明宣傳腰鼓隊,豐富群衆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全村80%的農戶門前挂上了“文明戶”标牌。2020年,黃盆廠村被永城市授予“平安文明村”稱号。

鄉村振興,産業為先。為了延續傳統工藝,重振黃盆産業,下一步,張宇峰計劃采用新方法、新形式,讓黃盆廠村的窯廠重新“火”起來,生産符合市場需求的窯制品,并且打造互動體驗式的手工制窯坊,讓更多的群衆了解黃盆廠村的曆史文化,讓古老的制窯技藝傳承下去。同時,張宇峰還打算整合村莊土地,以村民承包、入股或托管的方式,開展集中規模化種植,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推進農産品精深加工,并通過電子商務把農産品賣出去。“昔日“雁南飛”,今朝“鳳還巢”。“以前我們是外出謀生,現在我要倡導大家返鄉創業,帶領更多村民富起來。黃盆廠村的明天一定會很美好,我有信心帶領村民打赢打好這場‘翻身仗’。”張宇峰信心滿滿地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