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給你的産品寫文案?

<b>本文講的是如何給你的産品寫文案?,</b>

<b></b>

嚴格來說,我是一名文字工作者,我靠文字賺錢。但我有一件事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讨厭閱讀。

别了解錯了我的意思,我現在依舊保持着閱讀的習慣。我會定期浏覽書籍、部落格、新聞以及雜志。但當作者們把文章寫得越來越拖拉,我就不知道我的眼睛到底在看哪裡,腦子也越來越遲鈍。

<a href="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b02a5704014a77ea7ee98f7c2816149bee80ebcc/687474703a2f2f61632d4d796736775354562e636c6f7564646e2e636f6d2f30366163653733356438396262343335323835642e706e67" target="_blank"></a>

這樣的文章就像一面文字堆砌成的牆。

當我還小的時候,我總認為對于閱讀的反感是我自身的一個缺點。但直到近幾年我才意識到,這個弱點幫助我成為了一個更好的文字工作者。

正如你們所知,我常常為應用和網站中的界面寫文案。這是需要字字斟酌的。為界面寫文案也是一種設計——為那些讨厭閱讀的人群而設計。

<a href="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b3527adcfb8255c17dc98f54f48b248dc4c918c1/687474703a2f2f61632d4d796736775354562e636c6f7564646e2e636f6d2f64656564633232623664636562376566383065372e706e67" target="_blank"></a>

你一定會感到驚訝,因為相當多的使用者都會選擇直接點選“下一步”的按鈕。

是因為人們的懶惰?心不在焉?還是他們真的讨厭閱讀?無論你同意哪一個觀點,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使用者不會閱讀界面上大部分的文字,無論文字多麼的優美。

因為這個原因,你不能在界面上簡單地堆砌文字。在編寫文案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原有的設計方案需要進行調整。如果你無法用簡單的語言概況一個行為,那麼這就表明你的設計過于複雜。

換句話說:設計的時候不應該使用無意義的占位符,而是換用真實的文案。

作為界面文案編寫者,我學到了一些能讓你的文案變得更易于閱讀的方法。希望這些心得能幫助你更好地設計界面的文案。

要幫助使用者閱讀,最重要的事就是要精簡你的用詞。當你寫完你的草稿後,你應該一遍遍地精簡它。删去不必要的細節,使用更簡潔的詞語,直擊要點。記住要狠點兒。

<a href="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d5bcb8beee7152dfe9d240a4ce0bc6dd6d520c7e/687474703a2f2f61632d4d796736775354562e636c6f7564646e2e636f6d2f32616462346665323261653636386365363835312e706e67" target="_blank"></a>

你的文字越精悍,那它就越可能被使用者閱讀。

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我深知發散的想法和豐富的辭藻對作家的誘惑力,但是在為界面設計文案的時候這并不是是個正确的方向。這也是 Medium 興起的重要原因。

有時候,你可能無法再精簡你的文字了。這時候,你可以試着增加一個具有概括性的簡短标題,并使用一些使用者可能會關心的關鍵詞。當他們需要進一步了解的時候就會深入閱讀了。

<a href="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0e3f19af9b8b4ed5f0db65b74dbc821ef9ddbc4c/687474703a2f2f61632d4d796736775354562e636c6f7564646e2e636f6d2f37353730343734326361616265623134623235392e706e67" target="_blank"></a>

标題會讓你的内容更有可讀性。

當你在一個段落中大量地使用“和”、“或者”的時候,可以試試分點論述的方法。

<a href="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855409c4b34d0cd2a52e9cec9983521869daa944/687474703a2f2f61632d4d796736775354562e636c6f7564646e2e636f6d2f61303066316636626565303331666565306462662e706e67" target="_blank"></a>

我愛分點論述。

許多産品,比如 Medium,本身就很注重内容的呈現,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時候文字一大段接着一大段連續的出現,會對閱讀造成較大的困難。

當我需要寫下大段文字的時候,我會試着使用許多緩解閱讀疲勞的元素比如破折号、圖檔、标題、例子等,以及其他可以打破文字牆的元素。這可以為讀者提供一個休息的間隙。而且這也為讀者提供了思考的時間,同樣如果他們願意也可以選擇跳過并繼續閱讀。

例如,在我的 Medium 博文中,我會讓段落之間以分割線來進行區分,盡可能多地撒上緩解閱讀疲勞的調味品。

<a href="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23547b6f1e4764c696ca555a583e8a7c8e7e6f2f/687474703a2f2f61632d4d796736775354562e636c6f7564646e2e636f6d2f62336536336232636136363637343162373336312e706e67" target="_blank"></a>

撒上一些緩解閱讀疲勞的調味品吧。

很多作家都會把關注點放在挑選合适的詞語。使用合适的詞語固然重要,但是我認為詞語正确的展示也是同樣重要。

當你在設計文案的時候,應該考慮如何強調界面上最為重要的文字,然後如何弱化那些非重點的文字或其他元素。在設計當中,這也被稱為視覺層次。

時刻考慮字重、字号、字型顔色、對比度、字型類型、是否大小寫、間距、空間感,對齊方式以及韻律等,所有的這些都會對讀者的閱讀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仔細調整每一個特性直到找到最平衡的狀态。

<a href="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9b3fbcd90b7c945e3b14b72040aac7a736e4d984/687474703a2f2f61632d4d796736775354562e636c6f7564646e2e636f6d2f64663862323334363839393439663463363038312e706e67" target="_blank"></a>

哪一個更易于閱讀?

當你試着教會使用者如何使用某個功能時,你很可能會把所有資訊都一股腦地堆在界面上,并且祈禱使用者能夠讀懂并了解。但事實上,如果你的文字超過了兩三行,很多使用者可能不會去讀它。那麼你該怎麼辦?

有時候你可以每次隻給使用者展現一小部分的資訊。這個方法的學名叫做漸進式揭露,但是我卻偏向稱之為慢慢展示。(這聽起來更有意思不是嗎?)試着把你的資訊拆分成許多小塊兒,并且一點點地進行展示。

<a href="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67828f7f9f5a1eda036392b1cb0788a3241906c5/687474703a2f2f61632d4d796736775354562e636c6f7564646e2e636f6d2f65393431316137616663393832303938643663652e706e67" target="_blank"></a>

字數太多了?試着拆分開來一點點展示。

另一件事就是你可以删去界面上大部分細節資訊的文字,并且加上一個跳轉至幫助中心的連結。許多産品都會使用“檢視更多”的連結,點選後跳轉到幫助中心頁,那裡包含産品的所有細節資訊。

你是否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有些文案寫在文檔上看起來很好,但當放在界面上卻發現字數太長而得重新再寫?當你在使用谷歌文檔、Dropbox Pape 或者其他寫作軟體來編寫文案的時候這種情況會經常發生。

當你為界面編寫文案的時候,了解界面實際的情況是至關重要的。你需要知道你寫出的文案與界面上其他的元素是否和諧。

這就是為什麼我更偏向于在 Sketch 的原型上寫文案而不是在文檔上。我發現在原型上也可以幫助我更好地寫出合适的文案,因為我可以實時地看到我的文案在實際界面上是如何呈現的。

<a href="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7fde65fa783255f3b69537f39967f91276de782e/687474703a2f2f61632d4d796736775354562e636c6f7564646e2e636f6d2f32653736343134333639393235616230333461622e706e67" target="_blank"></a>

世上的文字承載着資訊。它們幫助我們了解周圍的世界。但是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閱讀。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一位文字工作者,我們的共同目标應該是讓閱讀變得盡可能的簡單。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并感受這個世界。

以上的觀點隻是我在設計文案時總結的一點心得。你是否有自己的觀點?如果有請把你的想法和故事寫在下面的評論欄裡吧。

感謝文字的力量,以此獻給那些讨厭閱讀的你。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年09月12日</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掘金,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掘金網站。</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