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離世已經18年,至今想來依然令人感到惋惜。無論才華樣貌、品行修養,張國榮樣樣都是最上乘的,是周潤發等人所說的“最完美的人”,這樣一個完美的人,在事業穩固、感情穩定的情況下,卻突然抛棄了這一切,告别了這個世界,怎麼不令人痛心?

張國榮離世前曾留下一份遺書,遺書中他寫到這一年來“好辛苦,不能再忍受”,已經能看出他飽受抑郁情緒之痛苦。他還感謝了夫妻、親人和朋友,對這個世界依然善良有愛,最後的一句“我一生未做壞事,為何會這樣?”三個問号,道盡酸楚。
一個如此善良的人,為何要被抑郁症摧殘折磨?有心理學家指出,抑郁症往往和當事人的成長環境有關。張國榮的悲劇人生,也要從他的童年經曆來尋找原因。
張國榮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裡,父親張活海是香港有名的“洋服大王”,裁縫手藝了得,很多好萊塢大明星都是他客戶,還開設了自己的洋服店鋪。生意很成功,但他仍然自己親手縫制西服,平均每天要在店裡工作12個小時以上。張活海事業雖然成功但為人相當大男子主義,還娶了姨太太。
張國榮兄弟姐妹十個,他排行最小,一般而言,家裡最小的那個往往最受寵,但實際上他的父母對子女很冷漠,父母住在中環的二層樓房,張國榮卻被送往灣仔和外婆以及哥哥姐姐們一起居住。兄弟姐妹中,老三、老四和老九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最大的大姐比張國榮大18歲,八哥也比他大8歲,這樣的年齡差讓張國榮從小就很孤獨。和他感情最好的,是看着他長大的、一位叫做“六姐”的傭人。
父母沒有和張國榮住在一起,對他的成長也并不關心。父親經常到尖沙咀的半島酒店租房,約一些美女聊天,母親則忙着争風吃醋,雇私家偵探來調查張活海的行蹤,心思也全然不在孩子身上,看到别人家小孩被父母揍,張國榮竟然很羨慕:“小孩子給媽媽打其實是一種好事,但我連被打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渴望星期天我爸爸帶我去花園照相了。”是以多年後張國榮用“自私”一詞來形容父母也毫不為過。
張國榮曾自曝,自己最大的遺憾就是從出生到父母去世,和父親居住在一起的日子不超過5天,和母親不超過半年,他和母親的關系甚至比一般朋友還要生疏,母子之間對話像陌生人一樣客氣。張國榮曾舉了個例子,母親去他家想要上廁所,還要客氣發問:“我可不可以用一下你的廁所?”這種話外人聽起來可能覺得好笑,但對張國榮來說,卻很受傷:母子關系的疏離到什麼程度才如此“相敬如賓”?
張國榮後來也很努力修複和母親之間的關系,邀請她到家裡玩,還在演唱會上專門為母親獻上了一首歌,母親很開心,姐姐也很開心,張國榮也說自己很舒服了,盡到做兒子的責任。可是他真正放下了嗎?恐怕隻有他自己心裡才有答案。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張國榮的一生風華絕代,精彩絕倫,可是在華美人生的背後卻如此令人唏噓感歎。如果他的童年不是這樣的經曆,會不會有另一版不同的人生結局?希望天下父母都能真正愛自己的孩子啊。
本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