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夢飛揚 心飛翔——專訪北京冬奧會首棒中國火炬手李佳軍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長春11月5日電題:夢飛揚 心飛翔

——專訪北京冬奧會首棒中國火炬手李佳軍

新華社記者王昊飛、周萬鵬、王帆

飛揚的夢!18天前,他在希臘古奧林匹亞高擎“飛揚”,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首棒中國火炬手。

飛翔的心!他曾四次征戰冬奧,成為中國首個斬獲冬奧獎牌的男子選手。他雖與冬奧金牌幾度擦肩,但23個世界冠軍頭銜仍印證了中國短道速滑的一個榮光年代。

中國冰雪傳奇名将李佳軍,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90天之際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視訊連線專訪。他祝福中國冰雪健兒繼續飛翔,祝福中國冰雪夢想繼續飛揚。

從希臘回國後,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李佳軍一直在隔離中。接受專訪時,他穿着不久前高擎“飛揚”時的那件運動服。“奧運火種象征着光明、團結、友誼和正義,作為冰雪人能參與采集和傳遞,我感到無比神聖與榮耀。”他說。

當地時間10月18日,北京冬奧會火種在奧林匹克運動發祥地——希臘古奧林匹亞采內建功。今年46歲的李佳軍是當天第二棒火炬手,也是首棒中國火炬手。他從希臘高山滑雪運動員揚尼斯·安東尼烏手中接過火種後開始奔跑,讓冬奧聖火與北京又近了一步。李佳軍回憶,那一刻,一種強烈的使命感澎湃于心。

手持“飛揚”,是這位傳奇名将的第四次火炬傳遞之旅。此前,他曾擔任2007年亞冬會、2009年全運會、2012年冬運會火炬手,其中兩次在長春“主場”參與點燃開幕式現場主火炬。盡管運動生涯未能奪得冬奧金牌,但他依然在家鄉長春乃至中國冰雪界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6歲開始上冰到46歲擔任冬奧火炬手,李佳軍的生活在過去40年裡始終與冰雪運動緊密相連。2006年退役之後,他相繼擔任過教練、競訓管理人員、冰雪運動推廣大使等多個角色,但傳遞冰雪運動火種的主線從未改變。手持“飛揚”,讓他對未來更充滿期許。“奧運火炬傳遞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精神,這種精神會一直激勵着我,在未來帶動更多的人了解冬季運動,促進中國冰雪運動蓬勃發展。”他說。

李佳軍的冰雪記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一段漫長的路程。

彼時,在天寒地凍的東北,滑冰是孩子們為數不多的冬季娛樂項目。刺激、好玩,是李佳軍對滑冰的初始印象,這一印象随後又催生出他的運動天賦。父親珍視兒子的這份天賦,即便專業訓練場地位于離家超過11公裡的長春市南嶺體育場,他也甘心每天頂風冒雪地送李佳軍去“搏一搏未來”。

為了讓李佳軍少遭罪,父親每天騎着自行車先把兒子送到離家最近的有軌電車站,然後父子倆“兵分兩路”前往距離體育場最近的站點會合,之後繼續騎車完成最後一段路程。李佳軍回憶:“當時我們這個年齡段的隊員隻能使用室外冰場,家長和孩子們到現場做的第一件事往往不是開始訓練,而是先用掃帚清理冰面上的積雪。”

周而複始的艱苦訓練和溫暖陪伴,讓好勝又刻苦的李佳軍脫穎而出,從全國錦标賽個人賽打破紀錄到斬獲團體冠軍,少年的心一路飛翔。1991年,16歲的李佳軍正式入選國家集訓隊。那時中國短道速滑人才“陰盛陽衰”,集訓隊15名隊員隻有他是男生。“當時條件有限,一般都是女隊員出國參賽,我平時主要任務是當陪練。”他說。

飛翔的心,從未因距離和角色而改變。接下來的十餘年,李佳軍逐漸成長為中國短道速滑隊的王牌選手。1996年世界杯,他奪得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首個世界冠軍,1999年他又加冕世錦賽全能冠軍。如果再斬獲一枚冬奧金牌,他就能實作“大滿貫”。但現實偏偏就給他留了這一大遺憾。

從1992年的利勒哈默爾到2006年的都靈,四次征戰冬奧的李佳軍有兩次與金牌觸手可及卻最終無緣——1998年在長野僅僅輸了領先者一個冰刀尖,2002年在鹽湖城意外被對手撞倒……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首個冬奧冠軍,直到2018年才由武大靖實作。那個時候,李佳軍已經退役12年。

四朝元老,兩銀三銅。“人生沒有完美的,每一次的擦肩雖是遺憾,但也為未來留下了希望。冰雪運動對我來講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情結。我們從來沒有分開過。”他說,2015年北京獲得冬奧會舉辦權以來,他的工作動力更足了。

“2020年我們做了考察,全國營運的雪場已達803個,室内冰場已有654塊,冰雪設施、條件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南方孩子開始接觸冰雪。比起我小時候,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他說,近年來中國冰雪運動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他倍感欣慰和驕傲。

随着火種運抵中國,北京冬奧會的熱度也在日益升溫。順利完成火炬傳遞任務的李佳軍表示,接下來他的工作就是為冬奧備戰隊伍的衣食住行做好保障,避免出現傷病,讓隊員們全身心投入備戰當中,以最佳的狀态亮相冬奧賽場。

作為火炬手,李佳軍期待冬奧會主火炬點燃的那一刻。“祝北京冬奧會圓滿成功,期待冰雪健兒共同創造精彩、非凡和卓越,向世界展示中國冰雪運動的風采。”他說。(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