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作者:妮妮的影劇世界

善良是我們最大的軟肋,也是最好的救贖。

《少女小漁》這部電影根據嚴歌苓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二十二歲的小漁為了在紐約讀書的男友江偉能安定下來,經人介紹與一位年逾六十的意大利老頭馬裡奧假結婚的故事。這是女主角劉若英的螢幕處女座,上映後就拿下了第40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影片等獎項。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20世紀70年代後,中國大陸居民赴美留學丶探親人數增多,在90年代形成大陸群眾赴美的高潮。原作者嚴歌苓就是移民潮中的一位,她擅長從女性的角度去挖掘移民時代的故事,而導演張艾嘉細膩深刻的指導風格、編劇李安匠心獨運的劇情設計,都雜糅在這部電影裡,如一趟安靜的流水在波光粼粼中給我們講述了這個少女成長的故事。

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對立”,在東方與西方文化的對立、男權與女性之間的對立、自我意識的對立之中,每個人都被迫改變自己去順應時代的發展。小漁看似是最沒有話語權的一個角色,但所有的争端、對立都圍繞着她默默無聲的成長展開,于無形中控訴了現實的壓迫。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小漁安靜地等在菜市場外面,她的半邊臉隐沒在黑暗裡,神情格外恬靜,眼睛如同小鹿一般,亮亮的、怯怯地望着岸邊璀璨的路燈。人說小漁笑得特别好,就因為笑得毫無想法。而另一邊,她深愛的男人江偉,卻和别人商量着如何靠“嫁”掉她來擷取美國的綠卡。

小漁原本就是由江偉的母親收養的,後來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兒子就把她偷渡到了美國。男朋友是小漁的天,這個“天”愛做美國夢,是以這也成了她的夢。他們和許多同胞窩在隔成好幾間的房子裡,白天男朋友要上學讀書,晚上去菜市場的魚攤打工,小漁則一遍躲着移民局的人一邊在黑市裡給人做制衣女工。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休息的時候,小漁看着窗外晴朗的天氣,開心地跟江偉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外面陽光好好哦”,“你看你看,隔壁那家人在野餐耶”。而疲憊的江偉腦子裡隻有睡覺、睡覺,小漁伏上來的時候他總疑心地聞着,覺得自己渾身都是魚腥味。

窗外的陽光他沒時間去稀罕,哪怕再努力他都覺得身上有一股洗不掉的味兒,但他不得不受着這些,因為要生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移民潮将他們裹挾到是這個大都會邊緣,沒有想象中的“烏托邦”,嚴苛的環境裡大多數人隻能做最低級的工作,一邊維持着孤獨壓抑的生存狀态,一邊還要小心翼翼地保護脆弱的尊嚴。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為着他的這個尊嚴,溫順的小漁聽從安排嫁給了一個美國籍的意大利老頭馬裡奧,想拿到綠卡之後再離婚——這個最快速的方法掏空了他們所有的積蓄。

聖誕節的時候中國人們一起吃火鍋,這時候不用躲避移民局,不用重複艱苦的工作,推杯換盞間,氣氛似乎變得溫情起來。但是除去小漁和孩子臉上單純的笑以外,每個人的眼神都有道不盡道不盡額的辛酸苦辣,随着袅袅青煙散盡空氣裡。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曹桂林在《北京人在紐約》裡說過,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這裡的文化和國内“遠親近鄰”的思想大相徑庭,人人追求的都是契約式的交往,責任義務劃分得異常清晰,濃厚的商業氣息裡大家都是利益當先。美國人對移民而來的人始終保持着他們的高傲,讓想要大展拳腳的同胞們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少女,如剛破土的嬌嫩欲滴的綠芽,生機勃勃。

小漁和所有的少女一樣,臉上帶着天然的迷茫,對未來沒有規劃沒有籌謀,小的時候聽養母的話,長大了就聽男朋友的話,這樣能有一抔土滋養,随便都可以将她移走。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聽話地嫁給馬裡奧之後,站在證婚人的半圓辦公桌前,與老頭并肩拉手,小漁感覺不那麼恐怖。事先預演的那些詞,反正她也不懂。不懂的東西是不過心的,僅在唇舌上過過,良知卧得遠遠,一點沒被驚動。從教堂出來他們随大流一起拍照。怯怯的小漁捧着花望向鏡頭,身後的江偉緊緊交叉着雙手,渾身上下都是防禦,但又無可奈何。那一刻他的大男子主義無可奈何地向現實低了頭,渾身充滿了防禦,臉上也是滿滿的不忿。

後來江偉總是莫名其妙和她發火,甚至連嘴巴上的口紅沒擦幹淨都是吵架的起源,但是小漁每次連話都不敢說一句,她能感覺到江偉的憋屈。本來最該委屈的是她,但她把這麼一丁點的權利也給了江偉。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小漁是一個被收養的孩子,這種童年經曆使她不停地去讨好别人,害怕抛棄,一旦得到别人的愛時,就會傾盡全力去回報這種愛。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琳德塞提出種[假性孤兒]的說法,意思是把成長過程中充滿情感缺失的孩子。童年缺愛是一個很嚴肅的心理學問題,他們充滿了“缺失感”,不敢犯錯,因為沒被溫和地原諒過;不敢和人意見相左,因為忤逆後受傷的都是自己;甚至不敢自愛,因為從來沒有“被愛”過。

小漁不相信江偉會因為這個人是自己是以愛自己對自己好,她是柔軟善良的,但也是愚蠢可憐的。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為了應付移民局時不時的檢查,小漁隻好和馬裡奧住到了一起。但小漁很記挂江偉,每天都巴巴地買菜去他那兒,還攢錢買大閘蟹給他吃。小漁自然而然地吃着蟹腿,江偉很理所應當地享受蟹身,甚至還要跟她表達自己對會泡妞的朋友的羨慕。

有一次小漁在等江偉的時候,發現他一夜未歸。心虛的江偉面對小漁的質問聲音高起來,說自己隻是去朋友家了,還拉着她要去對質。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覺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此時的小漁,已經開始檢討自己在這場愛情裡的地位,準确來說是在江偉心裡的地位。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馬裡奧和小漁,一個是倔強的老頭郁郁不得志的作家,脾氣古怪規矩多,一個是逆來順受隻會說對不起和謝謝的小女孩,剛開始如同兩個語言的音符一樣不和諧。

但慢慢的,在彼此相處裡馬裡奧被小漁身上的獨有的善良和對生活的熱愛所感染,開始檢討自己的頹廢。小漁在在馬裡奧的影響下,慢慢正視自己存在的意義。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一次小漁因為馬裡奧的身體原因,去找他的情人麗妲,麗妲和她說:我們隻是時間久了習慣了,就把需求當成了愛,誤以為彼此還是相愛的,可實際上根本就不是。小漁第一次檢討自己,為了江偉出國,為了江偉攢錢,為了江偉的前途假結婚拿綠卡,這是習慣還是愛呢?

面試那天小漁有點反悔了,她不想自己的人生是為了别人而過,也不想自己的人生隻有江偉這一個選項。這時馬裡奧告訴她:“我尊重你的決定,不是江偉的。如果你不想去,我們就不去。你也該在這時候學學,多尊重你自己,這是你的生命。”可這個傻姑娘最後還是敗給了自己心裡的愛情。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綠卡拿到的日子,就是小漁要離開馬裡奧的日子,那天他的身體糟透了,隻能躺在床上。小漁不想就這麼離開,她希望任何東西經過她手能變得好些,世上沒有理應被糟蹋掉的東西,包括這個糟蹋了自己大半生的老頭。

江偉在樓下長按喇叭催他,但是小漁特别難過糾結,她請求江偉再給她一點時間。氣憤的江偉絕塵而去,小漁看着床上安睡的老男人,把窗簾慢慢拉上,隔絕了刺眼的光源。黑暗中她怔怔看向牆壁,臉上有糾結,有迷茫,更多的是釋懷——她終于不再是江偉的附屬品,變成了自己的小漁。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自愛是我們必須珍藏的工具。它好像是人類所需要的永恒的備用品,它十分必要,十分可貴,它帶給我們歡樂。是以,我們一定要珍藏之。——伏爾泰

因為過于善良,小漁總是為人诟病,認為如同“聖母”一樣。但在《少女小漁》這部電影裡,這是一個更加富有層次的角色,不斷回憶起的過往交代了她的成長過往,在美國打黑工和不斷沒尊嚴地躲避檢查都沒能打倒這個嬌弱的少女。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必然要經曆被同情的不幸者的苦難。小漁深知生存的苦難,還有被愛的不容易,是以才像海一樣包容一切。

劉若英熒屏處女作,豆瓣7.9《少女小漁》:善良背後的自我覺醒

殘酷和美好并存,雖然電影結尾戛然而止,但向往被人尊敬的小漁,再也不願意妥協在沒來由的男權壓迫下。

比起聖母,我更願意相信小漁是“地母”。陳思和說:“地母是弱者,承受着任何外力的侵犯,猶如卑賤的土地,但她因為慈悲與寬厚,才成為天地間的真正強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