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武所研究的秦氏紅樓,建構了以日派與月派的鬥争所形成的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以此為線索,解釋了秦可卿死後盛大的葬禮,以及一些相關人物的命運變化,比如說柳湘蓮,比如說馮紫英,比如說在原著當中曾經出現過的王孫公子衛若蘭,後來成為史湘雲的夫婿等。

很難說他的這個研究方向對與錯,在早幾年央視《百家講壇》上,劉心武也曾經講解過《紅樓夢》。作為資深紅學愛好者,近日又細細讀了他的《劉心武續紅樓夢》,更加細緻地了解,他完全抛開了高鹗續的人物結局,依照自己對曹雪芹前文中的人物判詞,自行進行的構架解讀。在此也鬥膽淺評一下。
最關心的女主林黛玉的結局是從水上仙遁了,但是她的屍身是沒有的,衣裙簪環之類全部飄在水面上,不會沉底。肉身是随着她的靈魂一同羽化了。這個結局非常美好,但是似乎弱化了悲劇情節,使得連賈寶玉在内的所有人都覺得林姑娘是成仙去了,根本引不起一點點悲傷的情緒。為了解釋〝玉帶林中挂〞這句話,他設計林黛玉在臨死之前把自己的嵌有青金閃綠翡翠的玉帶挂在了大觀園的樹上,以示自己是自行遁去的。這個結局似乎不是很合理,我倒情願林黛玉是病情日重,最終淚盡而亡,就算是寶黛有前世之緣,黛玉是為了還淚随寶玉下凡曆劫的,但是這個悲劇愛情故事還是要有正常的發展邏輯,有悲的色彩在,才感人。再說黛玉最後有屍首留存,也不會影響绛珠仙子在人們心中美好的形象,而且因為有屍首,寶玉才能夠恸哭,甚至于失魂落魄。這樣的愛情悲劇才有沖擊力!
史湘雲自然是先守寡,同時又因為衛若蘭參與了刺殺皇帝的月派行動,雖然死了也是罪臣,是以罪臣家屬要被拉在街市上賣的,可是無人敢買,後來她就被賣到了妓院裡。所謂〝流落在煙花巷〞。之後被救贖遇到寶玉之後,兩人成為叫花子,一同圍破氈吃酸菜過乞讨日子。也算應了“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句話。隻是後來兩個人的人生境遇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心态也完全變了,雖然在現實當中能夠随遇而安過着乞丐的生活,但是追求和内心的一種思想品位是不可能是以下降的,是以兩個人後來高興得大雪天迎新年唱歌這種心态,以及做的詩的水準大大下降也是不符合兩個人的真實狀況的。
妙玉和公子陳也俊其實是另一個版本的寶黛的故事,隻是當時後來兩家人官場上有朋黨之争,父輩攀附不一,便斷了往來。本來妙玉家人要把她嫁到公爵府去,可是妙玉哭鬧,以緻絕食,是以就帶發修行。陳也俊也是月派的人物之一,隻是沒有戰死,因為避禍,和妙玉又相遇了,但妙玉的個性比較孤冷,不肯主動提出再續前緣。最後她是因為救寶玉而不惜委身枯骨,順從于忠順王爺,并且把自己帶的寶物獻給忠順王,當然最後她是不肯受到侮辱的,是以連同她的最後一箱寶物一并爆炸,化為灰燼,同時還搭上了忠順王爺。這個結局雖然讓人唏噓不已。但我更傾向于她被強盜擄走,所謂〝欲潔何曾潔〞。俠義的做法似乎不一定适合于妙玉,放在湘雲身上倒還是有一定可能。畢竟黛玉曾經說過,湘雲裝什麼荊轲、聶政。
王熙鳳固然是因為她的那些大事壞事敗露之後,加上賈家獲罪抄家,而命運走到了另一重境界。隻是她呢一直是被羁押,因為她是賈府的管家,既掌握了金陵原籍的情況,也掌握着後來榮國府的财政。在她被押解到原籍的過程當中,投水自盡了,因為她已經獲知自己的女兒巧姐被劉外婆所救,心事已完,心無挂礙,主動尋死。這個似乎還合情合理,隻是把平兒和她對個過子,平兒扶正,似乎也是不太可能的。否則平兒的命運就算是苦盡甘來了,不符合《紅樓夢》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思想主旨。
薛寶琴和柳湘蓮因為日月兩派鬥争之後,大家各自逃散而相遇,并最終結合,〝不在梅邊在柳邊〞,這種解釋也許是合情合理的吧。畢竟後來柳湘蓮是又做了強梁,有能力解救寶琴的,薛寶琴在梅家已無望的情況下,自然也就願意和柳湘蓮結合。寶琴可是一名絕色女子啊,何況先時柳湘蓮還拾到了仇十洲的《雙豔圖》,從柳湘蓮的角度看,也是合情合理的。
寶玉被羁押在獄神廟的時候,茜雪是出來提供幫助的,因為她嫁給了獄卒王短腿。在解救巧姐的事情上,賈芸和小紅的确還是有情分的,他們求到了李纨這裡,李纨和賈蘭是不肯幫助的。自然是由劉外婆出面湊了錢,同時更大程度上得到妙玉的幫助,從妓院裡救出了巧姐兒,而巧姐最終嫁給了闆兒,是有清白之身,她未被侮辱也是因為有妓女雲兒的庇護。這些情節的安排都是比較合理的。
關于迎春,也并不是被虐待死的,而是自己受不了虐待上吊的。原著中孫紹祖說是賈赦貪了他5000兩銀子,是以把迎春賣了來抵債。所謂的5000兩銀子的由來,劉心武的說法是孫紹祖調戲了仇都尉的妹妹,也就是忠順王爺的一個寵妾,不及躲避,隻好拿了5000兩銀子跪在大老爺膝下,請求庇護。後來他又和仇都尉他們混在一起,自以為自己可以升上将軍,并要彈劾賈赦,也就更不待見迎春了。
香菱被夏金桂虐待,以緻得了幹血之症死掉,倒還是和原著相符的。
林黛玉病症日盛,也是因為趙姨娘背後作祟,她指使賈菱和賈菖兩個配藥的給林黛玉下毒,慢慢地讓林黛玉無藥可救,毒氣浸到骨髓裡死掉。是以從這一點上來看,林黛玉後來自行水遁就更不合理了。
賈母的結局也是因為史家先被削了爵位,而趙姨娘故意跑到賈母房中去報告這個消息,使得賈母受不了這個打擊,一病不起,沒有挨多久就死了。
賈探春原本是南安郡王的兒媳婦,可惜由于粵海将軍和賈雨村結識以後,由賈雨村進行推薦,粵海将軍收了探春為義女,代自己女兒嫁到了海疆去。而且那個海疆就是茜香國。這個結局倒是合理的。畢竟就算是探春再怎麼優秀,南安郡王妃再怎麼喜歡探春,在國家利益面前,她也隻能做犧牲品。
惜春是趁着賈家還沒有完全被抄,一天偷偷換上以前智能兒留下的尼姑服跑出去了。這個結局倒還符合原著的精神。
薛寶钗與賈寶玉的結合當然是最符合原著的,隻不過是他們的成婚肯定是在林黛玉已經不在了之後。而且劉心武認為,林黛玉和賈寶玉是有婚約的,隻不過沒有履行手續而已。這才符合寶玉聽唱戲的女孩子給他講的夫妻倫常之理。
花襲人當然是被迫離開寶玉的,也并不是薛寶钗把她嫁出去的,是因為忠順王爺點名要花襲人報複寶玉,于是她先去服侍了忠順王爺的母親,後來又因為忠順王爺要籠絡他名下的小旦蔣玉萏,是以在傅秋芳,也就是中順王爺的續弦的斡旋之下,嫁給了琪官,也算應了前緣。
寶玉出家是出了兩次的,是以前文當中黛玉說他做了兩次和尚。第一次出家,被甄寶玉勸解又回來了,可是他回來以後寶钗已經死了,寶钗是因為自己的哥哥和母親相繼去世,寶玉又不知去向,胸痹發作心率衰竭而死。但寶钗是倒在雪地裡死的,活活應了〝金簪雪裡埋〞的判詞,這似乎又有點太過于直白和牽強了。
關于月派的人物,張友士自然算個領頭的。元春也是因為告發了秦可卿是廢太子之女而得到升遷的,在日派和月派進行最後搏擊的鐵網山圍獵之時,月派點名就要皇帝交出元春,于是元春就被皇帝派人先勒死,然後再交出來。臘油凍佛手本是賈母送給元春把玩的一個玉器,拿在手裡也不很重,皇帝先時也隻是開開玩笑,并沒有說什麼,後來便以此為名說元春有刺殺皇帝的嫌疑,這也不過是個借口而已。所有的女人,在皇帝看來也不過就是政治鬥争的犧牲品。交出去也就交出去了,死亦不足惜。這樣安排賈元春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否則的話,賈元春突然暴斃也講不出什麼理由來。
我是冰珊醉紅樓,喜歡紅樓和閱讀一切書籍的理性财經女,歡迎關注品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