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寶”蝴蝶的一生:300多天潛藏,換來20天華麗“綻放”

作者:江蘇網事
“國寶”蝴蝶的一生:300多天潛藏,換來20天華麗“綻放”

資料圖:中華虎鳳蝶。(本文羽化後的中華虎鳳蝶圖均由張華攝)

每年春寒料峭時,老山總有一些黃底黑條的蝴蝶,在翩翩飛舞中吸引一群又一群研究者和愛好者。這種斑紋恰似虎斑,這就是著名的 “中華虎鳳蝶”。對南京市民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它們是中國特有物種,也是珍稀的保護動物。

然而,這在昆蟲專家眼中的“國寶”,一生在蛹裡的時間約300天,羽化後隻能飛舞20餘天,交配産卵後随即死去,恰如一束“滿天星”的煙花,沉寂許久後在最美的燃燒中迅速消逝。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南京老山腳下的南京中華虎鳳蝶自然博物館,這是中國首家主題蝴蝶博物館。本期《小館大乾坤》将透過博物館的視角,看看它們華麗而短暫的一生。

1分鐘視訊來看中華虎鳳蝶的一生↓

成蟲一個多月的“狂吃”,

隻為做300天的“懶蟲”

對于一隻中華虎鳳蝶,一生從卵期開始,還要經過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但它大半生的時間,都是縮在蛹裡一點點變化。而羽化成為一隻美麗的蝴蝶後,存活時間隻有20多天。

“國寶”蝴蝶的一生:300多天潛藏,換來20天華麗“綻放”

博物館内來自全世界的豐富的蝴蝶标本。紫金山記者 王麗華 攝

它們的栖息地和食物來源是杜衡——這種古老的植物,在2000多年前,是屈原筆下的香草“杜若”,被闡釋為君子和賢人。

每年的3月中上旬,它們羽化紛飛,幸運的市民可以在老山、紫金山、牛首山等地,見到它們的身影。這在人們的眼裡,是它們最美的樣子。

“國寶”蝴蝶的一生:300多天潛藏,換來20天華麗“綻放”

但其實它們更多的時間是在默默生長。博物館從業人員胡靜告訴記者,中華虎鳳蝶往往會在3月下旬,在杜衡的葉片背面産卵,以躲避危險和陽光直射,卵像一顆顆小珍珠一樣的緊挨着。大約20天左右,它們将會孵化成幼蟲。“1齡幼蟲往往聚內建排,當它們感到危險的時候就會伸出桔黃色臭腺,散發臭味,這是它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國寶”蝴蝶的一生:300多天潛藏,換來20天華麗“綻放”

中華虎鳳蝶的卵

在一個多月的幼蟲期裡,它們要經曆5次蛻皮。“在4到5齡這個階段它們的進食量很大,因為它們要為接下來300天的蛹期儲存身體的能量呢。”胡靜笑着說。

化蛹以後,“貪睡”的它們就躲在了堅硬的蛹殼裡慢慢發育,最冷和最熱的時候會暫停發育,深褐色的外殼在天敵經過時能“蒙混過關”。

直到第二年的3月中上旬,它們先後從蛹裡掙脫出來,曆時一年終于羽化成蝶。然而接下來留給它們的時間并不多,它們要在約20天裡完成交配和産卵,之後就翩翩而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國寶”蝴蝶的一生:300多天潛藏,換來20天華麗“綻放”

在國外中華虎鳳蝶不是“鳳蝶”?

是“鳳蝶”也是“絹蝶”

中華虎鳳蝶一年一代,每隻雌蝶産卵約120粒。它在生長過程中還有很多天敵,最終羽化成蟲的可能隻有10餘隻。這些原因都讓中華虎鳳蝶成為一種稀有的動物,它在2008年的各省代表生物評選活動中,作為唯一入選的動物一躍而成江蘇的“生物名片”。

中華虎鳳蝶這一物種也有些特别。在國外,中華虎鳳蝶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被稱為“中華虎絹蝶”。

“全世界的蝴蝶種類十分豐富,大約有2萬多種,然而中華虎鳳蝶是為數極少的有着絹蝶和鳳蝶兩科特征的種類。”南京中華虎鳳蝶自然博物館館長張松奎告訴記者,鳳蝶的後翅大多數有尾狀突起;而絹蝶交配後,雄性的分泌物會粘着鱗毛在雌性腹部的尾端形成一個“臀袋”,進而避免雌性再與其他雄性交配。

而中華虎鳳蝶兼具這兩科的特征,這在蝶類中是十分罕見的。

“國寶”蝴蝶的一生:300多天潛藏,換來20天華麗“綻放”

中華虎鳳蝶自然博物館。紫金山記者 王麗華 攝

今年同步調查記錄超百隻,

“嬌氣”蝴蝶數量總體呈下降趨勢

南京是中華虎鳳蝶數量較多的地區,由于人類多年來對它栖息地的不斷改變,對生活在這裡的中華虎鳳蝶數量有着很大的影響。

2018年,南京對中華虎鳳蝶種群受脅狀況進行了一次同步調查,這也是全國首次。在将參與人員進行教育訓練以後,他們在老山、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等23個點,記錄了83隻中華虎鳳蝶。

張松奎介紹,今年邀請了研究昆蟲、植物的專家團隊,用科學的方法啟動了新一輪同步調查。“根據中華虎鳳蝶的生活習性,我們在老山探尋了8條樣線。20多個專家和教師在樣線上共觀測到了百餘隻中華虎鳳蝶。”這些資料和栖息地資訊,将會彙總提供給有關部門,對研究和保護中華虎鳳蝶有重要意義。

“國寶”蝴蝶的一生:300多天潛藏,換來20天華麗“綻放”

資料圖:中華虎鳳蝶

不過,張松奎對中華虎鳳蝶現有的生存環境還是比較擔憂。

研究顯示,中華虎鳳蝶比較“嬌氣”,喜歡生活在林緣地帶。張松奎通過多年的觀察,他認為栖息地中的“郁閉度”不同,觀測到的中華虎鳳蝶數量也會有所不同。 “生活在0.5至0.7的郁閉度環境中對它們來說最為理想。一般來說,在有緩坡、流水和落葉林的環境中,是最适宜中華虎鳳蝶栖息的。”

而在張松奎看來,适度的人工幹預更有利于中華虎鳳蝶的生長。“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山邊上老百姓砍柴燒飯,大多是取之山邊的雜樹枯草,這種無意的人工幹預讓杜衡在林下得以更好的生長,對中華虎鳳蝶雌蝶尋找産卵地也是有利的。”

此外,城鎮化的程序中,越來越多的土地被征用,改變了中華虎鳳蝶的栖息地,對它們的生存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脅。張松奎對中華虎鳳蝶的研究近40年了,他感受到盡管在南京的中華虎鳳蝶的數量還不到絕迹的程度,但它們的數量和生存環境品質總趨勢是在下降。

“國寶”蝴蝶的一生:300多天潛藏,換來20天華麗“綻放”

保護中華虎鳳蝶,

不隻是為了中華虎鳳蝶

“中華虎鳳蝶和蠶蛾子不都一樣嘛,幹嘛要保護呢?”記者在博物館内,看到幾位遊客觀賞時,不解地問道。

一個小小的蝴蝶,與人類的生存的關系,似乎并沒有那麼直覺。“保護中華虎鳳蝶的目的,其實不限于保護中華虎鳳蝶本身,”張松奎說道,“它們與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聯系。”

在衆多生物中,蝴蝶被公認為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訓示物種。2016年,環保部首次啟用蝴蝶在全國範圍内進行生物多樣性觀測,這項嘗試其實早有先例——歐美許多國家利用蝴蝶監測氣候與環境變化,不僅成本低,而且效果頗佳。

也就是說,利用蝴蝶來觀測氣候和環境變化,對于極端氣候現象的發生有預警作用。

此外,人類和生态系統是一個對立統一體,生物靠生物鍊而聯系在一起,互相依賴而共存亡,維系着物種間天然的數量平衡,生态平衡的變化會影響到人類的發展和生存。

來源:紫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