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生物學元老秉志,出國留學被嘲笑,拒絕日本人的科研合作

作者:溫讀

秉志,原名翟際潛、河南開封人,著名動物學家,中國近現代生物學的主要創始者,美國SigmaXi科學榮譽學會會員。

民國二年(1913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學士學位,民國七年(1918年)獲康乃爾大學博士學位,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當選中央研究院評議員,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認識秉志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介書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也不會武功,是個地道地道的文弱知識分子。但卻有人煞有介事,說他是抗日英雄,這是怎麼回事?

秉志老家是河南開封,出身平常人家,父親是個國小教員,姊妹5個,家庭條件非常艱難,但秉志天資聰穎而且刻苦上進,除了上幾年私塾,其它知識許多都是自學狀态下獲得的,但他的學識跟那些接受過專門教育的人相比,一點都不遜色。

我國生物學元老秉志,出國留學被嘲笑,拒絕日本人的科研合作

清朝末期,滿清這條破船風雨飄搖,内憂外患,年輕的翟際潛目睹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國家貧窮落後,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要立志可苦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畢生精力,也就是在這時,他把名字改為秉志。父親知道了并沒有責怪,而是在臉上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孩子終于長大了。天高任鳥飛,就去實作自己的抱負吧。

1909年,宣統剛即位的時候,面向全國招收出國留學生,正在縣城當學徒的秉志也偷偷報了名,遭到了富家子弟的嘲笑,他們譏諷說,秉志前去就是陪讀的角色,而且很可能就會被刷下來。可是一個月後,這些富家子弟瞠目結舌,因為秉志收到了官府的錄取通知書。

秉志辭别父母和鄉親,帶着政府和祖國的重托,遠渡重洋到美國求學。

說實話,剛到美國的時候,美國老師對這群留着大辮子的學生不抱什麼希望,也沒有什麼好感。在他們眼裡,這些孩子沒見過世面、呆頭呆腦、傻裡吧唧純粹是來這裡混日子,學不到什麼東西。

可是事情的發展出乎他們的意料,這些看起來愚鈍的中國孩子,非常勤奮、異常聰明。他們的了解能力超乎想象。

幾年後,這群孩子幾乎全部以優異成績畢業,而秉志也在1913年從美國康奈爾大學生物系畢業,達到了學士學位證書。畢業後導師破例把秉志留下,自己花錢讓他去進修,因為朝廷的公費已經結束,要想繼續深造隻能自費,可是導師知道秉志家裡拿不出學費。

我國生物學元老秉志,出國留學被嘲笑,拒絕日本人的科研合作

1918年,秉志不負重托完成學業,順利拿到了哲學博士證書,為自己的留學之路劃上了圓滿的句号。1920年,秉志謝絕了導師的盛情挽留,拒絕了多家美國科研機構的高薪聘請,依依惜别自己的導師回到了魂牽夢繞的祖國。

秉志回國後,在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和複旦大學任教。如此看來,秉志就是一介書生,不折不扣的知識分子。那他為什麼跟抗日扯上關系,又憑什麼抗日呢?

在這裡我給大家交代一下,秉志學習的是生物,因為他從小喜歡生物,喜歡讀達爾文的書,對他的進化論非常感興趣。秉志覺得中國要想富強,必須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真正認識自然、認識人類起源和進化過程。從康奈爾大學畢業後,秉志繼續深造學習的還是跟生物學有關的解剖學和生物學,以及脊椎動物神經學。

是以盡管歸國後,中國正處在動亂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但秉志還是滿腔熱情,東奔西走,求爺爺告奶奶,弄到了經費,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生物研究所。

1927年,秉志再接再厲又動用一切資源,在北京成立了一家靜生物調查所。要知道這些研究純粹是學術範疇,在短期内根本就看不到任何效益,不少人都說秉志太呆太傻,是個不折不扣的書呆子。而在秉志看來,科學是厚積薄發,源遠流長,不能跟做生意一樣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短期回報的事有人做,長期回報或者看不到回報的事也要有人踏踏實實地做。

按說秉志做的事情完全是科學研究,而且還是在中國的土地上,跟日本人是挂不上鈎的。可是無論是誰,無論在哪,都不可能是世外桃源,無法與世隔絕。

我國生物學元老秉志,出國留學被嘲笑,拒絕日本人的科研合作

(康奈爾大學尼丹攜家人訪華與秉志、胡先骕等人合影)

就在秉志和自己的同僚一心一意搞科研的時候,日本人找上門來了。

1930年,南京政府有關部門向秉志通報,一批來自日本的生物學工作者想來中國進行學術考察,并且指名要到中國西南地區,到那裡進行動物資源調查。政府也不懂這些學術類的東西,但因為中日關系處于一個敏感的時候,他們就向生物界的内行秉志通報,征求他的意見。

秉志立刻敏銳地感覺到來者不善,因為西南地區有珍貴的動物資源,比如被稱為活化石的大熊貓,處于瀕危保護物種,如果讓日本人占得先機,不僅會讓大熊貓的生存環境處于一個不确定狀态,還會讓做中國生物界蒙羞。于是秉志向政府建議拒絕了日本人的考察要求,但那些日本學者不甘失敗直接托人找上了門,提出可以跟秉志他們共同開發,一同受益。秉志義正辭嚴地說,中國人有能力在中國的土地上做學術研究,不需要别人的協助,也瞧不上所謂的利益,請你們死心吧。

日本所謂的科學家碰了釘子,灰溜溜地走了,臨走撂下一句狠話,我們還會回來的。

果然不久日本發動了侵華戰争,在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在那幫日本所謂的日本生物學家的指使下,日本法西斯搶走了生物研究所的全部裝置和生物标本,連圖書資料都搶劫一空。最後還把研究所的房屋付之一炬,秉志多年的心血會化為灰燼。

秉志和同僚們看着熊熊的烈火,眼裡噴出怒火,緊緊攥起了拳頭。

此後秉志把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仇和滿腔愛國激情完全傾注到了生物學研究上,他告訴自己,我這是在抗日,在雪恥報仇。

1949年建國前夕,秉志被邀請出席了在北平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秉志興奮得像個孩子。他做夢也沒有得到,一個在舊社會被瞧不起的、做學術的科研工作者有一天會坐到人民大會堂,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讨論,真的是新舊社會兩重天啊。

新中國成立後,秉志已經是花甲老人,但他說,我現在返老還童了,我要再活一百年,這個時代太好了,不會祖國做點貢獻,我臨走都比不上眼睛。

我國生物學元老秉志,出國留學被嘲笑,拒絕日本人的科研合作

1956年日本一個民間組織訪華,秉志得知其中有生物學家,就向外事部門提出要見見他們,在秉志的辦公室,秉志拿出了自己發表的論文和科研成果證書,像個小孩一樣争強好勝地說,你們看看,你們看看,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研究成果。在場的人忍俊不禁,因為大家知道訪華的民間組織都是主張中日友好的,不是右翼分子。

可是大家也明白,這是一個古稀老人的一片愛國熱情,大家誰也不願意掃他的興。

1965年,秉志老人與世長辭,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是在實驗室裡度過的,這個80老人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科學事業。人們看到,他工作日志的扉頁上寫着八個大字"抗日愛國、勿忘國恥"。

秉志老先生的科研之路并不好走,即便在生物學上有着出色的造詣,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公費留學生,依舊被富家子弟嘲笑。在那個不重視學術的年代裡,秉志想要堅持自己的夢想,所面臨的困難比我們想象之中要大很多。而讓秉志老先生堅持下來的除了振興國家科學技術的願望之外,就是對生物學的極大興趣。

我國生物學元老秉志,出國留學被嘲笑,拒絕日本人的科研合作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生物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問,但很多孩子到了高中的時候,卻覺得學習生物十分吃力,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們接觸自然界的機會本來就不多,上學之後更是被家長帶着去報名各種興趣班,豈知興趣班對于激發孩子的興趣作用甚微,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家長們親自帶着孩子走進自然,觀察自然。

我國生物學元老秉志,出國留學被嘲笑,拒絕日本人的科研合作

最近一款迷你顯微鏡特别火,不少家長買來給孩子當作禮物送給孩子。相比于教科書,這款迷你顯微鏡更像是一枚小小的玩具,孩子自然是愛不釋手。微觀世界帶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嶄新的世界,家長和老師們在給孩子将細菌、黴菌這些概念的時候,孩子們根本就不能得到具象的認知。在歐美國家和日本,顯微鏡已經成為學生們的标配,即便家長沒有時間帶孩子去野外遊玩,在家中,孩子也可以利用顯微鏡觀察金屬、顯微或者盆栽植物。

我國生物學元老秉志,出國留學被嘲笑,拒絕日本人的科研合作
我國生物學元老秉志,出國留學被嘲笑,拒絕日本人的科研合作

這款迷你顯微鏡設計源于日本,日本名企肯高在中國生産後再運往日本本土銷售。巴掌大小的顯微鏡,可以放大60-120倍。平時孩子可以放在書包裡,随時拿出來觀察不同的東西,了解不同的物體結構。原價是198的顯微鏡,現在團購是128元,顯微鏡都是從日本原裝進口,價格每個家庭都能接受,帶來的效果卻超乎家長的想象。

我國生物學元老秉志,出國留學被嘲笑,拒絕日本人的科研合作

現在打着科學幌子的玩具、網絡課程、卡通片這麼多,這是我看過最順其自然培養孩子生物學、地質學、實體學興趣的小道具了。當然,它不能保證我們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科學家,但給孩子打開一個微觀世界的門,讓他的興趣得到科學的發展和激勵,這才是我們做父母的初衷。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選下方連結購買:

日本肯高便攜式顯微鏡 ¥128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