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種小動物一年挖土4.8噸,被譽為“生态工程師”,如今瀕臨滅絕

作者:寰宇科學新觀察

在澳洲墨爾本的東南方向有個丘吉爾島,那裡的草地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圓錐形的淺洞。新挖的洞旁邊通常會有一個小土堆,舊的洞裡面通常滿是樹葉、草、蜘蛛、甲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這些洞的挖掘者,是一種腦袋尖尖的有袋小動物——袋狸。

這種小動物一年挖土4.8噸,被譽為“生态工程師”,如今瀕臨滅絕

袋狸這種動物屬于脊索動物門哺乳類動物,分布較廣泛,從澳洲大陸到印尼東部的一些島嶼,都有它們的蹤迹。它們長得有點像老鼠,但是吻部比老鼠要尖要長,耳朵也比老鼠的大,體型比野兔稍小。别看它們這麼小,它們身上還有育兒袋,像袋熊的一樣是向後張開的。

這種小動物一年挖土4.8噸,被譽為“生态工程師”,如今瀕臨滅絕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袋狸的領土意識非常強,為了保衛家園,雄性袋狸經常會與狐狸、野貓這種體型比它們大兩倍以上的入侵者展開正面攻擊,殊死一戰,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然而事實是,袋狸的戰敗率遠遠高于勝率,袋狸經常成為食肉動物的盤中餐。這也是它們成為瀕危動物的原因之一。

袋狸挖洞的主要目的是尋找土壤中的昆蟲幼蟲或躲避天敵。然而科學家們發現,袋狸的挖掘能夠改善土壤的性質和健康,甚至還能降低森林火災發生的風險。由于受到外來捕食者的威脅,它們在澳洲大陸已經被認定為野外滅絕。如今生物保護學家們将它們放到一個沒有狐狸的島嶼上,幫助它們建立新的種群,并確定這個物種得到長期保護。

這種小動物一年挖土4.8噸,被譽為“生态工程師”,如今瀕臨滅絕

喜好挖掘的哺乳動物,比如草原袋鼠、長鼻袋鼠和袋狸,曾經在澳洲分布非常廣泛。它們每天晚上都會用強壯的前腿翻起大量的土壤來挖掘食物或作為庇護所。它們的挖掘改善了土壤健康,增加了土壤水分和養分含量,減少了土壤的壓實和侵蝕。挖掘也為其他無脊椎動物提供栖息地,提高種子發芽率。

更重要的是,通過在土壤中挖掘燃料負載(幹燥、易燃的植物,如樹葉),它們可以幫助降低火災風險。當這些鋪在土壤表面的易燃物質被袋狸等小動物翻進土壤裡後,它們會加速腐爛。2016年的一項研究的模拟顯示,如果沒有這些小動物将枯枝敗葉翻進泥土裡,野火的蔓延速度和火焰高度都更快更高。

這種小動物一年挖土4.8噸,被譽為“生态工程師”,如今瀕臨滅絕

事實上,它們的所有功能都非常重要,生态學家稱這些強大的挖掘者為“生态系統工程師”

澳洲29種喜好挖掘的哺乳類小動物中,有23種體重在100克至5公斤之間,體型非常小。大多數都有被貓和狐狸捕食的危險,其中許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正式列為瀕危物種。自澳洲大陸成為歐洲人的殖民地以來,已經有6種喜好挖掘的動物滅絕,其他種類的數量也減少了很多,主要原因是栖息地遭到破壞與狐狸和貓的引入。

這種小動物一年挖土4.8噸,被譽為“生态工程師”,如今瀕臨滅絕

可悲的是,許多喜好挖掘的哺乳動物的廣泛衰退和滅絕,意味着土壤和生态系統的健康也受到了影響。曾經質地柔軟、易破碎、肥沃的土壤現在變得很緊實,排斥水分和養分,阻礙種子萌發和植物生長。由于土壤中有機質的減少,現在的燃料負荷也可能比過去高得多,森林火災發生的風險也高了很多。

這種小動物一年挖土4.8噸,被譽為“生态工程師”,如今瀕臨滅絕

為了拯救袋狸這種小動物,在2015年,20隻袋狸被釋放到維多利亞州韋斯特恩波特灣的丘吉爾島。而在丘吉爾島引進袋狸,是研究它們在挖掘食物時如何影響土壤性質的絕佳機會。為此,當地的科學家們記錄了袋狸每晚挖掘的次數,并測量了它們通過挖掘而移動的土壤體積,比較了土壤在被挖掘前後的濕度和壓實度,結果令人難以置信。

在丘吉爾島的一個晚上,一隻袋狸一小時能挖41個洞,這相當于每晚挖掘近500個坑,相當于每晚翻土13公斤左右,如果按年算,一隻袋狸挖掘的土壤的重量達到了驚人的4.8噸!這幾乎相當于非洲公象的平均體重。

這種小動物一年挖土4.8噸,被譽為“生态工程師”,如今瀕臨滅絕

如果你把這個數字乘以丘吉爾島上的袋狸的數量(從2015年的20隻增加到現在的130隻),每天晚上都有1690公斤的土壤被挖掘出來。所有這些挖掘都能促進丘吉爾島的土壤健康。這就意味着,袋狸的存在不僅可以在生态系統健康和再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且還可能通過幫助牧草生長和改善條件、減少表土徑流、減輕牲畜踐踏和土壤壓實的影響,在農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考慮到袋狸這樣的“生态系統工程師”所扮演的重要生态角色,科學家們在其他兩個島嶼釋放了多隻袋狸,那裡的土壤的健康狀況和生态環境同樣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這種小動物一年挖土4.8噸,被譽為“生态工程師”,如今瀕臨滅絕

“生态系統工程師”隻是我們人類給這些可愛的小動物的頭銜而已,它們原本就有它們自己的栖息地,自己的龐大種群,挖着着自己該挖的洞而已。生态系統中的一切原本就被大自然安排得很好了,隻不過其中的平衡都被人類活動破壞了。

是以,與其說袋狸能改善生态環境,不如說是彌補。我們的生态環境被破壞得還不夠糟糕嗎?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保護這些技能絕佳的小動物。

這種小動物一年挖土4.8噸,被譽為“生态工程師”,如今瀕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