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家幹貨】醫院電子病曆體系的建構與應用

【獨家幹貨】醫院電子病曆體系的建構與應用

今天主要是五個方面,重點在于電子病曆,從大資料來說,現在很核心的資料是跟臨床相關的,因為醫療最終得落實到人身上,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這些東西,我們能不能很好的利用,現在的狀況怎麼樣,我今天把相關的情況跟大家報告一下。

【獨家幹貨】醫院電子病曆體系的建構與應用

首先,我們比較關注的是現在拿到的這些醫療資料,醫療過程的資料總的來說是比較好的,但是實際上要真正拿來做研究,還需要有相當深化和規範的工作,目前我們面臨一個最主要的問題,我們拿到的這些資料到底品質怎麼樣。

正好在2010年的前後,衛生部組織了一個對醫院電子病曆的評估,就是要看看現在我們能拿到的資料究竟怎樣,今天借此機會,把我們前面做過的一些工作,向各位專家報告。

我們在醫療的過程當中拿到的資料都是比較客觀的資料,有一些客觀的檢查,也有醫生專業的評估,有很多規範,因為醫療實際上跟檔案的記錄一樣,任何操作都會很詳細的記錄。

這些資料在後續做研究和處理過程當中價值很高,這不是随意書寫的。我們在應用這些資料的時候,心裡覺得很可靠。這個很可靠到底是怎麼樣呢?可以看一下現在實際的情況。

【獨家幹貨】醫院電子病曆體系的建構與應用

首先對電子病曆的定義,大家的認識有很大差距,很多大夫對電子病曆的認識往往就是中心的這一塊兒,很多都是描述,寫病程的記錄,很多都是自由文本。很多的醫院一說到我買了一個電子病曆系統,實際上僅僅是這一塊兒,類似于像WORD那樣,代替醫生拿紙和筆寫病曆。

這兩年大家認識比較深入了,慢慢的深入。對于電子病曆的使用,不同的人感覺都是不一樣的,現在所建的電子病曆絕大部分是為滿足醫生的。現在建這個系統的時候,不光有檔案的記錄,同時還把醫療過程的資訊包括了,又擴大了範圍。

這個僅僅是醫院内部的資訊記錄,更擴充開來,今天上午很多老師也講到了健康的一些記錄,實際上現在健康的記錄無所不在,形成了健康檔案,範圍又擴大了。這些電子記錄對我們今後的研究,包括個性化研究,都有很大的作用。

為了應用這些東西,人們也發現,現在的這些記錄很難用,美國的問題比我們現在突出得多,因為很多應用,很多系統建立都比較早,病曆當中包括很多交換、共享的标準,比如說提到标準的術語,疾病分類,手術操作,各種的項目,各種裝置的連接配接,資料的交換,一部分檢驗也可以通過這些進行解決。

醫療的資料太多了,整個醫療,像醫院,我總認為它是修理人的工廠,修理人的工廠比修理機器複雜得多,這裡面的資訊很多。現在還有相當多的資訊是沒有的,是以這個處理起來,互聯互通,一緻性都會有問題。

自由的抽取是一種方法,從源頭保障它的一緻性和規範化,也是另外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從30多年前到現在,醫院用的所有影像裝置都可以連在一起,為互聯互通奠定了基礎。是以,現在很多醫院都在不斷的投資來做資訊的電子化。

下面正好借次機會講一下我現在所在的醫院,我是從學校畢業以後在301幹了20年,後來又到協和當資訊中心主任。清華長庚醫院是清華辦的醫院,由長江集團,台塑集團無償的捐贈,是一所公立醫院,這是11月28号剛剛建成開業,到今天是49天,也是一所新的醫院,在天通苑。

我們在天通苑建的這所醫院,從一開始建院就是期望從建院初始的資訊都能很好的總結了,是以目前的重點是三個方面,沒有北大國際醫院建得那麼完整。

一個是把資訊在醫療上全部覆寫,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職能,希望從一開始不要像污染這樣,先污染後治理,我們先從一開始就整體的設計和規範,這樣的話,讓各種資訊都能連在一起。前一段時間調查很多醫院也發現,很多醫院的資訊,一個大夫前面可能有好幾個機器在用,這個對醫生很不友善,資訊整合也很不友善,現在采取一些平台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是管理的方面,醫院的管理實際上是企業的營運,清華長庚醫院采取跟制度非常密切配合的方式,專門建了一個40人的隊伍來做開發,管理的制度最後所有都落實到電腦上,由電腦來管控整個運作,管理的制度化,制度的表單化,表單電子化,最後是這樣的類型。

最後是注重患者資訊服務,要注重患者的感受,現在講以人為本,是以患者的感受是很重要的。長庚是企業辦醫院,顧客是上帝,是以醫生在下,顧客在上,角度是不太一樣的,重點是人文的關懷。

特别是在醫療系統當中,現在我們所建成的這個系統在整個醫療流程當中,從住院到出院所有的流程都是連在一起的。

從目前的角度來說,醫院能夠做成這樣也不是很容易,最主要的原因,咱們國家幾萬所醫院,資訊多半都是依靠企業和公司來建立的,而醫院能夠由個人建的,在全國大概也就是十來所,這個也是一種在探索的路子。

縱觀國内外,專業化的建設當然是有好處的,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沒有一家公司能夠把所有醫院的東西全部覆寫掉。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呢?我們目前也是沒有标準,隻好采取這種方法。

後續,作為醫院當然有很多事情要做,現在隻是覆寫到初級的階段,把資訊能夠采集來,後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做醫療的決策支援,包括高品質資料的積累,包括為了臨床的教學、科研提供服務。

第三,我跟大家報告一下現在整個國家電子病曆建設的情況。經過了三四年的評估,我們現在心裡有一些底,先跟大家報告一下評估的目标,原衛生部在2009年開始做醫改的時候,專門提到電子病曆為核心的醫療資訊的整合,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具體評估的時候建立一個目标,一是希望通過電子病曆的應用提升醫療安全,積累資料。

電子病曆應用的範圍,主要是為了進行醫療記錄,現在的醫患關系這麼緊張,很多醫院也非常注重醫療記錄,實際上也是為了免責。

這是一篇文獻,說明了醫療上要保證安全有多麼重要。

實際上有很多專業的公司也在對電子病曆做評價,其中一個很著名的Gatner公司,他是很著名的咨詢公司,他把電子病曆分為5代模型,這5代模型實際上是畫出時間表格的,從1993年開始做,他估計到現在,大概是做到第4代,可能在2015年或者2020年以後會逐漸有第5代的電子病曆出現。

後來又人跟着做了研究,按照這5代的标準,如果我們都能實作的話,剛才說的是美國一年有多少多少萬人,實際上有九萬八千人因為醫療意外而死亡,有人分析,有一半是人不可控,另外一半如果醫生掌握了足夠的知識,換句話說,十萬裡有五萬人可以不死。

他們就分析,那五萬人怎麼避免呢?第一代,通過文檔的記錄,友善查,可以減少15%。如果做到第二代,資訊之間可以多溝通,可以減少40%。如果做到第三代,實時的醫囑處理與管理,及時提醒,可以減少70%。

到了第四代,有了決策支援的體系,比如說我開了藥,上午我聽了印象很深,如果有耳聾基因的,當然不至于死亡了,但是我開藥的時候會告訴你,不能開這個藥,自然就避免了,這樣可以減少90%。如果能整體回報控制與決策支援,就可以100%的控制。

實際上評估有很多種方法,HIMSS也有一個電子病曆發展模型評價,這個模型做得非常巧妙,因為本身它是一家商業的咨詢公司,它把商業問卷調查分析産生出一個水準名額,這件事情做得非常巧妙,這樣的話,能夠評估出醫院電子病曆的水準,這也是一種方式。

美國現在在做的,就是CMS,有點類似于我們的醫保局,專門管醫保的,給人付錢的,他在推動的Meaningful Use,他做了一個評估,其中第一個階段有這麼25個項目,和15個醫療品質評估項目,這些是從應用的目的看電子病曆用得好不好,和前面的HIMSS評估隻注重功能,是不太一樣的。

Gatner 的評估是從模型的角度來看,是以是不同角度的評估。

我們要是想評估國内的電子病曆情況怎麼辦呢?過去都是靠問卷調查,這次希望采用一種客觀的方法,别像王婆賣瓜那樣,總說我的瓜甜,用甜度劑看看瓜的甜度到底是多少,是不是能夠這麼做。

根據這個目标制定出來一個規範,從系統功能和應用的範圍來做評價,這樣的話,面上不是很全,但是至少主要的面到了。二是利用醫院運作資料進行定量評估與分級,醫院的資料是客觀的,每天做了多少檢查和檢驗都知道,這樣就能比較好的把這個資料搜集起來。

通過這種方法制訂了一個規範,在2011年衛生部有一個專門的檔案,把醫療過程劃分為九個标準角色,每個角色中列出若幹标準考察項目,評價體系共包含37個考察項目,通過這個評估以後,醫院自己就知道哪些項目做得好,哪些項目做得不好。

醫院自己在改善自己電子病曆品質的時候,就能很好的,有目标的去改善,錢也不會亂投,因為很多醫院在投資建電子病曆系統的時候,往往是這個公司的系統不好,連不上,就換一家,來回換,每換一次,不能說沒有進步,但是進步的範圍比較小,而每一個企業在做軟體的時候,往往不了解醫院的情況,往往從自己系統的角度去分析。通過這張圖,可以告訴你哪些應該補強,哪些已經比較好了,可以鞏固。

具體的對整個醫院的評估分成了八個等級,就是零到七,一、二、三屬于是比較低的等級,主要是能夠把資料電子化采集進來,到了四、五,資料是可以連通的,并且有一定智能化的基礎。

六級主要是有一些進階的智能化,到了七級,醫院的資訊已經擴充到醫院之外了,跟周邊的區域,其他的醫療機構都共享了。

具體的結果,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2014年底也做了調查,現在資料還沒有完全彙總起來,2011年有178家試點醫院,都是電子病曆應用得比較好的,國家的試點醫院。

2012年有905家是三級醫院,咱們國家的醫院是分成三個等級,一級醫院、二級醫院、三級醫院。2012年是905家的三級醫院,咱們國家所有三級醫院加起來就是一千出點頭,基本上三級醫院都包含了。在2013年的時候是兩千多所,一半的二級醫院,一半的三級醫院。

這個就是評估的結果,從這張結果來看,大家能看出來有三個問題:

第一個,試點醫院的總體情況,橫坐标越往右邊等級越高,說明電子病曆建得越好,縱坐标是醫院所占的比例。在2012年,所有全國所有三級醫院裡面,相應差得多,高峰到二級來了,還有零級。2013年,因為有很多二級醫院進來了,最高的是在這兒,很多初級的。零級并不是意味着這個醫院什麼都沒有,還是有一些東西,有一些進步,但是多半都是收費,跟醫療沒有多大關系,這個是差别。

第二個問題,醫院的整體情況都是比較差的,真正能夠達到四級、五級、六級的非常少,如果放大了範圍來看,大概不足5%。

第三個問題,這些醫院的發展很不平衡,從這些試點醫院來說,到了二級醫院,這是整個電子病曆的情況。

從我們搜集大資料的角度來看,這些資料的品質,他們自己都沒有連在一起,一個病人的資料都不能連在一起,就很難用。

我記得在2012年的時候,北京市對于幾所醫院建的生物樣本庫做了一次檢查,我有興趣跟着看了四家醫院,都是三甲醫院,大醫院,這四家的樣本庫最大的問題,樣本都很好,樣本都标注的很好,但是都沒有跟臨床醫療關聯起來,至少有一個病案号能關聯起來,都沒有。

這樣的話,這個資料隻是為了這個研究,跟治病、跟以後的篩查和應用能有多大的聯系?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是很打折扣,這個是我們在基礎建設方面需要投入的。

這個是對咱們國家評級的辦法的一個評估,六級醫院的水準,資料的關聯性比較好,可利用度比較高了。到了五級,關聯可控,但是很難形成閉環,就是資料不夠完整。到了四級以後,資料在醫院内部是可以共享的,可以把一個病人的資料都拎在一起,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資料沒有達到很完整。

到了四級以下,這個範圍就很有限。95%的醫院還需要很好的發展。

第四個方面,電子病曆目前怎麼應用和主要的問題。醫療上的這些病曆過去一直是手寫,我們想從中抽取一些東西很困難,我在301做了20年,我知道很多醫生研究的時候,做這項工作是很難的,病曆當中大量描述性的東西想抽取都是很難的,也曾經想通過抽取關鍵詞,但是實際上效果太低了。

第二個問題,資訊孤島,各個科室的資訊都不能整合在一起,别說各個醫院了。各個醫院要整合起來是很難的,在301做,整個軍隊的系統都是我們做的,系統都是一樣的,但是系統裡面資料的标準不一樣,要整合起來也是比較難的。

再有一個,資料的缺失,往往到了研究要利用的時候,發現缺這個,少那個,可能有一千萬條資料,最後删完就剩幾百條。

現在還有一個期望,建成CDR,内容适用于多種用途、臨床、研究、管理,但是要做到這個,醫院絕大部分的人都是由專業的公司來做,也是期望大家能夠投入精力,把這個做好。

臨床真正應用的時候,即使是醫療,不是科研,對标準化和結構化也是非常期待的,這個是想形成一個大資料,提升這個資料的品質,是我們當務之急要非常關注的,否則這個資料的應用度太低,你看着有一兩億條的資料,如果整合不到一起的話,真正能利用的隻有很小的一部分。這是我們定一些規範,形成一些标準,形成一些機制,能夠來解決這個問題。

醫療決策支援,就是CDS,這個支援實際上對提升醫療的安全是非常大的幫助,醫生也非常關注。

二是希望支援精準醫療,提高醫療品質。這個無論是在手術上,在藥物的治療上,這個精準的醫療都是現在大家所追求的。在研究上還是希望能夠完整和關聯,既然要想沒有預設目标的篩選,一定要關聯起來才有意義。還有就是醫學研究的基礎資料積累,還有就是教學應用。

要運用這些資料目前存在很多制約的因素,一是标準化的投入,實際上相當難,目前還很少有這樣的機制。一所醫院現在的标準是期望拿出醫院營運費用的1%來做IT,但是實際上多數達不到,大概能到0.5%,0.6%,算下來也沒有多少錢,一所醫院十個億的話,沒有多少錢。

第二個方面,資訊所有者的協調,各個醫院的資訊,即使是去了個人的資訊隐私還有很多很多問題,這是需要注意的。

患者隐私的保護也是影響目前資訊應用的因素,現在的法規有保護隐私的,但是對于共享的法規不足。比如說美國,一方面是保護隐私,另一方面要拿出來共享,解決保險公司的問題等等,這是後續需要從另一個角度進行關注的。

最後我想講一下,從大資料來看醫院的電子病曆,現在的醫院相當于一個農民在種地,都是手工的操作。

【獨家幹貨】醫院電子病曆體系的建構與應用

我們期望将來能夠集團化,整體化,是以我想,也呼籲各行各業一起把大資料的基礎打好。我的報告完了,謝謝大家!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03-01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資料派THU”,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資料派THU”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