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哨。
官兵前往界碑巡邏。
孫家奇(左)擔任駐地國小課外輔導員。
李文虎(左)和戰友在一起。
李春光和女兒視訊通話。
李學堯騎馬到牧民家中巡診。
晴時風吹雪,雪時冰挂霜。
年味漸濃,這是一個不能團圓的“團圓年”。
祖國邊防線上,那一串串雪地足迹,成為邊防軍人忠誠的印記。萬裡邊關因為有“你”,山河那麼巍峨,風景如此壯美。
踏着一縷夕陽餘晖,駐守祖國最西陲的新疆克孜勒蘇軍分區某邊防團官兵,在雪山上留下堅守的身影。
這個年關,由于疫情防控和執行任務需要,堅守成為廣大邊防軍人節日的主題詞。
就地過年,團圓依然是内心最大的期盼。這群軍人用行動诠釋着一種擔當,那是軍人對家與國最深沉真摯的情感——軍人在哪裡, 哪裡就是家。
守哨8年,孫家奇春節從未回過家;為了陪伴李文虎戍邊,他的女朋友陳雅麗選擇留在邊疆工作;把女兒的照片珍藏在口袋,李春光連續兩年春節到哨所蹲點……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有平凡軍人的默默堅守。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隻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憑着一腔熱血,他們爬上艱險的雪山,站立在寒風呼嘯的山巅。他們的身後,是祖國的安甯祥和,是祖國的萬家燈火。
那一刻的跋涉,隻為了心中的祖國、心中的界碑。——編 者
擎起鋼槍——
界碑,就是那雪山之上最高的“山”
守哨8年多,孫家奇還沒有春節時回過家。母親走得早,他從小被父親獨自拉扯大。
再過幾天就是立春。這一天,是孫家奇的陰曆生日。
巡邏歸來,上士孫家奇接到父親孫成打來的電話。父親的囑托,打消了孫家奇心頭的顧慮:“如果春節不讓探家,就不要給組織添麻煩。”
挂斷電話,孫家奇手機裡跳出父親發來的照片——是一部嶄新的手機。“生日禮物。”父親簡短的留言,讓他瞬間紅了眼眶。
從小受父親影響,孫家奇循着父親的腳步,來到他當年守衛的地方——邁丹邊防連。
時光匆匆。随着年齡增長,孫家奇也從一名新兵成長為一名老兵,從一個兒子成長為一位父親。服役期間,他遇見了心愛的人,迎來了屬于他和妻子的小生命,心态慢慢開始出現變化。
去年9月,孫家奇到了中士服役最高年限,他第一次動了離隊的心思。
那之後的一個周末,連隊舉行籃球友誼賽,邀請哨所駐地邁丹村群衆來到哨所。孫家奇一個人悄悄坐在角落裡,拿起手機翻看網上嬰兒用品。女兒小湯圓快滿周歲了,他正在琢磨着給孩子的周歲禮物。
沒想到,他被邁丹村的古麗買買提一眼給看到了。古麗買買提沒有發現他的異樣,像往常一樣和他熱情地打招呼。
“孫叔叔最近身體好嗎?我給他寄了他愛吃的馕餅。”古麗買買提笑着對孫家奇說。
20多年前,古麗買買提家裡天降橫禍,她的父母在一次車禍中雙雙離世。
當時在哨所守防的孫成,聽說了這件事,格外心疼年僅10歲的古麗買買提。從那年開始,孫成開始資助古麗買買提上學,一直持續到她18歲。
後來,孫家奇也到了連隊當兵。已大學畢業、再次回到家鄉工作的古麗買買提,第一時間和孫家奇取得了聯系。像親姐姐一樣,她無微不至地關心着孫家奇。
籃球場外,古麗買買提的問候話語一下子把孫家奇拉入了時空隧道。他的眼前仿佛過電影一樣,上演着自己的軍旅回憶:當兵前父親說話的表情、剛到哨所時的拼搏、給戰友送行時的眼淚,還有寫給父親信上的“豪言壯語”——
“甯守邊關冰千裡,不戀瓦下暖如春。”
1月25日,按照上級安排,哨所官兵們将前往1号山口巡邏。這是春節前最艱難的一次巡邏任務。
孫家奇主動找到指導員彭國棋,要求跟戰友一起參加巡邏。記得父親說過,有一年春節前夕,他在這條路上險些跌下山崖,是戰友協力父親才撿回一條命。
這條路到底走了多少遍,連孫家奇自己都記不清。“重走父親走過的路。”這一刻,他心情頗為複雜。
一路上,踩着厚厚的積雪、邁過寬寬的冰河、爬上高高的達坂。凜冽的寒風中,孫家奇的每一步都邁得如此用力。在一處山崖,他仿佛看到了父親的背影……
7小時後,巡邏隊征服最後一座山峰。遠處,界碑上紅彤彤的“中國”二字出現在眼前。
小時候,孫家奇經常聽父親給他講界碑的故事。此刻,父親的話仿佛又一次在耳邊響起。孫家奇頓時明白,界碑在軍人心中意味着什麼。
界碑,就是那雪山之上最高的“山”。守護界碑,是邊防軍人一生的使命和榮光。
界碑旁,有一座石塊堆成的“小山包”。孫家奇用手輕輕地拭去上面的雪粒。那些被風雪摧殘的石塊,有些棱角已被磨平。
用手摩挲着石塊,孫家奇想起2018年父親重返哨所,和自己一起巡邏1号山口的情景。再次登上山巅,父親告訴他,當年在連隊守防時,班裡的戰友離開哨所前,都會到這裡撿一個石塊,擺放在界碑前。
父親一邊說着,一邊走到石堆前,抹着眼淚再次堆上一個石塊:“我是邁丹老兵,今天來到這裡,就讓這個石塊替我,繼續為祖國站崗。”
站在界碑前,耳畔回響父親的話語,孫家奇的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來。
為了界碑,為了邊防線,為了家中的父親,孫家奇決定留下來——擎起父輩的鋼槍,堅守在這片冰封雪裹的“熱土”上,應該是他、一名邁丹邊防軍人的選擇。
情到深處——
我和你一起留下來,你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單膝跪地,中士李文虎手托訂婚鑽戒,滿臉真誠。
“咔嚓”一聲,他的戰友用手機拍攝下這感人一幕。
戈壁灘上偏遠的某部駐訓地,此刻成了幸福的海洋。
幾分鐘後,在聯勤保障部隊某醫院工作的護士陳雅麗,收到了這張照片。照片上,李文虎憨笑的模樣,讓陳雅麗差點笑出了聲。
前年,陳雅麗衛校畢業,到李文虎駐地附近的聯勤保障部隊某醫院實習。不多久,她在醫院遇見了他。
那是一個夏天的夜晚,因巡邏膝蓋受傷的李文虎到醫院住院,正巧陳雅麗值班。抱着一摞病曆,陳雅麗和拄着拐杖的李文虎撞了個滿懷。
李文虎蹲在地上幫忙收拾病曆。看着腿腳不便的他,陳雅麗心裡過意不去,連忙把他扶進了病房。
就這樣,兩人碰撞出了愛情的火花。
一年多時間倏忽而過,陳雅麗的實習期就要到了。她告訴李文虎,家裡想讓她回老家找工作。此時,李文虎恰好面臨轉改中士的選擇。
一個女兒家,獨自一人在邊疆地區工作,肯定會面對諸多困難。“對陳雅麗來說,回老家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個道理李文虎懂,隻是這句話他實在不願說出口。
李文虎一直珍藏着自己第一次穿上軍裝時的照片,他不舍這身軍裝。當兵5年多,他成熟了許多,部隊給了他太多太多。愛情生活和軍旅人生,一時在他心中“打起了架”。
一個多月,兩人完全沒有聯系,李文虎選擇留在部隊。又過了不久,在一次強化訓練中,李文虎扭傷了腰部,被戰友送去醫院。
事先完全不知情,陳雅麗在醫院病房又一次看到李文虎,眼圈一下紅了。她心疼地嗔怪道:“你怎麼就不讓人省心呢?”
“雅麗,實在對不起。我離不開這裡,離不開我的戰友。我也不能要求你留下來。如果你願意,我希望我們能牽手走下去。”那天的病房裡,陽光灑下一片溫暖,就像李文虎深情的話語。
一周後,李文虎所在的連隊接到迎接上級考核的通知。作為一名班長,他執意要求出院。
“腰還沒好利索呢。”看着執拗的李文虎,陳雅麗臉上寫着心疼。她沒想到,李文虎還是悄悄地走了。臨走時,他留下一大包她喜歡吃的牛肉幹,匆匆登上了返營的汽車。
這樣有責任心的人,對自己肯定差不了。陳雅麗的眼淚撲簌撲簌地滴落下來:“他不正是值得自己一生托付的人嗎!”
“我和你一起留下來,你在哪裡我就在哪裡!”電話那頭的陳雅麗,帶來了好消息,她已說服家人,并與部隊醫院簽了合同,要繼續留在邊疆工作。
春節快到了,李文虎和戰友到某駐訓點執勤。
他已經想好,以後的人生歲月都會守護她。
這個春節,陳雅麗主動要求在醫院值班。能和心愛的人一起堅守,在她看來是最浪漫的事。
絲縷晚霞——
女兒的笑聲,仿佛是治愈系的歌曲
“麥芽,我現在祖國最西端,是送走祖國最後一縷陽光的地方!”
李春光伸長手臂舉起手機,将鏡頭對準天邊的落日。
“麥芽,你看,爸爸這裡漂亮嗎?”
手機另一端,窗外早已是華燈初上。7歲的小麥芽和媽媽一起盯着手機螢幕,笑聲如銀鈴一般。
春節前夕,某邊防團保障處副處長李春光到哨所蹲點。他已經連續兩年到哨所過年。
小麥芽被媽媽抱在懷裡,小手指在手機上輕輕滑動。
西陲邊關的雲、山和雪,小姑娘看得聚精會神。她的小嘴還不停地說:“爸爸穿軍裝真帥!”
自從女兒出生,李春光就喜歡和女兒打電話——他喜歡聽女兒的笑聲。
對于李春光而言,女兒的笑聲仿佛是治愈系的歌曲,不管在什麼時候聽到,都能夠令他抛開煩惱。
此刻,手機那頭的笑聲,在西陲餘晖中蕩漾開來,李春光一天的疲憊瞬間消散了……
對于邊防軍人來說,家庭永遠是他們堅守的動力和溫暖的港灣。
多年前,李春光還是一位排長。那時他剛剛組建家庭,妻子一個人照顧4位身體狀态都不太好的老人,日子過得很不容易。
小麥芽出生了,李春光的生活迎來了希望的陽光。隻是長期不能陪伴女兒,他的内心充滿了愧疚。
李春光把女兒的照片放在手機裡、床頭上、軍裝口袋……
從家中休假歸來回到部隊,每當習慣性彎起手臂,發現女兒并沒有被攬在懷中,他總有一種怅然若失的感覺。
那時開始,李春光一有時間就給妻子打電話。從聽女兒咿呀學語,到聽女兒笑和哭,到現在聽女兒說話和唱歌,他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014年,微信推出了視訊通話功能,恰逢小麥芽剛剛學會說話。
一天晚飯後,身邊的戰友格外吵鬧。手機中傳來一聲“爸爸”,瞬間将他帶入了一個安靜的世界。那個世界,仿佛隻有他和女兒兩個人……
“我女兒會叫爸爸了!”李春光激動極了,揮舞着手機向身邊的戰友炫耀。
雖然缺少父愛,但小麥芽似乎比同齡的孩子更懂事一些。
“爸爸,你看我戴着你的帽子”“爸爸,我給你敬個禮”……
帕米爾高原常年以冰雪為伴,寒風所經之處難留生機與綠色。
然而,對李春光而言,這裡也有盎然春意。每當聽到女兒從手機中傳來的話語,他就覺得心中正在綻放燦爛的花朵。
“爸爸,星期五我要給你上課,千萬别忘了。老師說學好知識才能更有力量。我把知識教給你,你就能更好地守衛我們的祖國了。”
又是一次日落時分,高原晚霞绮麗。
李春光幸福地點頭,他認真地聽着女兒給自己講的每一堂“課”。
雪落征衣——
雪染的征衣撐起官兵和牧民的片片心安
年關到,玉其塔什邊防連指導員黃帥找到連隊軍醫李學堯,打趣地問:“今年過年不能回家,媳婦生氣不?”
“不生氣,道理她懂!”李學堯回應。
回家過年是中國人的傳統,對于邊防官兵而言更是最企盼的時刻。
玉其塔什邊防連海拔3059米,帕米爾高原獨特的氣候讓這裡的冬季漫長,封山期長達5個月。
嚴寒讓當地交通極為不便,也為長期生活在這裡的牧民帶來了安全隐患。
“李軍醫!”去年春節前的一天深夜,駐地村民庫爾班冒着大雪來到連隊門口,“我爸突然暈倒了!麻煩李軍醫趕快去看一下!”
年邁并患有高血壓、突發暈厥……聽到庫爾班的求助,黃帥腦海裡,頓時想起了李學堯臨休假前經常念叨的這位老牧民。
李學堯休假回家,連隊僅有一名衛生員在位,這可咋辦?
“快給李軍醫打電話!”一邊說着,黃帥一邊披上衣服、帶着衛生員,向庫爾班家中跑去。
此時,正在山東家中休假的李學堯已經入睡。求援信号從祖國的最西端瞬間傳至東部沿海,驟然而起的鈴聲打破了家中的甯靜。
“什麼?暈倒?”黃帥的話語好像西陲的寒風,李學堯一下子從床上坐了起來。
視訊診斷、遠端指導救助、電話叮囑注意事項……
幾小時後,庫爾班父親的各項名額平穩下來。挂掉電話,李學堯再也睡不着了。
連隊周邊的牧民世代以遊牧為生,受飲食傳統和周邊環境的影響,年長的牧民很多都患有高血壓等高原常見病症。守護周邊牧民的生命健康,是邊防部隊軍醫義不容辭的責任。
想到這裡,李學堯默默做出了一個決定——以後休假,盡量避開冬季病症高發期。
去年以來,新冠疫情肆虐。這裡的牧民長期在外放牧,資訊條件閉塞,仍然保持着以往“行結群、馬齊駕”的習慣。
看到這一情形,李學堯主動擔負起了駐地防疫安全員職責。巡邏過程中他手持着宣傳單,沿途向牧民普及防疫知識。
“李軍醫,我的女兒發燒了!”那天,李學堯再次來到牧區宣講,買買提烏斯曼江匆匆趕來,“我和妻子也有些咳嗽。”
李學堯頓時警覺起來。在轉送上級醫院條件不具備情況下,他做好防護,來到買買提烏斯曼江的蒙古包,指導他們就地設立單獨隔離點。
為了安全考慮,他甚至為自己也設立了“隔離點”,單獨居住在連隊外側的蒙古包。
等待結果的過程是煎熬。最終結果出來後,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
春節将至,玉其塔什紛飛的雪花落滿大地,為行走在雪中的人們披上了一層白色外衣。
李學堯依然在奔波,雪染的征衣撐起了官兵和牧民們的片片心安。
(本版圖檔由劉慎攝)
作者:陳小菁
來源: 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