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接演孟京輝版《紅與黑》,梅婷:演員尊重自己的方式,就是把專業做好

作者:上觀新聞

“紅代表的是一種激情、一種浪漫,但它不是普通的浪漫,它是危險的浪漫;黑首先是一種反自由、反内心的東西,但同時它又有一種塵歸塵、土歸土的沉穩。”這是導演孟京輝對“紅與黑”的了解。作為近20年來中國“先鋒戲劇”的旗幟之一,孟京輝的作品向來備受矚目,甚至頗有争議。10月15日,作為烏鎮戲劇節開幕大戲的《紅與黑》一票難求,1000多名觀衆在烏鎮大劇院見證了孟京輝對這部文學經典的全新解讀。12月10日至12日,新版《紅與黑》将在東方藝術中心首次與上海觀衆見面,梅婷與張弌铖、羅歡等孟京輝戲劇工作室“空花組”代表成員将共同演繹一場理想與沖突的追逐。

接演孟京輝版《紅與黑》,梅婷:演員尊重自己的方式,就是把專業做好

對文學名著改編來說,忠于文本還是“颠覆”經典,一直是需要博弈的命題。《紅與黑》是十九世紀歐洲文學中第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傑作,司湯達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遠超同時代作家,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孟京輝最早接觸《紅與黑》是在大學,當時他覺得這隻是一部愛情小說,而被他搬上舞台的《紅與黑》則是一部“關于愛情又超越愛情,關于政治又超越政治,關于你我又超越你我的作品”。

接演孟京輝版《紅與黑》,梅婷:演員尊重自己的方式,就是把專業做好

“今天的年輕人可能沒時間讀書,我就替他們讀,然後在舞台上展示出來告訴大家有多美。”這是孟京輝對改編名著的理想。要達成這一目标,還原情節不是首要的,而是要表現出這部作品最重要的價值,特别是找到讓現代人感興趣的部分,“他們不感興趣的,你演出來也假”。

乍一看,《紅與黑》還是人們熟悉的孟京輝——依然有孟京輝戲劇中标志性的嘶喊、掀桌子、戲谑、遊戲、獨白及戲中戲的運用。熟悉中也有陌生的味道,該劇遵循原著做出一定取舍,把刻畫重點放在三個人物的情感糾葛上。舞台上,與孟京輝多次合作的視覺藝術家張武用百根巨型鋼鐵支架搭建出三層“欲望樓閣”,随着燈光不斷變化,在光影建構的超現實空間裡,紅被黑纏繞,黑與紅糅合,于連的沖突、德·瑞納夫人的痛苦、瑪蒂爾德的妒忌漸次展開。

接演孟京輝版《紅與黑》,梅婷:演員尊重自己的方式,就是把專業做好

飾演于連的張弌铖将他内心糾結、外表故作鎮定的“冰”诠釋到位,梅婷和羅歡兩位女演員的表演則是各有其“火”。大段内心獨白、多國語言切換、大量動作排程、甚至跳入觀衆席中,張弌铖說,原著小說裡,司湯達對人物内心的描寫很多,但對話很少,舞台上的重新诠釋對觀衆而言,“不用試圖了解我們到底在說什麼,感受就好”。

接演孟京輝版《紅與黑》,梅婷:演員尊重自己的方式,就是把專業做好
接演孟京輝版《紅與黑》,梅婷:演員尊重自己的方式,就是把專業做好

對梅婷來說,與孟京輝的合作不僅是為了挑戰自己,更是在獨具一格的孟氏美學中尋找一種“危險”,“飾演德·瑞納夫人,就要接受她愛的激情、欲火的燃燒、得不到的失落、深深的妒忌”。20多年前,梅婷就和孟京輝有過合作,她的直覺感受是“孟導的舞台需要你收住再釋放,需要你有大量能量釋放出來,一定要有這股勁兒”。接演《紅與黑》,她說:“至少要把書看三遍。演員尊重自己的方式,就是把專業做好。看電影、看戲、看書,都是必備的。我尊重我的職業,熱愛它,就是如此。”

接演孟京輝版《紅與黑》,梅婷:演員尊重自己的方式,就是把專業做好

當張弌铖、羅歡、李智浩、楊佐夫、呂京、郭炳琨、張功長、陳育新、劉爽、張亞茜等“空花組”成員,在命運的舞台上切換身份,在欲望搭建的樓閣階梯中尋覓“屬于少數人的幸福”,“我們要表達的是一個精神核心,希望在這三個小時裡陪着觀衆一起分享,翺翔,抛開禁锢,自由想象。”張弌铖說。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來源:作者:施晨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