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獻禮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籌備了一部格局超大的主旋律劇集,内容是把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電視劇的形式全景式地呈現出來。
然而,想要把三大戰役全景式地呈現出來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三大戰役不僅人物多,場景也很多。
比如30年前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影版《大決戰》三部曲,不僅用了5年的時間才拍攝完成,還動用了13萬官兵參與拍攝,累計動員人數更是高達330多萬人次。
場景方面,當年的劇組光是為了選景,就走遍了13個省市自治區。

北起黑龍江哈爾濱南至浙江奉化,西起黃河河套東至渤海之濱,這個面積比當時的戰場還要遼闊。
此外,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影版《大決戰》太過經典,拍好了自然沒話說,拍不好可是要被觀衆罵的。那麼,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會讓哪一位導演接下這項艱巨的任務呢?
劇版《大決戰》播出後,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王勁松老師竟然會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不管收視率多高,以後都堅決不和劉濤合作了。
平易近人的王勁松老師為何會這樣說呢?還是劉濤做了什麼事兒惹怒了他?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劇版《大決戰》的幕後故事。
2020年,中宣部下達任務要求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以慶祝建黨百年宣傳為主線,以電視劇的形式深刻展現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拍攝了很多部再現抗戰時期重點戰役的主旋律大劇。
從年初的《跨過鴨綠江》、《覺醒年代》、《中流擊水》,再到後來的《大決戰》,每一部都在社會上凝聚起了強大的正能量。
特别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八一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的《大決戰》,還成為了慶祝建黨百年的扛鼎大劇。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當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将拍攝《大決戰》這一項艱巨的任務交到高希希手裡的時候,他還考慮了很久要不要接。
因為這個任務絕對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高希希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最後他還是一咬牙接下了這一任務。
高希希為何不敢接?還得從30年前的電影版《大決戰》說起。
1990年,八一電影制片廠耗資1億人民币,跨越十三省拍攝出了中國電影史上最為恢弘的戰争史詩巨制《大決戰》三部曲。
為了還原那段曆史以及真實的戰争場面,八一電影制片廠光是導演就啟用了6人,動用的群演、演員330多萬人次。
最厲害的是,影版《大決戰》還動用了海陸空20多個軍級機關,30多個獨立師團,13萬官兵都參與了電影的拍攝。
同時,該劇組還調動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飛機、艦艇等作戰裝備。如此恢弘的場面,讓後來者如何超越?
但任務已經接下,高希希隻能硬着頭皮上陣,他帶領自己的團隊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同時他還請來了軍事顧問和研究軍史、黨史的專家,為自己提供專業性的建議,力求自己的作品不會出現曆史性的錯誤。
但為了能讓現在的觀衆接受,他還嘗試讓劇本年輕化,可再怎麼創新曆史就是曆史。
在一衆劇組人員的讨論下,他們決定以每個偉人背後的故事或者小人物的蛻變,開始講述這段輝煌的曆史。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僅能重制那一段輝煌的歲月,還能和觀衆有個互動的空間。
劇本敲定之後,演員的選擇又讓高希希頭痛不已,因為裡面的重要角色都是一代偉人。是以在選角上面,高希希是慎之又慎。
最終劇組定下了這樣的标準:以形似為基礎,以神似為主導,如果神形兼備更好。
在這樣的标準下,最先敲定就是唐國強、劉勁、王伍福等這樣的特型演員,畢竟他們對偉人的塑造早就駕輕就熟,并且他們飾演的偉人形象也是觀衆最能接受的。就拿唐國強來說,他已經扮演過50多次毛澤東。
值得一提的是,像這樣的一部主旋律電視劇,很多演員都擠破腦門都想争取一個角色,可讓導演沒想到的是,居然還有人拒絕他的邀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于和偉接到《大決戰》的劇本後,是吃不下睡不着,每天都在糾結自己要不要出演。
高希希對于和偉而言有提攜之恩,并且兩人已經合作了12部戲,于和偉實在不好拒絕。可一旦答應出演,馬紹信飾演的林彪就成了壓在他頭頂的大山。
他認為馬紹信不僅抓住了林彪的特點,還将角色塑造得惟妙惟肖,自己實在是沒有信心能夠超越!
然而,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林的氣質是拒人于千裡之外,于和偉想要演出這一層面,真的是太困難了。
也就是說,如果于和偉接了這部戲,那麼也就意味着迎接他的一定是一片罵聲。
最後,還是王勁松的話讓他醍醐灌頂,王勁松老師對他說:經典不是用來超越的,而他之是以能夠成為經典,必定有他的巅峰之處。想要成功,可以避其鋒芒,出其不意。
于和偉聽了王勁松老師的話,于是下定決心參演。
為了把自己的角色诠釋得更加形象,于和偉首先想到的就是減肥,因為他的身材和林相比還是略顯寬厚。打定主意後,于和偉就開始節食、運動,在開拍前瘦了十幾斤。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這邊于和偉在糾結要不要出演,劇組這裡也是反對聲居多,最後還是高希希導演力排衆議,選擇了于和偉。畢竟兩人多次合作,他對于和偉還是很看好的。
最後于和偉果然沒有讓高希希失望,他選擇避開馬紹信的鋒芒另辟蹊徑,以最接地氣、最搞笑的方式去演繹,是以他一出場就讓人忍俊不禁。
除了重要角色需堅持貼近原型外,高希希還邀請了一些更受年輕人喜歡的演員加盟,飾演如戰鬥英雄、前線指揮員、愛國學生等虛構角色。
比如青年演員蘇青就飾演了一位千裡尋夫的軍嫂王翠雲,她曆經險阻最終也成長為了一名女戰士。人氣演員陳都靈和張雲龍也會在劇中出演為國家命運奔走的青年學生。
演員敲定後,劇組在北京、張家口和橫店分别設定了3個主要拍攝地,總拍攝場景超過700餘處,挖掘的戰壕總長度就達到了40多公裡。
從開機到殺青,劇組共動用了大炮107門、坦克6輛、各類槍支1400餘支,道具子彈10萬多發,道具總計5萬餘件。
演員方面,全劇主要演員有350多位,特約演員800人,動用群衆演員6萬人次。
在劇版《大決戰》120天的拍攝中,3個攝制組跨三省拍攝,一共還原了85場戰役和戰鬥。拍攝中使用的服裝總計9540套,道具總計更是超過了5萬件。
2021年6月25日,《大決戰》在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首播,連續幾天收視率居高不下,在一衆主旋律電視劇中脫穎而出。
盡管如此,觀衆們還是對劉濤罵聲一片,有人說她的演技是滑鐵盧式下降,還有人說她氣質不夠、語調奇怪。觀衆們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這部電視劇裡,劉濤扮演的是宋美齡,真實的宋美齡精通六國語言,穿着打扮很是精緻,卻又時常面帶微笑,看着很是親和。
但劉濤的表演略帶浮誇,尤其是她為了突出宋美齡的溫柔,特地放慢語速的表演,真讓人有些聽不下去!
相比她在《琅琊榜》裡的表現,确實有些差強人意。莫非劉濤是嫌王勁松老師沒有胡歌帥嗎?
其實,在電視劇還沒開播之前,王勁松老師就已經知道了結局。他之前就在宣傳《大決戰》時說過:無論收視率多高,都不會再和劉濤合作。
雖然後面他又補充道,和她搭戲觀衆都隻關注“乘風破浪的姐姐”,沒有人願意看我們這些元氣滿滿的哥哥了。
這句話雖引得了大家哄堂一笑,但大家又怎麼會不知道,王老師是借開玩笑表達自己的不滿。
說到王勁松老師,就不得不稱贊他飾演的蔣介石非常傳神。
據說,王老師為了能诠釋好蔣介石這一角色,他不僅熟讀了蔣介石的人物傳記,更是牢牢掌握蔣介石的性格。尤其是談判期間,他和唐國強的一來一往,堪稱經典。
而他在談判期間緊緊握住拐杖的手,以及不經意間舉手投足間的舉動,一瞬間就将他内裡洶湧澎湃的氣勢展現了出來。
至于這部劇為何能取得成功,高希希認為,電視劇《大決戰》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這個特殊時刻播出,是一個很好的回顧曆史的契機。
此外,高希希并不諱言要完成這樣一部史詩巨作是“有壓力”的,它能取得成功歸功于全體劇組成員一直都在努力、再努力,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以及許多新老藝術家的鼎力相助,才能完成拍攝任務。
編劇黃劍東也表示,這次劇本創作的亮點就是追求真實,達到一種真實呈現曆史真相,真誠打動觀衆内心的觀劇效果,力求做到人物、故事、情感都是真實可信的,上到領袖、将領,下到士兵、百姓,都有足夠真實的細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