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能捕到雲計算時代的“大海魚”

本文講的是<b>誰能捕到雲計算時代的“大海魚”</b>,先講一個内地漁夫去海邊捕魚的故事。

  有一群在内地捕魚生息多年的漁夫,雖然身邊的湖泊有魚可捕,但有眼界者告訴大家,遙遠的地方有更大的“湖”,名字叫做大海,那裡的水面很寬廣,肯定有更多的魚。由于大海的概念炒作太熱,很多漁夫把從湖裡打的魚當作是“海魚”銷售,反正顧客也分不清海魚與淡水魚,是以,魚市裡的“海魚”到處都是。

  與此同時,有強烈冒險精神的漁夫朝着大海的方向出發了,他們得到了村裡富庶老漁夫的“風險投資”——這些老漁夫早就幹不動活了,但他們願意把賺來的錢用于資助年輕漁夫,并以此來獲利。朝着大海出發的漁夫們魚龍混雜,裡面有真正有眼界和實力的年輕漁夫,也有探路者(300005),同時還夾雜着渾水摸魚的跟風者。“去大海撈大魚”是他們一緻的口号。

  面對廣袤的大海,大家激動不已,但由于都不了解海的脾性,對如何在大海裡撈魚都缺乏信心、方法和工具。是以,他們每天喊聲很大,動作很多,卻并沒有人真的撈到大魚。終于在2012年的某一天,一個名叫紮克伯格的年輕人,用一個磨砺了多年名叫Facebook的東西,從大海裡撈到了一條比有史以來捕到過的淡水魚都要大的大海魚。

  大家都在海邊看到了,這消息令所有在海邊的漁夫都激動不已,消息傳回内地立即引得更多内地漁夫趕過來。“去大海裡撈大魚!”的口号呼喊得很響,在這種示範效應下,那些以投資漁夫為生的風險投資者,也加大了投資力度——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從下一條從海裡捕到的大魚中分到一杯羹。

  也不都是興奮不已的聲音,一些在内地看了一輩子打魚的觀察家,摸着白胡子,用顫抖的聲音說:“瘋了!都瘋了!這種漁夫們普遍瘋狂的行為,預示着在捕魚這個行當出現了巨大的泡沫,很快會導緻捕魚這個行當陷入低谷和末日。”

  因為根據白胡子觀察家的經驗,曆史上每次從湖裡撈出大魚,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很難打到魚,甚至還會餓死一批漁夫。這說法的确有點效果,吓到了幾個準備去海邊的漁夫,但更多口袋空空的漁夫不管這些,他們一心隻想盡快趕到海邊,盡早找到好的方法去捕一條屬于自己的大海魚,進而發家緻富……

  上面這個故事正在進行着,結局誰也不知道,但筆者認為,雲計算所代表的IT世界版圖擴張,就是上面故事裡大海相對湖泊的關系。世界和中國的學術界還在研究着雲計算,試圖搞清楚雲計算時代裡的商業模式、軟體架構和實作方法,但暫時還沒得出結論。這就好似内地的漁夫到了海邊,一定會發現自己過去熟悉的捕魚方法和工具不再适用,需要搞清楚大海的脾性,需要發明全新的捕魚方法。

  大海邊,目前誰捕到了魚?Facebook、Twitter、谷歌與蘋果等少數幾家而已,這裡面隻有蘋果是來自内地的老資格漁夫,剩下的都是過去不名一文的年輕漁夫,這很令人振奮。已經捕到魚的那幾個漁夫,也沒有舒服地停息,而是在不斷地攻城略地、擴大版圖,試圖把自己變成海上捕魚業的一代霸主。

  在過去,缺乏創意的漁夫還可以通過模仿其他聰明的漁夫,依靠湖泊之間地理割裂來過活,小日子過得還不錯。在大海捕魚的時代,這些都成了過眼雲煙,過去的很多規則被徹底颠覆了,IT世界在容量急速變大的同時,也在變得非常扁平,勝者通吃現象越來越明顯。

  在筆者眼裡,雲計算時代僅僅拉開了大幕。在中國和其他發達國家,雲計算的标準都還沒有制定出來。對此,我持樂觀的态度,如果把雲計算時代的商業探索比作一場超大版圖上的帝國時代遊戲,那麼雖然遊戲者很多,但對這張資源豐富的更大的地圖而言,探索工作才剛剛開始。

  從今年開始,借助雲計算支撐,後PC時代的智能終端裝置就要開始在個人應用領域和商業應用領域替代PC的戰役。顧問公司Forrester調查了橫跨17國的1萬家企業,在被調查者中已經有1/5的人在工作中采用蘋果産品,而另一份調查報告則顯示,美國500強企業中,大部分已經部署或者正在考慮在商業應用中部署iPad。而就筆者的個人體驗來說,PC的角色完全可以被目前的智能終端所替代,這将是一個市場體量超過萬億美元的待開發市場。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2-03-29

本文作者:     劉亞瓊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IT168,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IT16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