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雲:阿裡巴巴必須成為國家和世界創新的發動機

阿裡巴巴在技術研發上的“大招”今日終于揭曉。在10月11日的2017雲栖大會上,阿裡巴巴宣布成立探索人類科技未來的實驗室“達摩院”,并在三年内集團研發投入1000億人民币,用于涵蓋基礎科學和颠覆式技術創新的研究。

在雲栖大會及此前與應邀參會的多位全球頂級科學家座談中,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談到了成立“達摩院”的初衷,并對“達摩院”提出三個希望:必須活得比阿裡巴巴長,要服務全世界至少20億人口,必須面向未來、用科技解決未來的問題。

馬雲:阿裡巴巴必須成為國家和世界創新的發動機

馬雲認為,社會責任與世界擔是阿裡巴巴探索人類科技前沿的根本動力。他說:阿裡巴巴已經不是一家普通的商業公司,我們在這個國家、在這個時代擔當有巨大的責任。阿裡巴巴必須是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要成為國家和社會乃至于世界創新的發動機。

創立“達摩院”源于馬雲長期的思考,“解決社會問題”是阿裡巴巴始終貫徹的技術研發邏輯。發展至今,阿裡巴巴已是世界引領性的網際網路公司,馬雲認為,要創造未來,要解決未來世界經濟、社會的問題,阿裡巴巴已經到了必須探索人類科技前沿的階段。

馬雲:阿裡巴巴必須成為國家和世界創新的發動機

阿裡巴巴未來二十年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為世界解決一億就業機會,服務跨國界的二十億人,為一千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平台。馬雲認為,要達到這個目标并服務世界經濟,其中有無數的問題需要解決,這正是成立“達摩院”的定位。是以,“達摩院”将遵循“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為解決問題研究并帶來利潤和快樂)”的宗旨。

在傳說故事中“達摩院”代表最高武學機構,阿裡巴巴也希望以“達摩院”命名的科研實驗室能夠做到“俠之大者,利國利民”。馬雲認為“達摩院”不是阿裡巴巴的實驗室,他說:經濟體不是屬于阿裡巴巴的經濟體,實驗室也不是屬于阿裡巴巴的實驗室,而是為未來世界經濟更加Inclusive、更加Sustainable,更加Happy和Healthy服務。

“達摩院”是馬雲親自取的名字,他說:幹嘛一定要研究院、實驗室這樣的說法,幹嘛不能創造一個自己的名字?中文就叫達摩院,英文就叫Damo,叫着叫着就會越來越喜歡。因為阿裡巴巴希望走出自己的模式,我們會學習IBM,學習微軟,學習貝爾實驗室,學習在過去人類曆史科技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巨大的經驗和教訓,但我們必須走出自己的路。以今天中國的資源,中國的擔當、人材、資本,完全可以在科技領域打造自己的一流。是以達摩院一定也必須要超越英特爾,必須超越微軟,必須超越IBM,因為我們生于二十一世紀,我們有機會後發優勢。

馬雲:阿裡巴巴必須成為國家和世界創新的發動機

馬雲将“達摩院”視為阿裡巴巴将留給世界最好的東西之一。他說:有一天即使阿裡巴巴不在了,希望“達摩院”還能繼續存在。為了做到這一點,“達摩院”必須做到商業與科技、市場與研究的完美結合。

“達摩院”的陣容可謂“星光熠熠”,首批公布的學術委員會十人中有三位中國兩院院士、五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鬥Michael I. Jordan、分布式計算大家李凱、人類基因組計劃負責人George M. Church等。而參與“達摩院”籌辦并在前一天與馬雲座談的顧問則包括中國唯一的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中國量子力學第一人潘建偉院士、定義了“計算思維”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周以真、全球人臉識别技術“開拓者”和“探路者”湯曉鷗教授等十三位頂級科學家。

“達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互動、晶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産業領域。

馬雲:阿裡巴巴必須成為國家和世界創新的發動機

<b>附馬雲與科學家座談及雲栖大會演講:</b>

<b>阿裡巴巴研發技術的出發點是能解決什麼社會問題</b>

在公司剛剛成立七八年的時候,我是堅決反對公司有任何研究室、實驗室的。前面十年誰都不能跟我談實驗室,絕對不能跟我談微軟研發部門、IBM研發部門,我認為這些研發部門走不長。

因為當時我們是一個初創公司。盡管我們很強調技術,但是公司在還沒有立足之前就考慮研發是大災難。我發現絕大部分的公司是研而不發,就是Research for fun,不可能走久;Research for profit,更不可能走久。那時候我去一家國外大公司,工程師跟我講這個産品怎麼賺錢,而不是告訴我将解決客戶什麼問題,我就覺得這個問題出大了。

此前我知道阿裡巴巴還沒有Ready,我隻希望通過技術解決很多問題,而不是一下子提升到實驗室。而且微軟也好、貝爾也好、IBM也好,這些工業時代實驗室為主的模式,在當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實在前十年已經越來越萎縮了,它不是未來。什麼是實驗室的未來,在沒想明白之前以及自己公司沒有站穩腳跟之前,不得輕舉妄動。

阿裡巴巴那時候的利潤很低,這點錢說不定搞一次就沒了。但是今天的阿裡十八歲了,我們要有擔當精神;今天的阿裡也跟以前不一樣了,大家知道阿裡是一個電商,其實電商隻是阿裡巴巴20%的東西,我們以電商出名,以電商作為切入口,但本質上我們不是一家電商公司,九年以前已經把自己定位成為一家資料驅動的公司,九年間阿裡巴巴成為當今少數幾個能夠處理豐富資料源的公司。

今天就規模效應來講阿裡巴巴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商,其實亞馬遜、eBay,以及後面五個的量全部加起來,沒有阿裡巴巴大。做到這個,背後是阿裡巴巴強大的技術力量支撐。就光一個雙11,技術含量之高,也超過很多人的想象。

是以我很感謝阿裡巴巴有一批前赴後繼努力的工程師。我是不懂技術的,但是正因為我不懂技術,我比誰都支援技術,我老是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相反BAT裡面,騰訊也好、百度也好,都是工程師出身。他們的判斷基于這件事情技術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斷基于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會不會死人,如果這件事情我們不這麼做下去,明天一定會倒黴,明天我們公司跨不過去,哪怕做不到,也得想辦法做到。正因為這樣,阿裡巴巴九年以前全面進入雲計算。

我們是以解決問題來判斷,而不是想當然去解決未來,更不以昨天的思路去解決未來。這是阿裡巴巴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的地方。

<b>阿裡巴巴技術研發的擔當是為國家和社會創造未來</b>

阿裡巴巴已經不是一家普通的商業公司,我們在這個國家、在這個時代擔當有巨大的責任。十年以前我就在阿裡巴巴講:中國電商發展得好,跟阿裡巴巴沒有關系;但是中國電商發展得不好,跟阿裡巴巴有關系。因為那時候90%的中國電子商務人才在我們公司,我們做得不對,就意味着這個國家做得不對。

思考到最後,我覺得阿裡巴巴必須是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

我們必須是一家創新的公司,我們要成為國家創新的發動機,而不是我們自己的創新;我們必須是一家時代的公司,The company of the century;我們必須是全球化的公司,我們必須代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十年以來我從來沒有改變這個觀點。你隻有這樣思考,這家公司的立意才會第一天就跟其他公司不一樣。

有人挑戰說阿裡巴巴還有什麼不做的,你到處都在。但我覺得阿裡巴巴本身就不應該隻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而是國家和社會乃至于世界創新的發動機。就像電是沒有邊界的,你不能說工業可以用電,農業不能用電,我們各行各業都要用網際網路的技術、思想去影響和改變。阿裡巴巴必須擔當起這個責任。

<b>創立“達摩院”是為了支撐第五大經濟體、服務世界經濟</b>

正因為貫徹了這個思考,也因為我們對于技術的欣賞和敬畏,阿裡巴巴可能是跨界做得最好的公司,是商業和科技結合最好的公司。

到今天,賺錢對阿裡巴巴來講不難。十八年來,我考慮的、召集的會議,關于讨論賺錢的,沒有超過三個小時。我認為前面的事情做對了,錢自然多;事情沒做對,錢最終都會走。阿裡巴巴現在有了錢,就要考慮未來的問題。阿裡巴巴把自己定位為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就必須為未來思考問題。

我們這個實驗室定位是什麼?我覺得不應該是Research for fun(為快樂研究),也不應該Research for profit(為利潤研究),而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為解決問題研究并帶來利潤和快樂)。二十一世紀的公司,隻有解決社會問題才能活下來,不解決問題活不下來的。

For fun走得太遠,for profit走得太近,都走不長。一個企業做得多大,在于企業解決多大的社會問題。解決的社會問題越大,責任就越大,利益也就來得更多。這是阿裡巴巴思考的邏輯。

今天阿裡巴巴的規模已經等于全世界第二十一大經濟體,我們有五億多的月活躍使用者,有巨大的資料,無數的消費者,每天的麻煩遠遠超過大家想象。但是這些麻煩都是科學家們的機會。十年以前我就提出來,阿裡巴巴缺的不是工程師,缺的是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心理學家、計算機專家等等。我們要孕育的是一個社會,而不是一個Company。

阿裡巴巴未來二十年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不是我們狂妄,而是世界需要這麼一個經濟體,也一定會有這麼一個經濟體。今天的阿裡巴巴有錢,有資源,有人才,有影響力,還有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資料寶庫。這些資源、人才、資料不應該隻為阿裡所用,應該為世界所用,為未來所用,這是我們真心的想法。

我們建立這個經濟體要完成三個目标,第一個目标,讓世界經濟更加Inclusive,第二讓世界經濟更加Sustainable,第三讓世界經濟更加Happy和Healthy。達到這三個目标将為世界解決一億就業機會,服務跨國界的二十億人,為一千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平台。

這樣的第五大經濟體需要技術支撐,這中間有太多的技術問題要處理,是以這個實驗室是為未來二十年的經濟體打造的。經濟體不是屬于阿裡巴巴的經濟體,實驗室也不是屬于阿裡巴巴的實驗室。我不想把它變成阿裡巴巴的實驗室,阿裡巴巴的工程師解決自己的問題難是難,但是問題還不是太大。

<b></b>

<b>“達摩院”要比阿裡巴巴活得更長</b>

我希望阿裡巴巴有三樣東西可以傳承下去。我個人希望第一是阿裡巴巴留下這個實驗室,它活得要比阿裡巴巴長;第二留下一所湖畔大學,培養企業家,把自己所有的得失告訴人家;再一個,阿裡巴巴的公益基金會活得很長。有一天阿裡巴巴不在了,這三樣就是我們留給世界最好的東西。

但是要活得長,就未必活得好。蠟燭要燒得亮,那一定燒得很快;你要燒得時間長,一定是沒有那麼亮的。我直截了當跟王堅(阿裡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講過,這個實驗室絕對不能等資金,這個錢給你就是創業基金,這個實驗室是要掙錢的。要有掙錢的意識,才能活下去,靠撥款的話,那公司有錢你就活,沒錢你就死了,我要的是公司死了,實驗室還活着。這是可以找出好模式出來的,我希望不僅僅靠論文活下來,90%以上研究的東西,不能隻在實驗室裡面,必須在市場上。隻有這樣,這個實驗室才能走得長。

在成立實驗室方面,我考慮的時間比較長,是以才遲遲推出。真正的科學家和真正的企業家是共性的。第一我們都是樂觀主義者,我們是因為相信才看到的,絕大部分人是因為看到了才相信。如果不相信這個事情會發生,不可能Research for fun;第二我們有擔當精神,我們敢冒風險;第三必須有創新、創造、創意,必須走不同的路。在阿裡巴巴做一件事情,我都會問:你有什麼辦法做得跟别人不一樣,如果做得一模一樣,憑什麼你做呢?

兩個禮拜以前我接到童文紅(阿裡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的電話,讨論實驗室的名字。我說幹嘛一定要研究院、實驗室這樣的說法,幹嘛不能創造一個自己的名字,我覺得達摩院就很好。她說達摩什麼意思,英文怎麼翻譯,我說就叫Damo,叫着叫着就順了。Google一開始聽着也很奇怪,慢慢就叫出來了;英特爾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叫着叫着就習慣了。就叫達摩院這個名字好了,叫着叫着,養着養着,愛着愛着,就會越來越喜歡。

十八年過去了,我們現在決定成立這個實驗室,很多人說什麼才是你們的未來,學微軟的模式、還是貝爾實驗室的模式,這個問題探讨了不少。上一個世紀的企業,抓住一次機會或者兩次機會,就會成為一家了不起的企業。但在二十一世紀,要成為了不起的企業,必須解決了不起的問題,想成為偉大的企業,必須解決偉大的問題。

是以阿裡巴巴希望走出自己的模式,我們會學習IBM,學習微軟,學習貝爾實驗室,學習在過去人類曆史科技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巨大的經驗和教訓,但我們必須走出自己的路。我們中國很多的思考要填補世界什麼空白,美國以前有,我們必須有一個;蘇聯以前有,我們必須有一個,幹嘛這樣?為什麼中國人不能自己走一套出來?以今天中國的資源,中國的擔當、人材、資本,我們完全可以在科技領域走出自己路,打造自己的一流。我們必須思考達摩院一定也必須要超越英特爾,必須超越微軟,必須超越IBM,因為我們生于二十一世紀,我們是有機會後發優勢的。

以前看社會經濟發展好不好,看電力指數,未來我們是看計算指數;以前我們是否通電、是否通道路,今後我們是要看是否通資料,看網際網路覆寫能力。我想未來的三十年,各行各業将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未來将不屬于網際網路公司,未來将屬于利用好網際網路公司最好的公司。

現在對未來擔心的人也越來越多,擔心技術将會取代人類,技術将會消滅就業,技術将會拉大财富貧富差異。我相信這全是空擔心,因為技術、科技一定是為了人而存在的。對技術的擔心是因為缺乏對自己的自信,也缺乏對未來的想象力。任何一次技術革命,确實對傳統工業、對傳統技術、對傳統就業帶來沖擊,但是任何一場技術革命都帶來了新的就業。

IT時代是讓自己越來越強大,而DT技術是讓别人越來越強大,讓世界越來越共享。是以IT時代是28理論,DT時代是82理論。DT時代必須強調普惠、必須強調可持久發展,DT時代必須講究個性化,因為隻有個性化,才有可能有Happy &amp; Healthy,才有真正的快樂,電子商務将會變成真正的E-Business,将來的中小企業都是跨國企業,将來沒有中國制造、美國制造,隻有Made IN Internet。達摩院要做的,就是真正要把技術進行普惠。如果不能把技術做得普惠,讓更多人分享、享受技術的紅利,我相信第一是一定走不久,第二走久了也會被推翻。

我希望這個實驗室的上司,要有強大的Business sense。我們的CTO(張建鋒)就有強大的Business Sense,他輪崗了很多部門,純技術忽悠他沒用,純商業忽悠他也沒用。一個科學家要有創業者的意識,一個企業家要有科學家的嚴謹态度,因為隻有這樣才有未來。

五年内,我們對達摩院投入會超過1000億。阿裡巴巴不指望靠它賺錢,但是它自己要去掙錢。當然掙錢是靠解決問題,我們有的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我對研究院定位的思考。

根據以上這些思考,我對我們的達摩院充滿信心。不僅僅因為我們要投入一千億,不僅僅因為我們有資源,更是因為我們有太多問題要解決、要跨過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