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百年内僅六次,“十五的月亮”為啥“十四圓”?

作者:MtimeTime.com

中新網用戶端北京8月4日電(記者 上官雲)從3日晚到4日,“圓圓的月亮”刷爆了朋友圈。很多人争相曬出拍攝的月亮照片,掀起一輪花式“拍月亮”大賽。

喜歡給月亮拍美圖,沒什麼奇怪的。隻不過,這次的月亮有一點特殊:根據測算,在今年農曆六月十四,月亮的最圓時刻恰巧出現在當天的“最後一刻”,即8月3日23時59分。

一百年内僅六次,“十五的月亮”為啥“十四圓”?

資料圖:8月3日,在北京北海公園拍攝的月亮升起。據悉,2020年庚子鼠年的農曆六月裡,十五的月亮“十四圓”,最圓時刻出現在8月3日23時59分。天文專家介紹,“十五的月亮十四圓”現象比較罕見,21世紀中僅會出現6次。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十五的月亮十四圓”,這是為啥?

“十四的月亮拍了拍你”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幾乎已經成了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俗語。不過,在今年農曆六月十四,卻有一次“十五的月亮十四圓”。

這句話的含義大概是,在庚子鼠年的農曆六月十四,月亮的最圓時刻恰巧出現在當天的最後一刻,即8月3日23時59分。

一些網友先後曬出當晚拍攝的照片,夜空中的一輪明月顯得美麗無比,看上去十分“治愈”。有許多人許下心願,“希望看到這個月亮的人,接下來都有好運氣。”

還有人遺憾,因為天氣原因沒能欣賞到這次罕見的圓月,下一次則要等到17年後的2037年6月27日,即農曆五月十四。

其實,這次的圓月之是以受關注,與它的罕見程度有一定關系。據多家媒體報道,這一天象在21世紀的一百年中,僅會出現六次。

十五的月亮為何十四圓

中國傳統曆法是陰陽曆,既考慮到了地球繞太陽的公轉,也考慮到了月球繞地球的公轉。習慣上,人們也把傳統曆法叫做“農曆”。

一百年内僅六次,“十五的月亮”為啥“十四圓”?

資料圖:3月9日,農曆鼠年二月十六晚,北京,“超級月亮”來臨之前,一輪圓月升起,與社群路燈相輝映。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如果以太陽為參照,月球繞地球轉一圈兒是29.531天,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朔望月,也就是月亮陰晴圓缺的變化周期。”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地球上望去,當太陽和月亮在黃道上的投影重合的時候,就是“朔”,即農曆的初一;當太陽和月亮在黃道上的投影正好相差180度的時候,就是農曆的“望”,即我們常說的滿月。

但由于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并不是正圓,而是有點兒扁的橢圓,而且這個軌道面與地球自轉的軌道面并不重合,并且月球的運動還受到太陽和其他天體的影響,是以月球繞地球的運動并不是完全均勻的,看上去時快時慢。

朱進解釋道,這就造成每個月的滿月(望)并不一定正好在農曆的十五,而是有可能在從農曆十四到十七的任何一天。

打卡名場面:月亮還有這些相關天象

“滿月”之外,其實還有不少與月亮有關的較為知名的天象。

一百年内僅六次,“十五的月亮”為啥“十四圓”?

資料圖:此前,“超級月亮”在北京登場。圖為正陽門箭樓與“超級月亮”。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朱進先舉了一個例子,例如,日月食是由于月球、地球、太陽三個天體相對位置變化而産生的,包括日全食、日環食、日偏食、月全食、月偏食。

他進一步解釋,其中,日食一定是發生在農曆的初一(朔)的時候。月食一定會發生在滿月(望)的時候,是以可能會在從農曆十四到十七發生。其中,日全食是地球上的觀測者能夠親身體驗的最為震撼的天象。

“另外,由于月亮每個月繞地球轉一圈兒,是以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行星合月。甚至有的時候會發生月掩行星的罕見天象。”朱進稱。

另外,近幾年來,所謂的“超級月亮”也很火爆。但朱進認為,它并不是嚴格意義上天文學的概念,而是源于“占星”。從天文學角度來看,其本身并不是比滿月更有意義的天象。

此外,“雙星伴月”和“月掩昴星團”等天象,也經常能引發天文愛好者的觀測熱情。

敲黑闆!有關月亮的知識點來了

從古至今,人們對月亮的探索從未停止。關于美好的月亮,還有一些知識點可以補充。

一百年内僅六次,“十五的月亮”為啥“十四圓”?

2018年9月24日,北京,一輪明月當空照,中秋之夜月亮圓。 中新社記者 翟璐 攝

月球的由來,曾有過幾種不同的說法。大緻歸納18世紀以來的月球起源的種種假說,可以分為三類,即同源說、分裂說和俘獲說。

對此,朱進提到,月球是在地球的引力下繞着地球的天體。是以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而不是小行星,“我們現在知道,月球也不是在以前被地球俘獲的小行星。”

“對于月球的起源,目前比較公認的看法認為,它來自于太陽系形成初期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與地球相撞,那顆行星的一部分和地球的一部分最終形成了月球。”朱進表示。

事實上,無論是通過對地球軌道穩定性的影響、還是對地球上海洋潮汐的影響,月球的存在對于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可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過,月球的引力作用并不會對人體有任何直接的影響。”朱進稱。(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