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計算:企業進化論

  是以,似乎我們可以這樣了解,在雲計算背後的經濟屬性注定了雲計算是一種全新的生産力,使得社會生活與商業活動工業經濟時代迥然不同。值得關注的是,企業作為社會領域最為活躍的細胞,最先感覺并應用了這項超前技術,在這裡技術和社會組織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現象——企業雲。

  目前,這一發端歐美的企業進化模式,在國内也日益受到追捧,許多企業開始利用雲計算降低傳統IT服務的成本和複雜程度。換句話說,雲計算正在為實作IT更加簡化并提高速度而尋求良藥。在雲計算的技術和業務雙重驅動的影響下,企業在雲計算浪潮中扮演的角色尤為讓人關注。

  企業雲,進化方法論

  按照行業的通俗說法,IT的集中化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生産效率,也正是出于這種考慮,許多國内企業都想做IT的集中管理,但利用傳統的IT實作集中管理,投資大、見效慢,困難很大。在這種背景下,雲計算開始逐漸進入業界的視線。他們希望借助雲計算,能重新打造産業鍊,甚至使産業上下遊的企業都因雲計算而重新洗牌。比如,一個旅遊發達的城市海南,正在希望通過雲計算打通全産業鍊。再比如,盛産煤炭的山西正在通過雲計算打造一個全國的行業聚集地。

  那麼,對于海南航空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他們的更希望通過雲計算讓企業的管理變得更為便捷,對企業日益龐大的多元業務形成有效的支撐,讓IT背景便得更為簡單。

  再如山東省屬規模最大的企業——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在資訊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雲計算就成為了推動集團資訊化發展的新“助力”。山鋼集團下屬199家企業(機關),随着關鍵資源與核心業務的逐漸整合,山鋼集團內建OA、财務以及ERP等資訊化系統形成集團公司資料中心。山鋼集團遂将眼光放得更加長遠,在整個山鋼集團資訊化規劃中,資料中心除承擔集團的IT業務外,還将為下屬企業提供雲服務,進而帶動下屬企業的資訊化應用。看上去“遙不可及”的雲計算,有望在傳統企業中發掘到更多的價值空間,雲更像是發熱于企業内部一針催化劑。

  當然,雲計算隻是一個平台,想唱什麼樣的戲還得看企業本身。每個企業的商業模式都不同。隻有對雲計算進行深刻了解,把雲計算和自己的商務模式很好地結合,才能在雲計算大潮中找到機會。

  布道者,雲下的角逐

  那麼,是否意味着,行業的機會也将被占據瓜分呢?恰恰相反,在雲計算的催生下,我們發現Facebook、Salesforce、Google、Amazon、Twitter等一大批企業通過雲計算成長起來,其中在CRM軟體領域最典型的是Salesforce,其依靠雲計算,按需付費的雲服務模式,讓其年收入從2002年的2200萬美元成長為2011年的19.4億美元;僅從2009年初,其股票從25美元漲到今年的160美元左右,漲幅高達6.4倍。

  換一個商業環境,用近乎Salesforce的方式,國内的用友軟體诠釋了雲計算所帶來的新機遇。自2010年底用友釋出了雲戰略後,用友軟體再次證明了其投身雲計算的決心,今年4月用友軟體正式釋出用友“雲平台”,同時宣布啟用新的品牌标志。而在其實施Soft+Service的核心政策的這一過程中,其企業自身的硬體資源——資料中心也随之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大容量接口、高度虛拟化、綠色節能、嚴密的安全措施……事實上,H3C協助打造的資料中心,無論是在精細化管理上,還是在虛拟化部署及未來的擴充上都幫助用友軟體實作了質的飛躍,為用友集團向雲服務提供商轉型奠定了強大的實體基礎。

  當然,在傳統網絡裝置領域,H3C的進階則是另一典型。盡管今天思科在企業網市場無疑是BOSS級的龐然大物,其龐大的市場佔有率依然無法被撼動。然而在全球市場思科需要面對HP、IBM、Avaya等的競争,在國内市場來自H3C的逆襲,讓思科不得不做出重新聚焦核心網絡、協作架構和資料中心與雲計算的全球業務架構調整。

  當然,無論是Salesforce還是H3C,在這些依靠雲計算獲得新成功企業的身上,無外乎幾點:專注于自身技術的積累,對市場需求的準确把握,和應時而動的契機。事實上,H3C一直在多個場合中強調,雲就緒網絡及相關領域仍将是H3C未來幾年中發力的重點。由此看來,雲計算不僅是傳統企業的進化推動力,也是IT創新型企業的重要發展機遇。

作者:海浪

來源:it168網站

原文标題:雲計算:企業進化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