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州點心糖不甩、鮮蝦荷葉飯、鹹煎餅、雪影豆沙

作者:揭西即沖擂茶粉

糖不甩是什麼?要了一份才知道就是直接把糯米粉煮熟,挪搓成粉丸,在鐵鍋中用滾熱的糖漿煮熟後撈起再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椰蓉,醒胃而不膩,甜重香濃。

廣州點心糖不甩、鮮蝦荷葉飯、鹹煎餅、雪影豆沙

關于糖不甩的故事是這樣的:相傳清道光年間,東坑鎮一帶吸食鴉片之人很多。初春二月二,由于流毒泛濫,民不聊生,趕往東坑過“賣身節”受财主雇傭的男丁瘦弱無比,大都是面黃肌瘦,無甚勞力。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聞說後,打制了治瘾靈丹,因良藥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條。于是呂洞賓把仙丹藏于熟糯粉丸内,配以糖漿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取“糖粉粘丹不分離”之意),搖身變成一個挑擔叫賣的老翁,從街頭到墟尾半賣半送。衆人吃後,果真止住了鴉片流毒,體力、智力恢複,東坑“糖不甩”是以揚名。後來糖不甩又漸漸與男女婚姻扯上了關聯,地處東坑、茶山、橫瀝各鎮的村民樸素保守,每當媒婆帶青年小夥子到女方家中相親,如女方同意,便煮“糖不甩”招待,男方看到桌上的是“糖不甩”,便知道這門親事“甩”不了了,于是将大碗的“糖不甩”吃完一碗再添一碗,表明願意好事成雙。如果女方不同意這門親事,則煮打散雞蛋的腐竹糖水,男方看到台上擺的是腐竹糖水,就知道這門親事“散”了,匆匆喝上一口糖水就要告辭而去了。

早年荷葉飯以東莞太平鎮制作的最為著名,因這一帶盛産荷葉和優質的絲苗白米。

廣州點心糖不甩、鮮蝦荷葉飯、鹹煎餅、雪影豆沙

每年夏末秋初,稻熟荷香季節,挑選上好絲苗米,加上瘦肉、鮮蝦、鮮菇和鮮筍等餡料,用荷葉包好煮熟,作為遠行進餐或探親訪友的禮物之用。

鮮蝦荷葉飯清淡爽口,有荷葉的清香味,向來為廣州各茶樓酒家著名的點心食譜之一。現在的荷葉飯,餡料越來越講究,除鮮蝦外,還有雞肉、瑤柱、蟹肉、雞蛋、麻油、味粉等,品種不斷出新。

鹹煎餅為油炸小食品之一,其餅鹹中帶甜,尤其以德昌鹹煎餅在海外華僑中口碑甚佳,最負盛名。

廣州點心糖不甩、鮮蝦荷葉飯、鹹煎餅、雪影豆沙

德昌鹹煎餅以鮮豔的色澤、獨特的風味而聞名,它的創制人是廣州龍津中路德昌茶樓的點心師譚祖。鹹煎餅的制法源于回民的油香餅。1938年,譚祖在調味、火候中嘔心瀝血,終于制出色鮮、皮脆、心軟、香酥而味美的鹹煎餅。其用料有面粉、醬油、白糖、紅糖、南乳、小蘇打等,炸時用中火。

其時廣州到處有鹹煎餅出售,但均不及德昌的味道與口感。1947年,一位姓趙的越南華僑回廣州品嘗到德昌鹹煎餅後贊不絕口。他離開廣州前,到德昌買了幾個剛從油鍋撈起的鹹煎餅,用鐵罐密封後,即坐飛機回越南。到家後其家人仍然品嘗到香酥脆軟的鹹煎餅。此事傳開後,德昌鹹煎餅名聲大振。1957年,廣州市人民政府舉辦廣州市名菜美點評比,德昌鹹煎餅榮獲美點第一名。現在,德昌鹹煎餅仍供不應求。

 有一種廣式甜品,是不論哪國客人都一定會喜歡的,因為它外形及口感都和歐洲甜品“梳乎厘”十分相像,同樣是用蛋白打發,不過就更考師傅眼明手快功夫,它就是“雪影豆沙”。這款甜點口感松化柔軟如棉花糖,高段數師傅做出的更是猶如雲般,大有日本蛋卷頂級境界“吃蛋糕似一陣風”般輕盈口感,甜而不膩,雖然它其實是豆沙餡的油炸物。

廣州點心糖不甩、鮮蝦荷葉飯、鹹煎餅、雪影豆沙

它的做法是先把蛋白和少許高筋面粉混合打起,一個雪影豆沙要用上兩個蛋白,而高筋面粉則有助于裹覆豆沙令到表面更綿滑。然後用筷子夾起一小團豆沙,在打發好的蛋白中順時針一旋,黏起一團蠶繭般的蛋白團,再把它放入70到80℃油溫的鍋中,把筷子小心抽離出來,再用筷子快速順時針翻炸它,令它可以成為規整圓形。同時要不斷往它表面潑油,令其表面更為松化。最後收尾時,往雪影豆沙表面撒些糖粉,立即就大功告成。

廣州點心糖不甩、鮮蝦荷葉飯、鹹煎餅、雪影豆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