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月昭明,炎炎烜赫:緻敬考古女傑曾昭燏孜孜以求的女學霸負笈海外,抗戰歸國護寶與傷逝

作者:考古軍中馬前卒
“祖國的人民正在浴血抗戰的時候,我何必花無謂的時間參加這種為個人榮譽的典禮。” “運出文物,在途中或到台之後,萬一有何損失,則主持此事者,永為民族罪人。茲對此事雖無責任,然為本院保管文物已七八年,對于諸物有濃厚之感情,知有各種危險,豈可緘然。” “我早就嫁給博物院了。” ——中國第一位女性考古學家曾昭燏

嘉慶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公元1811年11月26日),一個男孩出生在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現湖南婁底雙峰縣大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二十七年後,這個男孩中進士,入翰林,緊接着十年七遷,獲封一等毅勇侯,他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

日月昭明,炎炎烜赫:緻敬考古女傑曾昭燏孜孜以求的女學霸負笈海外,抗戰歸國護寶與傷逝

曾國藩治家嚴謹,是以芝蘭玉樹頻生于庭階,後人中不乏科學家、教育家、外交家等。在這樣顯赫的家庭背景中,在那個仍然以男性為尊的新舊之交的年代,依然有一位女性難掩光輝,奮鬥一生最終青史留名,她就是曾國藩大弟曾國潢的長曾孫女——曾昭燏。

可能出身名門對于一些人而言,僅僅意味着錦衣玉食、珠光寶氣和嬌生慣養,但曾昭燏得到的最好禮物便是優質的教育。她幼讀私塾,12歲進入堂姐曾寶荪創辦的長沙藝芳女校(這位堂姐也是位狠角色,一生系于中國教育事業,終身未嫁)。

日月昭明,炎炎烜赫:緻敬考古女傑曾昭燏孜孜以求的女學霸負笈海外,抗戰歸國護寶與傷逝

20歲時,曾昭燏考入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外文系,後轉國文系。直到畢業,她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與吳健雄(世界著名實體學家,“原子核實體”女王)共同留下了“文科曾昭燏,理科吳健雄”的校園傳說。

日月昭明,炎炎烜赫:緻敬考古女傑曾昭燏孜孜以求的女學霸負笈海外,抗戰歸國護寶與傷逝

吳健雄

在校期間,曾昭燏幸運地遇到了引領她進入金石學和考古學之門的導師胡小石先生(中文系教授、文學院院長),胡先生愛才惜才、傾囊相授,曾昭燏聰慧努力,因而畢業時,她在文學、曆史、書法、古文字、文物收藏鑒賞等方面都已經頗有造詣。

日月昭明,炎炎烜赫:緻敬考古女傑曾昭燏孜孜以求的女學霸負笈海外,抗戰歸國護寶與傷逝

胡小石

在那個年代,有着這樣的家世,這樣的才華,本來可以輕輕松松地過着體面的日子,但曾昭燏并不滿足于此,她對考古有着濃厚的興趣,是以辭去金陵大學附中教職并放棄在讀的碩士學位,遠赴英國繼續攻讀考古學,成為了中國第一位留學讀考古專業的女性。這在當時可以說是石破天驚的創舉。

日月昭明,炎炎烜赫:緻敬考古女傑曾昭燏孜孜以求的女學霸負笈海外,抗戰歸國護寶與傷逝

就在曾昭燏忙于讀學位、下田野、寫論文,準備用當時西方考古學的先進方法為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探尋新的文物材料時,盧溝橋事變爆發了,随即日寇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四處點燃戰火。也正在這個時候,順利畢業的曾昭燏收到了倫敦大學的聘書,一邊是高薪安穩的海外生活,一邊是前途堪憂的抗戰之路,但這一次她依然沒有選擇輕松的人生,于戰火正熾的1938年毅然回國。

就算在科技發達的和平年代,考古也從來都不是什麼容易的行業,田野發掘常常要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簡陋的生存條件、枯燥的工作内容,對男性來說尚且是個挑戰,但曾昭燏沒有過一分人們刻闆印象中女子的嬌氣。

日月昭明,炎炎烜赫:緻敬考古女傑曾昭燏孜孜以求的女學霸負笈海外,抗戰歸國護寶與傷逝

右三為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右四即曾昭燏

國難當頭,1939年初,她出任國立中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前身)籌備處專門設計委員,奔波于四川、雲南一帶從事考古工作,帶隊發掘了馬龍遺址、佛頂甲乙二遺址、龍泉遺址等5處文化遺址,獲得大量文物資料,這是中國考古學家們繼殷墟發掘後,再次運用現代考古的先進技術和科學方法進行的考古活動,主持發掘的曾昭燏由此名揚四海。

抗戰勝利後,全國解放在即,國民黨當局打算運走大批文物,曾昭燏不但拒絕前往台灣,還組織大量學者聯名反對,想方設法為大陸截留了不少精品文物,其中就有舉世聞名的國寶後母戊大方鼎。不僅如此,在她的堅持不懈下,甚至成功追回了800多箱已經成功運到台灣的文物,英勇智慧如斯,令人敬佩不已。

日月昭明,炎炎烜赫:緻敬考古女傑曾昭燏孜孜以求的女學霸負笈海外,抗戰歸國護寶與傷逝

新中國成立後,曾昭燏被任命南京博物院副院長兼南京大學曆史系教授,繼續着自己深愛的事業,她寫下的各種著作流傳至今;她親手定下的院規“凡從事文物工作的人員,尤其是做考古工作的,絕對不準私人收藏古董”已經被國家文物局采用,被列入從業者的行業道德規範。

不知道是不是堂姐當初“你要是結婚,就隻能服務一個家庭幾個人,如果不結婚,卻可以服務千萬人”的思想早已影響了她,曾昭燏一直沒有結婚,把所有的時間心血都給了國家給了考古。1953年,考古界著名的沂南漢墓被發掘,曾昭燏主持撰寫的考古報告和研究,在今天也毫不過時,其水準甚至超過當代的許多成果。

日月昭明,炎炎烜赫:緻敬考古女傑曾昭燏孜孜以求的女學霸負笈海外,抗戰歸國護寶與傷逝

本來,就這樣為自己的事業奉獻終身,最後在家人學生的陪伴下頤養天年也是不錯的結局。誰知道,命運給人的考驗有的時候太突然,太沉重。在那些年的哀鴻遍野中,顯赫的出身、留洋的經曆,那些曾經讓曾昭燏站在命運之巅的東西轉眼将她拍在谷底,她浮浮沉沉,艱難求生。1964年12月24日,已經精神崩潰過的曾昭燏從南京靈谷寺塔上一躍而下,為自己的傳奇人生畫下句點。

日月昭明,炎炎烜赫:緻敬考古女傑曾昭燏孜孜以求的女學霸負笈海外,抗戰歸國護寶與傷逝

“論交三世舊通家,初見長安歲月賒。

待得濟尼知道韫,未聞徐女配秦嘉。

多才短命人鹹惜,一念輕生事可嗟。

靈谷年年熏寶級,更應流恨到天涯。”

——陳寅恪:《乙巳元夕前二日始聞南京博物院院長曾昭燏君逝世于靈谷塔追挽一律》

曾先生離世已數十年,謹以此文聊表哀思,再次緻敬這位中國考古史上熠熠生輝的女考古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