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證僞系列其一一一有志者,事竟成

作者:東家一說

年近花甲,回首走過的路,年輕時也曾豪情滿懷,壯志淩雲,而且自認為天賦不錯,是屬于高智商、高情商之列的。但是終于庸庸碌碌,一事無成,是以頗為懷疑“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

此句原出《後漢書.耿弇傳》,光武帝劉秀對大将耿弇說:将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将軍以前在南陽提出的偉大計劃,當時我擔心太大,難以實作,現在才知道,有志向的人,事情終歸是成功的。

此話用在當時劉秀對耿弇所言,誠然不錯,但如果上升到對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的普遍程度,則未必盡然。

孔聖人是有大志的,面對春秋時的禮崩樂壞,他想恢複周禮,并一生為此奔走,周遊列國,四處碰壁,“惶惶如喪家之犬”。盡管如此,老先生也沒改變自己的志向,他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可謂有志且堅。然而,孔聖人并沒有“事竟成”,終其之世,周禮并未恢複,中國社會反而進入“天下大争”的亂世戰國。

陳涉是有“鴻鹄之志”的,也曾一度“揭竿而起”、應者雲集的,他“事竟成”了嗎?沒有。陳涉的心中,是想要建立一個“苟富貴,勿相忘”的平等安康社會的。然而,張楚政權建立不過幾個月,陳涉就在強敵重壓、内部嘩變下折戟沉沙,煙消雲散了。

魯迅先生是有明确而堅定的志向的。當他意識到“無論國人的體格如何強壯,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看客和示衆的材料”時,先生立志“棄醫從文”,其志在“揭出病痛”,以引起“療救的注意”。先生用心可謂良苦,其志也如磐石之堅,然而,先生也并未達成他的志願,可謂“群眾未醒人已去”“長使英雄淚滿襟”了。即便是現在,國民中的“看客”又何嘗少呢?

誠然,我并不否認,曆史上不乏“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比如秦始皇、司馬遷、王陽明、毛澤東等,但也隻能用在某一人,某一事,某一時,超出一定範圍,“事竟成”就是妄談。

而且,也正是因為“事成”,我們才會知道他們“有志”,但更多的是那些“有志者”而“事不成”,堙沒于浩瀚的曆史長河中,而不為人所知了。

當然,不是說一個人不要志向和理想,恰恰相反,一個人要活得快樂有意義,是應該有志向、有理想的。立長志也好,常立志也罷,隻要有志向,就是好的,這樣,前進才有目标,生活才有意義。而過程才是最主要最精彩的,不必太在意“竟成”、“竟敗”。

化用一句話:事成不必在我,行事應該有我。

2021-11-1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