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歲的丁建華做過生意、包過工,腦子活、能吃苦,曾是收入百萬的小老闆,也是遠近聞名的緻富帶頭人。擔任旱天嶺村黨總支書記後,他一心撲在帶領村民緻富增收的路上,吃過閉門羹,受過冷眼,但從沒放棄過。在丁建華的帶領下,旱天嶺村村民走出了一條緻富增收的“牛路子”。
“你最近咋樣,這幾天我不在村上,羊隻再進了嗎?牛生病好了嗎?”丁建華好幾天都沒有去看馬英貴了,不知道馬英貴家的牛怎麼樣了。當他看到馬英貴圈棚裡的肉牛個個都膘肥體壯,羊隻也增加了,丁建華這才放心了。
馬英貴以前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這幾年一心跟着丁建華“發牛财”,年收入達8萬元。現在的馬英貴家牛羊滿圈,錢袋子鼓起來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越來越足。

河西鎮旱天嶺村村民馬英貴:沒有支書給我幫忙。我也不知道養殖,也不知道幹什麼,一天就是閑轉。我感覺我們支書是最好的支書,老百姓時時刻刻都在他的腦海裡,他太能幹了,對我們老百姓太關心了。
今年60歲的丁建華是同心縣河西鎮旱天嶺村黨總支書記,是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的獲得者、2021年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獲得者、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的獲得者。
因為他帶領村民養牛,領着村民“發牛财”,幹起工作來更是有一股牛勁兒,是以村民都叫他“牛書記”。旱天嶺村目前全村牛存欄3300頭,羊隻存欄25000隻,村民依托肉牛養殖實作了脫貧緻富,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300元增加到如今的8600元。
丁建華的身體一直不是太好,頭疼的病還沒有好利索,醫生告訴他左肩膀因為常年勞累骨頭凸起需要做手術。11月3日,丁建華剛到醫院,就接到村上的電話,說有人從疫情中風險地區回來了,液體還沒開始輸,丁建華就趕緊傳回村裡。因為身體虛弱,丁建華回到村上,一坐下來就開始喘氣,但他堅持把工作一一安排,還不停重複問着“你們都懂了嗎?”
河西鎮旱天嶺村村民李自相:他聽到植樹造林以後從醫院申請,通過多次申請跑回來帶領我們全村的群衆以及共産黨員整整幹了五天,我們全村的共産黨員和全村的老百姓都一緻表示要向他學習,他是我們勞動的楷模也是我們緻富的帶頭人,在他這種努力的工作下,我相信我們旱天嶺村的明天會更好。
在手術前,丁建華總是放心不下村上的工作,趁着手術前的這幾天時間,他把要建“村史館”的事宜一一和駐村工作隊及班子成員商議,大家一起出力找資料,争取讓旱天嶺村的“村史館”早日與大家見面。
河西鎮旱天嶺村婦聯主任李曉霞:丁書記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他的敬業精神、奉獻精神,更是他對這份工作的忠誠和對我們旱天嶺村老百姓的那份情誼,他的精神永遠鼓舞着我們、激勵着我們,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河西鎮旱天嶺村黨總支書記丁建華:一個人一輩子幹好一件事,我幹的就是服務好旱天嶺村的全體老百姓。
丁建華的心裡時刻裝着村民,與人談論的話題總是離不開村上的發展,離不開老百姓的生活。對于村上以後發展,丁建華還有很多的規劃。怎樣打造生态園,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宜居,如何讓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在今後的3年内牛存欄量達到5000頭等等,這些内容被丁建華密密麻麻地記在筆記本上,他有信心帶着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9年的基層工作在丁建華身上留下了歲月的印記:額頭上爬滿了皺紋,兩鬓都已有了白發。常年的走訪入戶,鑄就他挺直的身闆和堅實的步子,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群衆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