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洪金寶“大哥大”地位的确立:兩大原因和兩種性格共同導緻的結果

作者:電影梗博士

港片舊事之三:洪金寶“大哥大”地位的确立

在前兩期“港片舊事”的文章裡,我們分别談了李小龍去世前後的影壇格局,以及成龍成名之前的“蹉跎歲月”,這期咱們說說洪金寶。

洪金寶在香港影壇被稱為“大哥大”,這并不是一個口頭稱呼,而是一個彰顯洪金寶影壇地位的标簽。至少有兩大原因,成就了洪金寶的這個地位。

洪金寶“大哥大”地位的确立:兩大原因和兩種性格共同導緻的結果

第一個原因是,洪金寶從小就是一幫孩子裡的大師兄。洪金寶早年跟于占元學平劇,成龍、元彪、元華等人都是這個戲班的學徒。由于他們的大師兄吳明才戲沒學完就離開戲班,洪金寶成了這群孩子的“帶頭大哥”,并經常“代師授徒”。

看過陳凱歌電影《霸王别姬》的觀衆都知道,那時候戲班師傅教授徒弟,可不像現在的老師對待學生般溫文爾雅,而是動不動就拳打腳踢。洪金寶接受采訪時曾稱,小時候心裡就一直在想,等長大了一定要将師傅揍一頓——估計平時被打得太狠。

洪金寶“大哥大”地位的确立:兩大原因和兩種性格共同導緻的結果

洪金寶成為大師兄後,由于經常“代師授徒”,他也就擁有了打罵師弟師妹們的權利。這家夥基本繼承了于占元的嚴厲,元華、元奎等人就沒少挨過他的揍。這種體罰雖不值得提倡,但往往能打出懲罰者對受罰者的威嚴,哪怕是幾十年後,成龍每次見到洪金寶,内心深處恐怕也會生出些許“怯意”。

洪金寶“大哥大”地位的确立:兩大原因和兩種性格共同導緻的結果

如果僅僅是通過打罵,洪金寶隻能赢得威嚴,而不會得到師弟師妹們尊重,而他最終能成為“七小福”的領袖,還在于他對同門的關照。據“功夫大師”劉家良的弟弟劉家榮回憶,洪金寶進入電影圈非常早,參演的第一部電影叫《公主與七小俠》,那年他才12歲。

洪金寶“大哥大”地位的确立:兩大原因和兩種性格共同導緻的結果

洪金寶在電影圈混了近10年,從童星成長成著名國術指導,而此時,他的那些師弟師妹們也都長大成人。成龍、元彪、元奎、元德等人能順利進入電影圈,洪金寶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在于占元的衆多弟子中,洪金寶既有老大的身份,也做出了老大的樣子。

洪金寶成為“大哥大”的第二個原因,是他曾在電影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洪金寶“大哥大”地位的确立:兩大原因和兩種性格共同導緻的結果

在入行十多年後,洪金寶終于等來了第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三德和尚與舂米六》,結果票房大賣230萬港元,位列年度票房第六,從此他便一發不可收拾。從1977年到1988年的11年間,香港每一年的十大最賣座電影裡,都有洪金寶導演或主演的影片,這個紀錄,周潤發沒破,成龍沒破,周星馳也沒破。

其中1985年甚至可以被稱為“洪金寶年”,這一年的十大最賣座港片裡,有五部是其導演或監制的作品,冠亞軍《福星高照》和《夏日福星》,以及第四名《龍的心》都是洪金寶自導自演的影片。由他擔任監制的《僵屍先生》和《皇家師姐》的大賣,不僅捧紅了林正英和楊紫瓊,還開啟了“僵屍片”和“警花動作片”的熱潮。

洪金寶“大哥大”地位的确立:兩大原因和兩種性格共同導緻的結果

上世紀80年代的洪金寶可謂左右逢源,他本人主要為“嘉禾”公司拍片,但又跟“新藝城”的麥嘉暗通款曲,後來還将自己的“福星”電影和“新藝城”的賣座系列“最佳拍檔”嫁接,搞了部《最佳福星》。而為“新藝城”執導了前兩部《最佳拍檔》的曾志偉,早早就被洪金寶招緻麾下,在“福星”電影裡飾演“羅漢果”。是以有研究港片的學者稱,洪金寶曾憑一人之力,改變了上世紀80年代香港影壇的格局。

洪金寶“大哥大”地位的确立:兩大原因和兩種性格共同導緻的結果

洪金寶能在香港影壇有如此高的地位,除了以上所說的兩大原因外,跟其個人的兩個重要性格也有關系。一是仗義,這一點毋庸置疑,除了前面提到的成龍、元彪、元奎、林正英等人都受其恩惠外,港片迷熟悉的周比利、錢嘉樂、董玮、鄒兆龍等人,都受過洪金寶的提攜和幫助。

洪金寶“大哥大”地位的确立:兩大原因和兩種性格共同導緻的結果

洪金寶另一個重要性格是拼命。拍電影拍得不計生死,這對于現在的演員來說,恐怕難以想象。洪金寶自己親口說過,“洪家班”拍戲時,門口經常停着救護車。

洪金寶“大哥大”地位的确立:兩大原因和兩種性格共同導緻的結果

有一次拍戲,他飾演的角色要從20米高的地方跳下來,下面是片沙灘,沙灘上隻放着六個紙盒子和一張海綿毯算是防護措施。問題是,從20米高處看這些紙盒和海綿,也隻有一張桌子的大小,必須要跳得非常精準,才有可能避免受傷。洪金寶站在上面心想:反正下面是沙灘,跳不準頂多摔吐血。想玩,一躍而下。

撰文:電影梗博士,請勿随意轉載。

參考資料:魏君子編著《香港電影演義》《香港電影史記》,《中國票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