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拉爾多名官員“前腐後繼”緻一家外貿企業“水深火熱”20年

作者:尚觀天下

俗話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蕃薯。這句話用在過去20年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部分上司身上很貼切,這些父母官隻考慮眼前的政績,不去履行和招商引資回來的企業的合約,于是,呼倫貝爾龍騰經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稱“龍騰公司”)就成了直接受害者,不僅企業在過去的20年裡備受折磨,也給呼倫貝爾市政府所在地——海拉爾區的中心位置留下一塊刺眼傷疤。如今,當年主政海拉爾區的多名父母官相繼落馬,而龍騰公司能否騰飛仍是一個未知數。

給活不下去的物資銷售中心找合作夥伴

上世紀90年代,為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促進經濟發展,國家對大量國有企業進行改制重組,原海拉爾區物資局由于生産經營陷入困境,在此政策推動下改制為海拉爾新興物資銷售中心。

改制後的海拉爾新興物資銷售中心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生産經營仍舊十分困難,勞工發不了工資常年上訪。海拉爾新興物資銷售中心有一條鐵路專用線,為了使企業能夠獲得“新生”,2001年,根據中俄兩國的經貿發展勢頭,海拉爾區政府決定利用鐵路專運線的優勢招商引資,在海拉爾建設一個大型國際物流中心。

現年55歲的常金宏是海拉爾當地人,他年輕時敢闖敢幹,跟着父親鑒寶收古董,在呼倫貝爾開建材商場 ,辦邊境貿易公司……生意做的風生水起、紅紅火火。到本世紀初,雖然隻有30多歲,他已經是呼倫貝爾市有名的民營企業家了。海拉爾區上司為了盤活新興物資銷售中心這塊資産,經過商務部門的再三篩選對接,30多歲的常金宏“常鼓搗”被選擇為海拉爾區政府建設大型物流中心項目的合作人。

在區政府招商引資政策的主導下,海拉爾新興物資銷售中心和長春市名豐集團聯合組建龍騰公司,常金宏作為合夥投資人擔任了龍騰公司的董事長。

海拉爾多名官員“前腐後繼”緻一家外貿企業“水深火熱”20年

龍騰公司位于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商業中心

按照雙方簽訂的協定,新興物資銷售中心提供占地74573平方米的原物資局大院作為經營場地,常金宏代表名豐集團出資,龍騰公司要在大院裡投資建設海拉爾蔬菜果品進出口深加工基地,項目前期投資3000萬元,總投資達46億元。 雙方聯合經營時間50年,從2001年12月1日到2051年12月1日。

2002年8月16日,新興物資銷售中心和名豐集團又一次簽訂合資經營合同,這一次簽訂的合同,大院裡的土地成為合資經營的投資物,合同規定名豐集團在一個月之内将第一筆款項打到龍騰公司,而新興物資銷售中心在一個月之内依法辦理土地的産權轉移手續到龍騰公司名下。

此後,因為雙方簽訂合同後工作推進速度比較慢,于是在海拉爾區國有資産管理部門的參與下,雙方又簽訂了補充協定,協定中進一歩明确了龍騰公司的投資款到位時間和基地的建設進度。總之一句話,就是要督促龍騰公司加快進度“上馬”海拉爾蔬菜果品進出口深加工基地。

為什麼這麼着急呢?因為這個項目是當時的海拉爾區委書記趙玺成親自抓的招商引資項目,“一把手”特别重視,項目自然就得到快速推進。為了使項目順利進行,2003年6月份,海拉爾區政府還成立了以區長王偉為組長的項目建設上司小組,上司小組承諾幫助龍騰公司辦理手續。

項目建設需要政府多個管理部門蓋章,截至2003年6月,龍騰公司的建設項目已經通過了多個政府部門審批,還剩下土地和人防兩個部門沒有蓋章,需要政績的上司們都等不及了,要求龍騰公司的項目“先上車後補票”,剩餘2個證件由項目上司小組負責辦理。

在海拉爾區上司的催促下,2003年6月28日,海拉爾蔬菜果品進出口深加工基地奠基開工。常金宏說,開工剪彩的陣勢很大,呼倫貝爾市和海拉爾區兩級政府多名上司出席了奠基儀式,當地多家媒體進行了集中報道,龍騰公司還登上了海拉爾區和呼倫貝爾市年鑒的頭版。

紅紅火火的招商引資項目要改為房地産

項目規劃最先建設的是蔬菜水果倉儲保溫庫,2004年6月初,保溫庫的地基已經建好,地上也修建了一部分。但就在這時龍騰公司突然接到呼倫貝爾市規劃局連續兩次停工通知書,要求立即停工補證。

停工通知書給了常金宏當頭一棒,他怎麼也想不明白,不是政府讓他“先上車後補票”的嗎?證件不是由項目上司小組給辦理嗎?現在怎麼又讓緊急停工?要求停工的陣勢很大,甚至出動了警力到大院封門。正在建設中的項目戛然而止。

區政府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為什麼被緊急叫停了?難道隻是因為缺手續嗎?其實不是。2004年,海拉爾區委書記趙玺成被調走,海拉爾區區長王偉升任書記。王偉擔任海拉爾區的一把手後,改變了打造國際“物流園區”的想法,他要在此地開發房地産項目,一名來自北京的老闆喜歡海拉爾,想投資開發這塊地。相對物流園區的貿易,開發房地産項目更能帶來快速利益和政績。

海拉爾多名官員“前腐後繼”緻一家外貿企業“水深火熱”20年

蔬菜果品進出口深加工基地項目規劃圖

物流園區建設項目被叫停後,更讓常金宏傻眼的事情發生了。2004年5月31日,海拉爾區警方對常金宏以涉嫌虛假注冊資本罪立案調查,同年11月8日對常金宏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八天之後,常金宏又被釋放,經過幾次變更強制措施,直到2005年12月,海拉爾區法院判決常金宏無罪。

投資物流園區的老闆被抓,震驚了北京投資商,發現海拉爾的“水土硬”,地方上司的決策改變比翻書本還快,一換新上司就會出台“新政策”,根本沒有政策的連慣性,投資房地産也非一兩年能夠完成,一旦換了上司其命運與龍騰公司一樣。于是,北京的地産商走了,不敢在這塊“是非之地”動土。而常金宏也在無奈之下,隻能利用大院開辦農貿市場。由于地處海拉爾區的繁華地段,租賃場地價格又合理,大量商戶湧來,生意最好時大院裡開車掉頭都困難。

雖然農貿市場生意不錯,但常金宏仍然惦記着“海拉爾蔬菜果品進出口深加工基地”項目,幾乎每年他都去找海拉爾區政府上司,但區上司換了一任又一任,就是沒有哪個上司去履行當初簽下的合同。

黑社會老大和腐敗官員聯手折騰企業

到了2014年,當地一位房地産商馬某祥想在“大院”開發房地産,馬某祥把常金宏叫到辦公室,表示要用3億元收購大院。但常金宏仍然做着國際物流園區夢,他一口拒絕了馬某祥的建議。馬某祥是一位黑白兩道通吃的人物,在與常金宏談判未果後,馬某祥很快找到區政府上司,在海拉爾城邊審批并建設了一個物流園。

馬某祥建物流園幹什麼?他要粉碎常金宏的物流園區夢。馬某祥的物流園建成後,就讓社會人員在通往常金宏的農貿市場的八個路口設卡攔截運菜的商販,阻止商販進入農貿市場。迫于社會人員的壓力,商販們被迫前往馬某祥的物流園。此外,馬某祥還将農貿市場的大商戶以高價“請”到他的物流園。

馬某祥的做法,原本是想打垮常金宏,使其乖乖就範、交出“大院”,讓其開發房地産。但常金宏也是一條漢子,他的理想還是國際物流園區項目,明知道馬某祥的社會背景,有官員的支援和保護,他默默忍氣吞咽苦果,盡管農貿市場被折騰黃了,也不向馬某祥低頭讓步,硬是咬牙堅持着。

海拉爾多名官員“前腐後繼”緻一家外貿企業“水深火熱”20年

2003年,呼倫貝爾和海拉爾兩級政府上司出席龍騰公司蔬菜果品進出口深加工基地項目奠基

切斷了物流客商,物流園區還挺着。2014年6月27日淩晨,龍騰公司的辦公樓突然着了一把大火,這把大火把常金宏多年收購存放的古董寶貝“收藏物”幾乎全部燒毀。當地消防部門給出的結論是不排除人為縱火,也不排除電路老化造成火災。但來自公安部的消防專家在現場沒有找到因電路問題燒焦的電線銅珠,此案最終也沒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而常金宏站在一堆廢墟前卻想:這也許是有人想把他“燒離”大院。除去不正當競争對龍騰公司造成的破壞,政府更是随意更改規劃,把給龍騰公司預留的二期項目用地批做房地産用地,如今已經建成小區。

常金宏雖然遭遇接二連三的打擊,但他仍舊沒有放棄國際物流園區的夢想,在找到又一任海拉爾區委書記張玉軍後,張玉軍承諾讓常金宏重新申報一個果品蔬菜市場項目,政府幫助将海拉爾新豐市場搬到龍騰公司大院。得到上司的批複後,常金宏又投資600萬元在大院中蓋起了一個市場,但是最後新豐市場的商戶卻沒能搬到建立的市場。張玉軍說:商戶不願意來,政府也沒辦法。

海拉爾區政府又一次爽約,常金宏也習慣了上司背信。建立的市場不能白白浪費,2014年,常金宏在呼倫貝爾市工商局(現呼倫貝爾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了呼倫貝爾市龍騰古玩藝術品博覽交易中心。

常金宏的一次次退讓換來的卻是政府部門的變本加厲,2017年,在沒有經過他的同意下,呼倫貝爾市工商局将其名稱更改為呼倫貝爾市龍騰古玩藝術品博覽中心,并将其注冊登記機關變更為海拉爾區工商局。

海拉爾多名官員“前腐後繼”緻一家外貿企業“水深火熱”20年

項目開工一年後被叫停,施工現場如今破敗不堪

去掉了“交易”二字,就意味着常金宏不能提供交易服務,也就意味着他建立的市場不能收取管理費。“不收費就不收費”,為了争一口氣,常金宏将場地免費提供給收售古舊物品的小商販使用,到現在商販們已經免費使用了4年。

但事情并沒有完結,2019年,常金宏發現,從2015年起工商部門就禁止商戶在大院中注冊登記,工商部門給出的答複是棚戶區改造區域内的平房禁止注冊。但這個理由并不能讓常金宏信服,一是這7萬多平方米的大院不在棚戶區改造範圍,二是從2020年開始“棚戶區”改造工程就已經結束,工商部門憑什麼不讓商戶注冊?

2020年,海拉爾區委書記換成了楊國宏,常金宏又去彙報工作,聽完他的彙報之後,楊國宏表示,這個項目将是海拉爾區的重點項目,馬上就開會讨論,讓常金宏回去準備材料,但是沒過多久,楊國宏被查處,項目又一次擱置。

也就是在這次彙報中,常金宏得知早在他的項目開工不久,大院的國有土地使用證就已經辦到了海拉爾國有資産投資中心名下,海拉爾區财政局相關人員聲稱大院以1313萬元價格賣給了國有資産投資中心,并且給常金宏看了一張手寫的收據。

土地證在開工後就換了名字,常金宏這才明白原來上司早就決定不履行合約,任他萬般努力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常金宏的海拉爾蔬菜果品進出口深加工基地項目曾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外貿項目,它不僅可以和蒙古國、俄羅斯進行貿易,而且還可以将本地的蔬菜果品價格降低,但由于後期上任的上司幹部隻圍繞自己的利益和政績打算盤,而不去支援幫助一個擁有長期效益的項目,導緻這個項目停工近20年難以啟動,如今坐落在海拉爾區商業核心區,成為一塊傷疤。

近年來,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強,曾主政海拉爾區的趙玺成、張玉軍、楊國宏等紛紛落馬,當地“大哥大”馬某祥也因“涉黑”被抓,但腐敗官員和黑惡勢力給當地企業和經濟造成的傷害永遠無法彌補。

海拉爾多名官員“前腐後繼”緻一家外貿企業“水深火熱”20年

原文來自微信公衆号法治之星湯計典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