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漢代文化大展在濟拉開序幕,多場漢風研學活動啟動新春

作者: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于悅 通訊員 喬琳

最近,《“我從漢朝來”——文物世界中的漢代濟南》引發了濟南市民朋友的熱切期待。2月3日,濟南市博物館年度漢代專題大展于立春之日正式與觀衆見面。展覽彙聚濟南地區七所文博機關的300餘件漢代文物,還原大漢王朝時期濟南先民的生活,展示濟南地區的漢代雄風。

荟萃濟南地區最精彩漢代文物

展覽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濟南市文物局主辦,濟南市博物館聯合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濟南萊蕪博物館、濟南曆城區博物館、濟南長清區博物館、濟南章丘區博物館、濟南城子崖遺址博物館共同承辦,荟萃了濟南地區最精彩的漢代文物。

一場漢代文化大展在濟拉開序幕,多場漢風研學活動啟動新春

開幕當天,山東省文旅廳王廷琦副廳長,省文旅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倪國勝處長,市文旅局郅良局長,市文旅局于茸副局長,市文旅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各區縣文旅局局長及博物館館長莅臨展覽開幕現場,濟南市博物館黨總支書記、館長何民及相關負責人陪同參觀。

山東省文旅局王廷琦副廳長一行,參觀了《“我從漢朝來”——文物世界中的漢代濟南》,以及正在舉辦的青少年活動,并對本次展覽工作及社教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勵。王廷琦副廳長指出:目前為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博物館在舉辦各項展覽活動的同時更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認真執行安檢及消殺措施,確定市民遊客有一個良好有序、安全放心的參觀環境。

專題展覽拉開漢時生活畫卷

展覽策劃數易其稿、籌劃缜密,共分為三大篇章,第一篇章“赫赫諸侯——漢代王陵遺珍”,通過展現濟南地區五座王侯墓文物,再現漢代諸侯王膏粱錦繡、鐘鳴鼎食的奢華生活。

一場漢代文化大展在濟拉開序幕,多場漢風研學活動啟動新春

第二篇章“物阜民豐——漢代生活畫卷”,着眼于漢代先民居家生活、玉器崇拜、宴飲庖廚、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物質生活的幾大主題。

第三篇章“百業俱興——漢代生産風貌”,以先進的漢代生産為切入點,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勤樸的濟南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互動專區是此次展覽的一項特色内容,也是此次展覽的一個特色,在這裡,孩子們可以當一次“小小考古家”。文創産品作為博物館的“最後一個展廳”,漢樂舞雜技倒影杯、“漢寶包”封泥、我從漢朝來寶藏手冊等系列專題文創産品琳琅滿目。與展覽陸續推出的還有文化系列講座、展覽畫冊出版等一系列配套活動。

一場漢代文化大展在濟拉開序幕,多場漢風研學活動啟動新春

“漢”文化主題研學活動火爆全場

展覽開幕當天,二十餘名身着漢服的青少年朋友身臨展覽活動現場,開啟了“漢”文化研學之旅。

孩子們有序參觀展覽,了解漢代王陵遺珍、濟南先民生産生活風貌。展廳琳琅滿目的精品文物,讓孩子們目不暇接,石制編磬排列有序,由編磬奏出的音樂清脆悅耳,如天籁之音;孩子們通過看、聽、講,記住了編磬的演奏形式和編磬的功能作用;碩大精緻的鎏金銅當盧竟然是馬兒臉上的飾品,小朋友們紛紛舉起手比劃着,發出會心的笑聲;像“面膜”一樣的“西漢玉覆面”、圓滾滾的陶樸滿,還有在博物館活動中并不陌生的西漢彩繪雜技樂舞陶俑,一件件文物為孩子們勾勒出漢時濟南的生活面貌,仿佛2000年前的漢代就在大家的眼前。

“漢代銅投壺”武藝比拼、考古發掘體驗、漢代瓦當拓片制作,一項項寓教于樂的精彩活動,激發了孩子們探索漢代文化的興趣。着我漢時裳,投壺考古忙,品鑒漢代展,夢回漢時光。社教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家長朋友們也紛紛表示學到了很多知識。接下來,濟南市博物館将繼續探索發展博物館教育的新模式,打造青少年喜愛的曆史文化大課堂。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