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個媽媽處理孩子打人的親身體驗,感覺不錯,大家可以參考參考。
孩子打人,搶玩具我曾經因為這個問題抓狂過,出離憤怒過,妥協過,傷心落淚過,最後還是成功的和孩子度過了這個敏感期,但是我走了不少的彎路,是以今天我要以文字把曾經的過往記錄下來與大家好好分享一下我的前車之鑒。
( 2010年)這不一轉眼孩子一歲半了,滿地跑了。看着他成長我除了開心還有擔心。我每天都會帶孩子到校園裡的草地玩耍,這裡陽光明媚空氣清新,是這麼大小朋友的聚集地,小朋友在一起開心玩耍我們這些媽媽們也聊聊天,分享育兒經驗。
場景再現:今天來了一個混血兒小哥哥,堯堯開心的跑上前,搶走了人家的玩具,還不忘了在比他高半頭的哥哥臉上給一巴掌,頓時嚎啕的哭聲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過去,我趕緊當救火隊員:真對不起哦,弟弟小不懂事,他打人不對,阿姨向你道歉,還疼嗎?換來的是被打孩子的滿臉淚水和家長的白眼。還有其他媽媽差異的表情和竊竊私語,我表情尴尬,追過去向堯堯讨要玩具還給人家。然後強行抱走我的孩子。
一路上我都在想:他怎麼這樣啊?應該怎樣教育呢?
這的确是個問題:還是那句話要解決孩子都問題先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首先要打有準備之仗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先搞清楚孩子的狀況吧:我的做法讀書看報上網查,發文章求助,馬上就有結果了:
對于1-2歲的孩子來說,攻擊行為是非常普遍的,有時候孩子打人看不出有任何理由,是以有的孩子高興了打人咬人,他們常常懷有一種玩的心理去試探自己的行為能力,或者試探大人們的反應,打完人後他們呢就等着看“好戲”,對他來說打人是正在進行的一項重大試驗。
另外孩子打人也是代有強烈的情緒因素在裡面的,想一想孩子1歲孩子生活的世界,就會發現寶寶每一天都在掌握各種新的技能,遇到他們不熟悉的各種事情,是以打人成了孩子表達挫敗感或者是承受打擊後的複雜情感的一種方式。
其次打人是因為無法用語言表達:4歲到孩子玩具被搶走後會說:還給我!1歲的孩子不會說話,不知道該怎麼辦,于是就用拳頭來代替語言,而且1、2歲的孩子也意識不到打人會傷害别人,即使大人告訴他會疼,這麼大的孩子也沒有自控能力。
解決辦法:
1、首先保持冷靜,當你做出了榜樣,孩子會向你學習在緊迫關頭保持耐心
2、表達你的想法和感受,關心一下被打的孩子,向打人的孩子解釋一下打人使其他人受傷了,告訴他被打的小朋友很疼,小朋友的父母也很傷心,讓他知道大人的後果
3、強制道歉不可取,父母可向被打的孩子主動道歉,表示關心效果好
4、建議孩子用正确的其他方式代替打人行為。
5、表揚孩子的積極行為,鼓勵他做的對
6、往複循環,一定會成功!
學習完當然是要思考了,我又自己做了一番檢讨:
1、堯堯7、8個月時,無意識發音:DA,DA 時,我們強化了這個音,總是覺得有趣就跟着堯堯學,還鼓勵式的笑。
2、堯堯10個月大,玩耍時,有個小姐姐跑過來在他臉上抓了一把,姐姐的奶奶用打來教育。而我卻在堯堯發楞沒回過神兒的時候告訴他:姐姐是逗你玩呢,第一次面對别的孩子打人,我做出了不正确的解釋,雖然堯堯不會說話,但是我的話給他以後的認識添加了最原始的印記:打人是玩。
3、孩子一歲前婆婆幫我帶,婆婆有個和别人打招呼的習慣:拍熟人的肩膀,這也是告訴他:打人是打招呼的一種方式。
4、我和老公也會在孩子面前打鬧,這是家庭教育的不良示範,孩子在第2條的觀念下又總結出:打人是親昵是愛或者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
孩子出生後1-2歲的探索能力最強,好多新的資訊使他的成長慢慢有了進階的情緒,同時也帶給他無所适從的感受,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是以有的孩子高興了也會打人,咬人,甚至是無理由的打人。
這一點在堯堯身上特别明顯。
知道了問題的原因我不禁又一次感慨:原來孩子身上藏着這麼多秘密啊,我為我而無知感到愧疚:孩子的問題隻有一個:這是他成長的必經之路,而來自于我們大人的問題卻有4個之多呢。更為我自己曾經以暴制暴而後悔,還好~還好~還不算晚,沒有給孩子留下陰影前趕緊解決吧。
以後有了類似的打人事件,我也應對自如了:孩子快樂了我也快樂了,孩子慢慢有自信了會交往了而且膽子大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加強了。
我:你看見小哥哥很高興是嗎?很想和他玩?
堯堯點頭:是。(1歲半的堯堯還是能說簡單的字的)
我:那你下次見到你喜歡的小朋友就說:玩,然後拉拉手。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搶玩具我的辦法是:先與孩子溝通一下并對他的感受表示了解,然後告訴他正确的解決辦法:
我;你是想玩哥哥的玩具嗎?
堯堯:點頭,
我:那你就過去跟他說:讓我玩一下,(說不了這麼多字的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玩具去交換或者家長帶孩子去說,一般都會成功的,隻要有一次成功的經驗孩子就會去學,慢慢的自己就學會了與别人相處的經驗了)。
這可是有圖有真相呢,這是堯堯1歲7個月是發生的搞笑一幕。誰曾想一個月前還是個“暴力小子呢”
:請看我的連環計
第一計:裝個小可憐:渴望+可憐的眼神

第二計:請求法:可以讓我玩一下嗎?
沒成功後,馬上跑過來拿玩具
第三計:利誘法:用玩具交換
對方也是個2歲大點的孩子哦,
第四計: 人家不願意堯堯又使出慣用的“糖衣炮彈了”,這招在這裡不管用哦。
雖然沒換到,但是也很開心呢,
善解孩子的童心,才能更好的去愛我們的孩子,不時的回頭去看看我們走過的路 ,收獲會更多......
擷取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号:babyxt365。
關注健康生活類的朋友可以加微信号:wshdaqu(每天學點養生知識,生活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