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獎】創制系列新獸藥,守護奶牛健康為奶業記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奶牛高發病防治系列新獸藥創制與應用”

  從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李秀波研究員牽頭完成的“奶牛高發病防治系列新獸藥創制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獎】創制系列新獸藥,守護奶牛健康為奶業記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奶牛高發病防治系列新獸藥創制與應用”

  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産業,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産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标志性産業和一二三産業協調發展的戰略性産業,受到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奶牛疾病,如奶牛乳房炎、子宮内膜炎等發病率高、危害嚴重,存在病原不清、藥物制備工藝落後,高效藥物品種和精準施藥技術匮乏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奶業健康發展。

【國家獎】創制系列新獸藥,守護奶牛健康為奶業記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奶牛高發病防治系列新獸藥創制與應用”

  精準定位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作為中國農科院領軍人才團隊首席科學家,李秀波研究員深知自己的使命擔當,深感責任重大。“國家重大需要就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這是李秀波常跟團隊成員講的話。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多年來,李秀波帶領團隊面對國家重大需求,圍繞奶牛高發病防治系列新獸藥創制與應用,開展科技攻關。她不辭辛苦帶領團隊成員開展了奶牛重要細菌病病原菌本底調查,足迹遍布祖國各地,采集樣品10萬餘份,分離鑒定病原菌35種。建立了國際最大的奶牛重要細菌性病原庫及病原資訊資料庫,目前儲存病原菌已達7萬餘株,全面摸清了引起我國奶牛乳房炎、子宮内膜炎、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緻病菌流行現狀,為奶牛細菌性疾病防治和藥物創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礎和科學依據。

【國家獎】創制系列新獸藥,守護奶牛健康為奶業記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奶牛高發病防治系列新獸藥創制與應用”

  勇于開拓 創新國際領先技術

  在明晰了奶牛高發病主要緻病菌的基礎上,以開發奶牛專用安全高效新獸藥為目标,李秀波研究員率領團隊一幹就是20年。這20年,是在為創制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産權的奶牛新獸藥而堅守,是在為解決奶牛高發病反複發作、遷延不愈的世界性難題而堅守。自1997年以來,團隊創制了31種安全高效新獸藥,獲國家新獸藥證書25項,其中二類藥證書12項,制定獸藥國家标準25項,發表論文128篇,授權專利16項,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實作了從理論創新、技術創新、方法創新到産品創新的全面突破,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打破國外進口藥物壟斷,為我國奶牛安全生産與奶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理論創新——建立病原菌庫,探明藥物新靶标。建立了國際最大的奶牛病原菌庫,摸清了奶牛乳房炎、子宮内膜炎等高發病病原種屬及分布規律,發現了IGPD等藥物作用新靶标,為新藥研發奠定了理論基礎。

  技術創新——原料合成技術,制劑制備工藝。創新了國際領先的藥物制備“共性和差異化”關鍵技術,研制的産品實作了“兩高一低”:硫酸頭孢喹肟乳房注入劑(幹乳期)等達到“零棄奶”,藥物安全性高;創新了鹽酸沃尼妙林均相合成工藝,其對支原體的抗菌活性是泰妙菌素的30倍,藥物活性高;發明了氟苯尼考低溫催化等關鍵生産技術,藥物成本大幅降低。多項産品通過歐盟EDQM認證,國際競争力優勢顯著。

  産品創新——開發了系列安全高效新獸藥。創制了安全高效系列新獸藥31種,并實作了新獸藥成果轉化率和産業化率“雙100%”。創制的新獸藥品種齊全,填補了多項空白,實作了“犢牛-育成牛-青年牛-成乳牛”奶牛養殖産業鍊“全覆寫”。

【國家獎】創制系列新獸藥,守護奶牛健康為奶業記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奶牛高發病防治系列新獸藥創制與應用”

  服務産業 示範推廣碩果累累

  為了讓新技術、新産品快速惠及廣大養殖者,李秀波帶領團隊經常深入基層,針對不同季節、重點環節和重點頑疾開展有針對性地 精細指導和精準施策,堅持有求必應、有問必答、有需必到、有難必幫。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暴雨災害,牛場損失巨大。大災之後有大疫,為了防止疫情發生,李秀波帶領團隊第一時間奔赴牛場指導生産并贈送防治藥品。在“京津冀精準服務牧場行”活動中,一個月時間奔赴京郊6區及天津武清、河北廊坊等地的80多家牧場開展精準化的技術指導,受她指導的牧場奶牛發病率大幅下降,養殖者都親切稱她為“奶牛保姆”。

  近年來,李秀波帶領團隊創制的奶牛高發病防治系列新獸藥已在河北、黑龍江、内蒙古等地大規模推廣應用,産品遠銷德國、日本、巴西等國家。近三年累計覆寫牛群達1260萬頭次,為本行業教育訓練相關技術人員52萬人次,新增經濟效益32.6億元,為奶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