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最近大陸方面軍演頻率趨繁,蔡當局除了裝沒事,其實也無其他對策。若幹台獨人士急了,開始主張恢複征兵制,并痛批陳水扁與馬英九推動“全募兵制”是大錯誤,兩人應向台灣人民道歉雲雲。
關于征兵募兵的問題,我的立場是,台灣本應無軍隊化,大把軍費拿來打造兩岸共赢的堅強經濟實力多好,要軍隊做啥?我們常見“立委”詢問台軍方,或大陸武力犯台,台軍能撐多久?前“國防部長”馮世寬回答,一周,後改為兩周,最後改為“不隻兩周”,也就是說,台軍根本撐不了多久,征兵制或募兵制有何差别?
裁軍與縮短兵役
蔣介石時代台灣号稱百萬大軍,當時海内外都抨擊,不需要養這麼龐大的軍隊。蔣經國時代縮編為40-60萬,李登輝時代裁減為38萬,并縮減了兵役役期,要當2年兵的一般兵種降為1年10月,專業兵種則從3年降為2年。陳水扁時期再裁減為27萬,并四度縮短役期,2年最後縮短為1年,若扣掉高中大專的軍訓課程,實際服役期為10.5個月。
10.5個月能訓練什麼兵?鬧成國際笑話,是以馬英九時期幹脆主張全募兵制,再裁軍至21.5萬,原本的義務役改為4個月軍事訓練役。馬英九的概念是,建立一支“小而精,小而強,小而美”的軍隊。
為什麼裁軍?主要是因為國防預算中人員維持費比例太高,超過50%。
一般實施全募兵制的國家,軍隊占人口比例約2%-6%,以台灣人口計算,21.5萬是9%,已比美英法日都高。然而,馬英九推動全募兵制卻兩度跳票,因為募不到什麼兵,且陳水扁時期多次縮短役期,造成人力上的真空,故而改采“募征并行制”。當時惹惱了不少媽寶役男,民進黨則趁機修理馬,并為了讨好年輕選民,要求馬英九落實全募兵制。
既然如此,蔡英文當然也隻能采全募兵制,以免被年輕人所唾棄。民進黨内雖也有極少數人反對,但這個黨總認為美國會保護台灣,自欺欺人久了,又為了選舉,黨内大多數人是贊成募兵的。
但問題是沒啥年輕人喜歡當兵。

隻好請美女拍廣告
好男不當兵
台灣人不喜歡當兵,就算(最基層的二等兵)薪水是社會最低薪資兩倍,吃住都不必煩惱,招募從軍的誘因仍是不夠。就算志願從軍了,志願役曆年平均續約率也低于五成,以2003年度第一批4920名志願役為例,2009年僅剩1345人續約,續約率27.33%。
最近有一綠媒民調,聲稱若大陸武力犯台,台灣有将近7成願為台灣而戰,39歲以下年輕人甚至超過7成願意上戰場。
繼續鬼扯吧,這數字當過兵的人都不信,沒當過兵的人也多數認為當兵是浪費時間,要我看,有7%就很感人了。
台灣人為什麼不愛當兵,甚至能想辦法逃避兵役就逃避?說穿了,就是軍人的社會地位并不高。軍人是一種榮譽職業,一旦不為社會大衆所尊敬,普遍認為“好男不當兵”,年輕人想當兵的意願自然就小。加上近年來一連串的軍中醜聞,又被社會大加撻伐,軍人形象跌落谷底,也重創了年輕人從軍的意願。
再者,從陳水扁上台以後,軍隊内部就陷入“不知為何而戰”的思想困境,軍隊是為了台獨而戰嗎?
三者,軍人是被剝奪了部份自由的公民,在台灣這種高喊自由喊慣了的地方,當兵與坐牢差異并不大。
在此環境下,現在的志願役,其實是以當公務員的心态從軍的。由于薪資結構相等,同酬不同工,願意續約者多以後勤機關與女性為主,這些機關工作離家近,工作穩定。至于戰鬥部隊,由于任務特性而時常變動工作地,又是體力活,願意長期服務的人自然就少。兩者有多大的差異呢?以上述1345人續約的例子來看,其中83.57%續約者屬于後勤與女性職缺,野戰部隊隻有16.43%,可見大部分長期服務于軍中的人,是不在前線打仗的。
人民從軍意願小,軍隊卻被認為必須存在,各種問題就随之而來。
辣妹招募法背後的問題
為了達到志願役比例至全軍90%的目标,“國防部”不斷放寬最低錄取标準與門檻,以緻士官兵素質大幅降低。各軍官校連年招不滿額,陸軍官校去年甚至報到人數不到招生人數的一半,三軍官校最低錄取級分也被迫降低。這個現象使得基層軍官大缺,不得不從僅訓練幾周的士官中拔擢為軍官。
在士官與士兵的階級,由于缺兵狀況太嚴重,而開放志願役的食勤兵,駕駛,修護等職缺資格降至國中畢業,甚至輕罪前科犯。而為了留住志願役士兵,将原本服役滿一年半後才有資格升下士的規定,降為滿一年即可晉升。
兵源稀缺的現象,不是隻有普通軍士官兵,還蔓延至專業軍官。如2013年洪仲丘受虐緻死一案,一個單純事件導緻馬英九當局裁撤了整個軍法機關,使得各級軍事院檢的法官,檢察官,改調往各部隊擔任法務參謀,軍便服改為野戰服。此專業軍職原本尚受到學子青睐,但自此乏人問津,相關軍校的最低錄取級分也被迫往下調降。
已顯荒蕪的軍人職場,早敲響了“國防”警鐘,蔡英文當局還火上澆油,大砍軍公教警消年金,甚至痛罵軍人為米蟲,既然連退休的保障都大幅縮水,又要被社會大衆所鄙視,誰還要去當兵?
終于,軍隊的慘淡經營,淪落到要使用辣妹招募的窘境。
去年底海軍推出“暖心英雄”猛男辣妹月曆,今年更是募兵總動員,正妹女兵嘟嘴賣萌,另有女軍官為推動一年期志願役,美照+Line ID, 以“請讓我為您服務”,“陪我”的暧昧詞語“求關注”,另外還有馬防部(“馬祖防衛司令部”)的佛系招募,或将招募資訊張貼在夾娃娃機裡“求曝光”,花招百出,什麼都來。三軍基層軍官甚至營長級别都要到夜市、大賣場擺攤,或在公車站,街頭發放文宣,連上将都要走進校園做宣傳。
用這麼悲涼與卑微的行動求人來,有用嗎?沒用的,因為一旦入伍,就是“米蟲”,今天軍人年改被砍一刀,明天又不知道要怎麼砍。那“八百壯士”抗議軍人年改的激烈抗争,與少校在大賣場前擺攤求人來的景象,互相重疊,委實諷刺。
軍隊的結構性困境,已積重難返,在島内尚且要拼尊嚴,在島外要怎麼打仗?
恢複征兵為何不切實際?
現在鼓吹恢複征兵制的人,都是昧于現實,第一個邏輯不通就是,錢哪裡來?如果40萬軍隊是合理的數字,台灣能負擔得起,當初何必裁軍?而且是連續三任“島主”,每一個都裁。
在美國的“恫吓”下,蔡英文已于去年承諾每年增加2%“國防”預算,是為了維持人事開銷嗎?不是,是為了買武器。另外在美國加持下,蔡英文還要“潛艦國造”,現在的台灣哪裡來的金山銀山在人員與武器上雙重加碼?更不用提這個執政黨正在大幅舉債,搞沒有産值的綁樁基礎建設了。
第二個邏輯不通是,擴充兵源就能確定戰力嗎?現代軍隊貴精不貴多,尤其以台灣現狀來看,馬英九的概念并沒有錯。我當兵的時候台灣40萬軍,隻要是男人心裡都清楚,養那麼多兵,飯桶居多,當時隻是為了養軍隊而養軍隊,并不是為了作戰。雖然的确有些部隊是有戰力的,但連海軍陸戰隊這種需求比較高的部隊,都與其他機關一樣被裁,總兵力從3萬五千人縮編成9千人。整個“國軍”内部的問題之大,也就不言而喻,不是恢複征兵就能解決的。
最大的問題是,台灣人根本沒有作戰的覺悟,連志願役大家都去擠行政職缺,戰鬥機關乏人問津,強迫當兵就能解決這種不願吃苦啃土的心态嗎?
上述那個做民調說有近七成願為台灣而戰的綠媒,最近又做了一次民調,說有65.4%的台灣群眾對“國軍”防衛台灣的能力沒信心,另外有64.5%的群眾認為大陸不可能會武力犯台。
這兩個數字實着令人莞爾,其實也就是下了一個結論:在台灣當兵沒用。
這才是台灣共識。或者說,不打仗才是真正的“台灣價值”。
結論
許多大陸同胞去過金門、馬祖這兩個前線戰區,在蔣介石時代駐軍最多時,高達17萬兵,現在金門剩三千,馬祖兩千,幾乎可說僅存象征意義。
上周大陸實彈軍演,島内媒體在采訪金門群眾:大陸軍演你怕不怕啊?金門阿伯笑說:大陸要打也是先打台灣,金門不會打,直接投降。
衆所皆知,台獨根本不把金門、馬祖當作台灣的一部分,是以這兩個屬于福建省的離島居民,在蔡英文上台後,很讨厭本島人。面對本島各種“去中”與台獨小動作,離島人厭惡至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金馬人其實在心态上已經與大陸統一了。
台灣本島自二戰後,已超過70年沒有遭受戰火,對金馬人而言,本島台獨的戰争意識幼稚得可笑,而且恐怕早已備妥逃亡路線,成天嘴炮挑釁大陸,最後還不是死别人家小孩?故而,現在隻要在高唱恢複征兵制的,心态與智商都有問題。
要征兵?太陽花獨青優先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