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米是一種多細胞藻類,一般呈球形,少數呈橢圓形、長條形或者葫蘆狀,其屬于念珠藻屬(Nostoc),念珠藻科(Nostoceae),段殖體目(Hormogonales),藍藻綱(Cyanophceae),藍藻門(Cyanophyta),原核生物界(Drocaryotae) ,其與地木耳(N. Commune)和發菜(N. Flagelliforme)屬于同門同綱同目同科,且都可以食用,而且室内恒光恒溫條件下培養的葛仙米則可以達到更大的直徑(文獻中有報道葛仙米群體直徑最高可達到5cm)。葛仙米的原産地主要集中在湖北省鶴峰縣走馬鎮範圍内的水稻田中,在湖南、貴州、廣東等地也曾發現了葛仙米的蹤迹。鶴峰縣範圍内葛仙米主要生長地經度位于東經110度38分,緯度位于北緯29度38分。鶴峰縣當地的一年平均溫度大約在12.2℃左右,夏季溫度最高時可以達到35℃,冬季溫度最低時可以降到-14.5℃;每年的平均降水量在 1934mm;鶴峰縣當地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10月,其中4-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83%的降雨量;走馬鎮地區葛仙米分布較廣和其所灌溉的水有極其重要的關系,适宜葛仙米生長的pH值大緻範圍為6.2-6.3。進一步研究發現葛仙米分布較廣的水中磷含量比不生長葛仙米的水源中磷含量高很多。

葛仙米作為中藥及菜肴有大量的史料為證:據《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葛
仙米味淡,性寒,可以治療多種疾病。葛仙米有做湯、羹、涼拌、蒸、炒等多種食用方法。葛仙米有着豐富的營養價值,較高的藥用及生物活性而引起科研工作
者的重視。葛仙米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免疫、降血糖、抗惡性良性腫瘤、抗病毒等作用,在臨床 方面有很好的應用。葛仙米的天然産物樣品可用熱水提取分離得到胞外聚合物(EPS),葛仙米主要單糖組分木糖、半乳糖、葡萄糖摩爾比約為 1:1:2,還有15%的甘露糖。人工培養的葛仙米中含有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墨角藻、甘露糖。在研究葛仙米多糖提取的同時,葛仙米的深加工也取得了進展。
目前葛仙米産品主要為人工養殖的葛仙米、野生的葛仙米兩種,其中人工養殖的葛仙米多集中在湖南、貴州、湖北等地區,野生的葛仙米多集中在湖北走馬鎮。
葛仙米産品主要用于化妝品、餐飲業、食品加工業、藥用及保健品,人工養殖的葛仙米群體形狀為球形、橢圓形,而野生的葛仙米多為片狀、紡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