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通鑒(14)世間萬物,人才是最寶貴的寶

炫富這種行為,古已有之。在距今2376年前(公元前355年),魏惠王就在齊威王面前炫了一把富,但是結果似乎不夠理想。

有一天,魏惠王和齊威王兩人各帶一幫随從去郊遊,玩得正嗨時,魏惠王就對着齊威王炫起來:“你們齊國有什麼寶貝嗎?”齊威王回答很爽快:“沒有。”魏惠王立馬來勁兒了:“我們魏國雖然小,但還有十顆直徑長達一寸、可以照亮前後十二輛車子的大珍珠。你們齊國這麼大,咋就沒點寶貝呢?”

齊威王說:“寶貝我當然有了,隻是我的寶貝和大王您的寶貝不一樣罷了。”接下來就給魏惠王列舉了自己的四位大臣的能力和事迹,然後說:“我這四位大臣的光芒,足以照耀千裡,何止照亮十二輛車子那麼一小塊。”聽罷齊威王所說,魏惠王臉色即刻很難看。

讀通鑒(14)世間萬物,人才是最寶貴的寶

圖檔來自網絡

世間萬物,人是最可寶貴的。所謂得人才者得天下,大到國家,小到企業,人才濟濟則事業必興,人才匮乏則事業必艱。實際上,像齊威王說的這種能幹的大臣,魏國在魏惠王的爺爺魏文侯時期也有過,比如:李悝、翟璜、樂羊、子夏、吳起、西門豹等,正是有這些能臣良将,讓魏國一度成為三晉之首,天下諸侯皆不能與之争鋒。文侯的兒子武侯接手後,名将吳起棄魏投楚。等到魏惠王執政時,商鞅又因不被重用離魏奔秦,自己手下還真數不出幾個能臣良将向人炫耀,隻有拿幾顆大珠子在人前顯擺。魏國的主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而國力也是逐年減弱。和齊國的關系時好時不好,和秦國更是沖突不斷。

就在齊威王和魏惠王一塊郊遊打獵炫寶後的第三年(公元前353年),因頭一年魏國發兵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便出兵圍魏救趙,在桂陵這個地方,把魏惠王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又過了一年(公元前352年),齊威王與宋國、衛國兩個小兄弟組成聯軍,圍攻魏國的襄陵。十年後(公元前341年),因魏國攻打南韓,齊威王再次出兵救韓,領軍的還是打桂陵之戰的田忌和孫膑,用的依然是“圍魏救趙”的老招數,在馬陵道這個地方設下埋伏,大敗魏軍,射殺大将龐涓,活捉太子魏申。

這哥倆打成這樣了,好像關系還是很鐵。馬陵之戰七年後(公元前334年),兩人又跑到徐州聚會,幹了一件改變曆史的大事,互相稱對方為王,一塊兒把各自的地位提到和周天子比高了。這個時候,齊國的實力已經很強了,齊威王稱王還是有底氣的。但魏國的實力和齊國遠不能比,是以,魏惠王這個王分量就不足了。

魏惠王在位52年,除了齊國打他,秦國也沒少揍他。就在魏惠王即位第四年(公元前365年),秦國在洛陰(今陝西大荔、華陰一帶)大敗魏國與南韓的聯軍。過了年(公元前364年)秦軍又在石門打敗魏韓趙三國聯軍,斬首六萬,為此周顯王還賜給秦獻公“黼黻之服”以示祝賀。再過兩年(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梁(今陝西韓城南)和魏國交戰,魏軍大敗而逃,統帥公孫痤被俘。

公元前354年,秦國在元裡(今陝西澄城南)擊敗魏國軍隊,斬首七千餘人,奪取了少梁這個地方。公元前352年,秦國衛鞅率軍攻打魏國,第二年,圍攻魏國固陽),固陽降秦。公元前350年,秦軍和魏軍在彤地(今陝西渭南市華州區南)發生遭遇戰,魏軍不勝。公元前340年,秦孝公派衛鞅率兵攻打魏國。魏國以公子卬為将迎戰,商鞅用計俘虜了公子卬,魏軍大敗。魏惠王聽到兵敗消息後非常驚恐,派使者向秦國獻出河西之地以求和。

公元前333年,秦國派犀首領兵攻打魏國,大敗魏軍四萬多人,擒獲魏将龍賈。公元前332年,魏國獻出陰晉(今陝西華陰東南)向秦國求和。公元前330年,秦國出兵攻打魏國,圍攻焦城(今河南三門峽)和曲沃(今河南三門峽西南),魏惠王向秦國獻出少梁、河西之地。

公元前329年,秦國繼續進攻魏國,渡過黃河,奪取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攻克焦城。公元前328年,秦國公子華和張儀率軍攻克魏國蒲陽(今山西隰縣),魏惠王割讓上郡十五縣給秦國。公元前324年,秦國張儀率軍攻打魏國,奪取陝城(今河南三門峽西)。公元前322年,秦再次出兵進攻魏國,奪取曲沃(今河南三門峽西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

在魏惠王時期,秦魏之間打了十幾仗,平均四年打一仗,魏國無一勝績。

與齊威王以良臣為國寶的故事,漢代劉向所輯《新序》一書中也有記載,主角不是齊威王,而是楚國的大臣昭奚恤。按《新序》記載,秦國意欲征伐楚國,就派使者到楚國要求看看楚國的國寶,楚王派昭奚恤去應對秦國使者。昭奚恤集合三百精兵,在西門内列陣。逐一向秦國使者介紹令尹子西、太宗子敖、葉公子高、司馬子反四位大臣的功績。對秦國使者說:“貴國使者想看我們楚國的國寶,楚國的國寶就是今天在座的各位良臣,請盡情觀看。”秦國使者心中發怵,傳回秦國,對秦王說:楚國有許多賢臣,别打他們的主意了,于是秦國放棄了讨伐楚國的行動。

相似的故事講述同一個道理,就是要認識人才、愛惜人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以推動事業更好的發展。

附:《資治通鑒》原文:

齊威王、魏惠王會田于郊。惠王曰:“齊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惠王曰:“寡人國雖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是以為寶者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此四臣者,将照千裡,豈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慚色。

《新序》原文:

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觀楚之寶器,楚王聞之,召令尹子西而問焉:“秦欲觀楚之寶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諸?”令尹子西對曰:“臣不知也。”召昭奚恤問焉,昭奚恤對曰:“此欲觀吾國之得失而圖之,國之寶器,在于賢臣,夫珠寶玩好之物,非國所寶之重者。”王遂使昭奚恤應之。

昭奚恤發精兵三百人,陳于西門之内。為東面之壇一,為南面之壇四,為西面之壇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請就上位東面。”令尹子西南面,太宗子敖次之,葉公子高次之,司馬子反次之,昭奚恤自居西面之壇,稱曰:“客欲觀楚國之寶器,楚國之所寶者賢臣也。理百姓,實倉廪,使民各得其所,令尹子西在此。秦圭璧,使諸侯,解忿悁之難,交兩國之歡,使無兵革之憂,太宗子敖在此。守封疆,謹境界,不侵鄰國,鄰國亦不見侵,葉公子高在此。理師旅,整兵戎,以當強敵,提枹鼓,以動百萬之師,所使皆趨湯火,蹈白刃,出萬死,不顧一生之難,司馬子反在此。若懷霸王之餘議,攝治亂之遺風,昭奚恤在此,唯大國之所觀。”秦使者懼然無以對,昭奚恤遂揖而去。秦使者反,言于秦君曰:“楚多賢臣,未可謀也。”遂不伐。詩雲:“濟濟多士,文王以甯。”斯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