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興四将,是指金人南侵北宋滅亡後,宋高宗趙構幸運出逃開封建立并鞏固南宋政權的過程中,為南宋半壁江山的建立作出卓越貢獻的四位大将。

南宋中興四将通常是指張俊、嶽飛、韓世忠、劉光世四人,後來南宋畫家劉松年所畫的“南宋中興四将圖”也是這四位主。
但後世卻常常為此打報不平,首先争議最大的是劉光世,看過劉光世履歷的人都知道,這位打仗沒多大學事,戰場從北宋伐幽雲十六州開始,就是出了名的跑跑将軍,很多人認為劉光世的功績不配入選中興四将,還不如另一位在順昌讓完顔宗弼碰得頭破血流的劉琦。
圖:跑跑将軍劉光世
而張俊也因為後來與秦桧一些陷構嶽飛導緻了口碑不佳。
于是另一個民間版的中興四将也出台了。
他們分别是 嶽飛 韓世忠 劉锜 吳玠
嶽飛和韓世忠大家都很熟今天不再介紹,下面給大家介紹民間版中興四将中的一員猛将。
劉锜字叔信,出身西北軍将門世家,其父劉延慶是徽宗時代童貫帳下大将,
劉锜少年便随父親征戰,以箭術聞名于西北,據說一次的比武場上,劉叔信引弓射箭射向一缸裝滿水的水缸把缸射穿一洞,将箭拔出水流一止,然後叔信又在原位置射去一箭,不偏不倚射中缸上箭洞,堵做漏水。
武藝高超的少年劉锜與西夏對戰屢立戰功,威震邊陲,一時西夏人吓小孩 常以一句“劉都護來了”,西夏小孩立即停止啼哭。已然是西北軍中的最耀眼的年輕新銳将星。
金兵入侵,劉锜随西北軍退入川陝,張浚入主川陝鏟除曲瑞勢力後,任用了一大批年輕新銳,
劉锜便是其中一員,張浚任命他為泾原經略兼知渭州,後任宣撫司統制,把王彥的“八字軍”交由他統率。并參加了張浚發起的富平之戰。
紹興十年(1140 年)五月,金軍再次南下,兵分兩路,撒離喝領兵入川,完顔宗弼率十萬主力繼續南下,從亳州、順昌(今安徽阜陽),渡淮河 南下。
完顔宗弼還想重溫建炎三年的舊夢,再次讓趙家皇帝入海過年。
而劉锜的作戰任務原本是率二萬“八字軍”赴東京任東京副留守,防衛東京,但中途卻傳來了東京已經失守,這時有部将勸說金軍兇猛,既然東京已失,不如原路退回以待後命,劉锜卻大膽地作出 一個影響時局的決定,率部入駐順昌,阻擊金軍南下。
為了讓全軍将士明白死守順昌的決心,劉锜鑿沉了戰船,入城後,劉锜也得到了順昌軍民的全力配合,短短五六天,原本守備缺全的順昌城建築起 了初具規模的城防。 當六月初完顔宗弼的十萬大軍到達順昌時,看着這座破落的小城,他依 然十分輕視,笑對部下說就這破城,我們可以踮着腳尖走進去。 完顔宗弼犯下了他軍事生涯中最大的錯誤,看似破落的順昌城在劉锜的 護衛下成了不可攻破的堅城,雖然他率領的重騎兵“鐵浮塔”威猛無比,但 是卻攻不破劉锜守護的順昌。
劉锜并沒有一味死守,他從二萬守軍中抽出五千精銳,适時突襲偷襲、 攻城金軍,并針對對方的重騎兵“鐵浮塔”設定了長刀,大長刀專砍“鐵浮 塔”馬腿,金軍損失慘重。 完顔宗弼準備長期圍困,沿順昌城挖壕築營,劉锜派小部隊不斷襲擾, 挖壕築營進展緩慢,适逢雨季,平地水深一尺,金軍寨營無一處幹地,狼狽 不堪。 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利于金軍,完顔宗弼堅持了幾天,不得不撤離,率師 回東京,窩囊的結束了人生最後一次南侵征程。
順昌大捷,是南宋對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勝,劉锜一戰名天下。
次年劉锜率領的二萬劉家軍再次在柘臯之戰擊敗了完顔宗弼,但此時的南宋高層一心求和,此戰後,宋金達到紹興議和,嶽飛、韓世忠、劉锜皆被收兵權,後兩知荊南府改任文職。
紹興三十二年,完顔亮率兵南侵,此時南宋已無将可用,再次想到了這位名将,可惜已六十二歲的劉锜病魔纏身不能再戰。
劉锜于紹興三十二年病逝,死後宋廷追封其開府儀同三司,谥号武穆。南宋開國衆将中,他為人處事低調,也得以善終。
《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