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 木芙蓉(Cotton Rose)
花語:纖細之美,純潔

(圖檔來自網絡)
名稱由來
木芙蓉,其花或白或粉或赤,皎若芙蓉出水,豔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稱,又因其生于陸地,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木芙蓉開的花一日三變,故又名“三變花”,其花晚秋霜降之後始開,霜侵露淩卻豐姿豔麗,占盡深秋風情,因而又名“拒霜花”。
簡介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蓮、地芙蓉、華木,錦葵科木槿屬植物,原産中國。其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寒,忌幹旱,耐水濕。對土壤要求不高,瘠薄土地亦可生長。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小枝、葉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狀毛與直毛相混的細綿毛。葉寬卵形至圓卵形或心形,直徑10-15厘米,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漸尖,具鈍圓鋸齒,上面疏被星狀細毛和點,下面密被星狀細絨毛;主脈7-11條;葉柄長5-20厘米;托葉披針形,長5-8毫米,常早落。花于枝端葉腋間單生。花、葉均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涼血止血之效。木芙蓉還是成都市市花。其花語為纖細之美,貞操,純潔。
木芙蓉分布在中國遼甯、河北、山東、陝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區,原産湖南。日本和東南亞各國也有栽培。
食用價值
木芙蓉花可燒湯食用,軟滑爽口,花瓣與雞肉一道可制成芙蓉花雞片;與竹筍同煮可制成雪霞羹;與粳米一道可煮"芙蓉花粥";還可與面粉調合,放入油鍋中炸,炸後與軟骨煨湯等。
藥用價值
木芙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涼血止血。用于肺熱咳嗽,月經過多,白帶;外用治癰腫瘡疖,乳腺炎,淋巴結炎,腮腺炎,燒燙傷,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文化
湖南與木芙蓉
史料記載,自唐代始湖南湘江一帶便廣種木芙蓉;唐末詩人譚用之賦詩曰:“秋風萬裡芙蓉國”。從此,湖湘大地便享有了“芙蓉國”之雅稱。
成都市市花
1983年5月26日,成都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正式命名芙蓉花為成都市市花。
木芙蓉花神的傳說
說法一:花神石曼卿
木芙蓉的花神相傳是北宋文學家石曼卿。宋代盛傳在虛無缥缈的仙鄉,有一個開滿紅花的芙蓉城。據說在石曼卿死後,仍然有人遇到他,在恍然若夢的相遇中,石曼卿說他已經成為芙蓉城的城主。因為在衆多傳聞中,以石曼卿的故事流傳最廣,後人就以石曼卿為十月芙蓉的花神。蘇東坡的詩作《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石曼卿也)舊遊處》題中便言芙蓉仙人為石曼卿也。
說法二:花神範成大
十月芙蓉花神範成大,晚年居故裡蘇州,随地就勢築亭建榭,遍種芙蓉,寫有《攜家石湖拒霜》、《窗前木芙蓉》等贊美芙蓉,後人謂芙蓉二妙:美在照水,德在拒霜。中國民間視其為夫妻團圓之物。
說法三:花神貂蟬
一說以曆史上的十二個美人為十二月花神,其中十月芙蓉花神為貂蟬,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府中的歌女。時董卓禍亂京城,王允用貂蟬設美人連環計,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後人謂此曰:“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幹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說法四:花神花蕊夫人
五代後蜀皇帝孟昶,有妃子名“花蕊夫人”,她不但妩媚嬌豔,還特别愛花。有一年她去逛花市,在百花中她看到一叢叢一樹樹的芙蓉花如天上彩雲滾滾而來,尤其喜歡。孟昶為讨愛妃歡心,還頒發诏令:在成都“城頭盡種芙蓉,秋間盛開,蔚若錦繡。帝語‘群臣曰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待到來年花開時節,成都就“四十裡如錦繡”,廣政十二年十月,大功告成,攜花蕊夫人一同登上城樓,相依相隈觀賞紅豔數十裡,燦若朝霞的成都木芙蓉花。成都自此也就有了“芙蓉城”的美稱。後來,後蜀滅亡,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趙匡胤掠入後宮。花蕊夫人常常思念孟昶,偷偷珍藏他的畫像,以述思念之情。趙匡胤知道後,逼迫她交出畫像。但花蕊夫人堅決不從,趙匡胤一怒之下将她殺死。後人敬仰花蕊夫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尊她為“芙蓉花神”,是以芙蓉花又被稱為“愛情花”。
木芙蓉的詩詞
攜家石湖賞拒霜
範成大 〔宋代〕
水上晴雲彩蝀橫,許多蜂蝶趁船行。
漁樵引入新花塢,兒女扶登小錦城。
豔粉發妝朝日麗,濕紅浮影晚波清。
誰知搖落霜林畔,一段韶光畫不成。
秋宿湘江遇雨
譚用之 〔五代〕
江上陰雲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
秋風萬裡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思不堪悲橘柚,旅遊誰肯重王孫。
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惜秋華·木芙蓉
吳文英 〔宋代〕
路遠仙城,自王郎去後,芳卿憔悴。錦段鏡空,重鋪步障新绮。凡花瘦不禁秋,幻膩玉、腴紅鮮麗。相攜。試新妝乍畢,交扶輕醉。
長記斷橋外。驟玉骢過處,千嬌凝睇。昨夢頓醒,依約舊時眉翠。愁邊暮合碧雲,倩唱入、六幺聲裡。風起。舞斜陽、闌幹十二。
湘岸移木芙蓉植龍興精舍
柳宗元 〔唐代〕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霜繁。
麗影别寒水,濃芳委前軒。
芰荷諒難雜,反此生高原。
木芙蓉
呂本中 〔宋代〕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後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婆羅門引·暮霞照水
趙昂 〔宋代〕
暮霞照水,水邊無數木芙蓉。曉來露濕輕紅。十裡錦絲步障,日轉影重重。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風。
夕陽道中。歎秋色、與愁濃。寂寞三千粉黛,臨鑒妝慵。施朱太赤,空惆怅、教妾若為容。花易老、煙水無窮。
菩薩蠻(木芙蓉)
冰明玉潤天然色。凄涼拚作西風客。不肯嫁東風。殷勤霜露中。
綠窗梳洗晚。笑把玻璃盞。斜日上妝台。酒紅和困來。
窗前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韓愈 〔唐代〕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豔色甯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山路木芙蓉
崔橹 〔唐代〕
不向橫塘泥裡栽,兩株晴笑碧岩隈。
枉教絕世深紅色,隻向深山僻處開。
萬裡王孫應有恨,三年賈傅惜無才。
緣花更歎人間事,半日江邊怅望回。
續西園詠木芙蓉後十五韻 其一
成鹫 〔清代〕
自斷榮枯休問天,看朱成碧總非然。繁華落盡秋風裡,陸地花開又一年。
木芙蓉花下招客飲
白居易 〔唐代〕
晚涼思飲兩三杯,召得江頭酒客來。
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
平臯木芙蓉千株爛然雲錦醉行其中如遊芙蓉城
舒嶽祥 〔宋代〕
牡丹一名木芍藥,拒霜也号木芙蓉。
好花名盡多重疊,不取枝同取貌同。
悲鴻一聲天雨血,落霞萬頃江飲虹。
水花已盡岸花出,千朵萬朵能白紅。
曾共鴛鴦登繡缛,也随鸂鶒上屏風。
金钗俗插嫌花重,玉手高攀與面重。
弄色合歡無限思,九心千葉為誰容。
朝看花開紅偏淡,暮見花斂紅轉濃。
朝開夕斂如趨市,明日風光移别蘤。
平生愛花入骨髓,白頭出沒與花似。
老我逢花六十秋,花開花落水悠悠。
未吃太平一杯酒,歲歲花開伴白頭。
宋祁 〔宋代〕
一作淮南守,再逢霜豔新。
花前今日酒,卻是去年人。
王安石 〔宋代〕
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濃。
正似美人初醉著,強擡青鏡欲妝慵。
漁家傲(夜飲木芙蓉下)
周紫芝 〔宋代〕
月黑天寒花欲睡。移燈影落清尊裡。喚醒妖紅明晚翠。如有意。嫣然一笑知誰會。
露濕柔柯紅壓地。羞容似替人垂淚。著意西風吹不起。空繞砌。明年花共誰同醉。
詠王宗說園黃木芙蓉
梅堯臣 〔宋代〕
水中兼木末,相拟有嘉花。
玉蕊圻蒸粟,金房落晚霞。
涉江從楚女,采菊聽陶家。
事與離騷異,吾将搴以誇。
木芙蓉菊花盛開
張耒 〔宋代〕
空山岑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對幽。
伴我悠悠過閑日,憐渠灼灼媚窮秋。
清香但欲持供佛,醉舞何妨插滿頭。
此生萍梗難前料,知複明年相見不。
續西園詠木芙蓉後十五韻 其十二
若木扶疏繞一亭,低枝臨水水泠泠。花邊茗椀遲佳客,不信人間有醉醒。
代如臯某拈木芙蓉美人二首 其一
曹家達 〔清代〕
含思脈脈靜娟娟,綽約豐姿不可傳。蘭澤草香醒夢蝶,錦城花事聽啼鵑。
紅顔相照還應妒,青鏡慵妝隻自憐。盈掬芳聲莫遠緻,忍教輕替拒霜研。
王恭 〔明代〕
小池霜冷藕花空,卻有寒枝浥露紅。莫恨芳容生獨晚,好随黃菊傲西風。
吉之南門外見木芙蓉爛開
曾豐 〔宋代〕
小春催出傾城色,笑倚牆頭若招客。芬芳猶帶秋風殘,婀娜豈宜江路側。
詩眼驚紅狂欲呼,熟看似細又似粗。花神留為菊後乘,天意遣作梅先驅。
和陳述古拒霜花
蘇轼 〔宋代〕
千林掃作一番黃,隻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
再贈陳季張拒霜花二首之二
黃庭堅 〔宋代〕
倒著接(上四下離)吾素風,當時酩酊似山公。
且看小檻新花蕊,休泥他家晚菊叢。
顧笑千金延客醉,解酲五鬥為君空。
歡娛盡屬少年事,白發欺人作老翁。
拒霜花
落盡群花獨自芳,紅英渾欲拒嚴霜。
開元天子千秋節,戚裡人家承露囊。
戚郎中紅黃拒霜花
金君卿 〔宋代〕
霜曉禁寒色不摧,若論花品是奇材。
紅如錦帳香囊綻,黃似霓裳舞袖開。
幸與畹蘭同素景,恥随籬槿委輕埃。
郡齋得地逢嘉賞,不逐群英爛漫栽。
歐陽修 〔宋代〕
芳菲能幾時,顔色如自愛。
鮮鮮弄霜曉,袅袅含風态。
蕙蘭殒秋香,桃李媚春醉。
時節雖不同,盛衰終一緻。
莫笑黃菊花,籬根守憔悴。
再贈陳季張拒霜花二首之一
鼓盆莊叟賦情濃,天遣霜華慰此公。
想見尚能迷蝶夢,移栽聞說自蠶叢。
酒傾玉醆垂蓮盡,鱠簇金盤下箸空。
秉燭欄邊連夜飲,全藤折與賣花翁。
生查子(拒霜花)
李處全 〔宋代〕
庭戶曉光中,簾幕秋光裡。曲沼绮疏橫,幾處新妝洗。
紅臉露輕勻,翠袖風頻倚。鸾鑒不須開,自有窗前水。
王炎 〔宋代〕
池上木芙蓉,曉寒摧折之。
綠葉未盡雕,紅芳已先萎。
空得拒霜名,憔悴不得持。
人生亦如此,榮盛須及時。
少壯不久留,老疾仍相随。
騰騰當任運,慘慘徒自悲。
萬古同有盡,華颠無再缁。
及今幸強健,不樂将何為。
楊萬裡 〔宋代〕
木蕖何似水芙蕖?同個聲名各自都。風露商量借膏沐,燕脂深淺入肌膚。
喚回春色秋光裡,饒得紅妝翠蓋無。
字曰拒霜渾不惡,卻愁霜重要人扶。
袁燮 〔宋代〕
誰将名字強稱揚,弱質區區敢傲霜。
霜隕葉枯紅粉落,元來枨也未為剛。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石曼卿也)舊遊處
芙蓉仙人舊遊處,蒼藤翠壁初無路。
戲将桃核裹黃泥,石間散擲如風雨。
坐令空山出錦繡,倚天照海花無數。
花間石室可容車,流蘇寶蓋窺靈宇。
何年霹靂起神物,玉棺飛出王喬墓。
當時醉卧動千日,至今石縫餘糟醑。
仙人一去五十年,花老室空誰作主。
手植數松今偃蓋,蒼髯白甲低瓊戶。
我來取酒酹先生,後車仍載胡琴女。
一聲冰鐵散岩谷,海為瀾翻松為舞。
爾來心賞複何人,持節中郎醉無伍。
獨臨斷岸呼日出,紅波碧巘相吞吐。
徑尋我語覓餘聲,拄杖彭铿叩銅鼓。
長篇小字遠相寄,一唱三歎神凄楚。
江風海雨入牙頰,似聽石室胡琴語。
我今老病不出門,海山岩洞知何許。
門外桃花自開落,床頭酒甕生塵土。
前年開合放柳枝,今年洗心歸佛祖。
夢中舊事時一笑,坐覺俯仰成今古。
願君不用刻此詩,東海桑田真旦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