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零丁洋裡歎零丁,贛江上的惶恐灘為何讓文天祥惶恐?

作者:翻譯看世界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被俘後,寫下這樣的詩句,他所表現出來的忠貞不屈的愛國情懷,激勵了無數人。在這首詩《過零丁洋》中,還有另外兩句大家也很熟悉: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由于這首蕩氣回腸的詩,零丁洋和惶恐灘聲名在外。

零丁洋裡歎零丁,贛江上的惶恐灘為何讓文天祥惶恐?

北宋聯合金國滅遼,之後又被金反手滅掉。南宋偏安江南,紹興議和後,宋金雙方暫時處于和平狀态,但是随着蒙古人快速崛起,金朝也沒逃脫覆滅的命運。1257年,蒙哥汗大舉攻宋,卻死在釣魚城之戰中。忽必烈奪取汗位後,調整攻宋戰略,1273年襄陽城破。三年後,元軍攻至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宋恭帝趙(顯)投降。

零丁洋裡歎零丁,贛江上的惶恐灘為何讓文天祥惶恐?

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大臣擁立趙昰為帝,以圖力挽狂瀾,為南宋續命。1277年,文天祥率軍從廣東梅州攻入江西,收複贛南不少失地。但之後遭敗,退回廣東,在廣東汕尾市海豐縣北五坡嶺兵敗被俘。1279年,崖山之戰(崖門海戰)時,文天祥被元軍用船隻押往崖山戰場(廣東江門新會)。途徑珠江口的伶仃洋時,文天祥望着山河破碎,感慨萬千,寫下《過零丁洋》,以表心迹。

零丁洋裡歎零丁,贛江上的惶恐灘為何讓文天祥惶恐?

零丁洋其實大家都比較熟悉,也叫伶仃洋,是廣東珠江口的一個喇叭形的河口灣,北起東莞虎門,南達港澳,大緻以深圳赤灣——内伶仃島——珠海市淇澳島為界分為内伶仃洋和外伶仃洋,總水域面積約2100平方公裡。

零丁洋裡歎零丁,贛江上的惶恐灘為何讓文天祥惶恐?

伶仃洋的位置非常重要,周邊分布着珠三角最發達的城市,如深圳市、珠海市、廣州市、東莞市、中山市以及香港和澳門等。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橫跨伶仃洋,将香港、澳門同珠三角城市群緊密地聯系了起來。

零丁洋裡歎零丁,贛江上的惶恐灘為何讓文天祥惶恐?

相比伶仃洋的依然為人熟知,如今知道惶恐灘在哪裡的人并不多,因為它除了留下文字的記憶外,已經不見蹤迹。惶恐灘頭說惶恐,文天祥雖然借詩以表達對朝廷風雨飄搖的誠惶誠恐,惶恐灘實際上也确實讓人感到恐懼。

零丁洋裡歎零丁,贛江上的惶恐灘為何讓文天祥惶恐?

惶恐灘,位于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城南約2公裡,龍溪水在這裡彙入贛江。贛江是江西的母親河,發源于贛閩邊界武夷山西麓,由南往北縱貫江西全省,最終注入長江,全長約766公裡。

零丁洋裡歎零丁,贛江上的惶恐灘為何讓文天祥惶恐?

贛江上遊稱貢水,在贛州市城西納章水後始稱贛江。贛州至新幹為贛江中遊,新幹至吳城為贛江下遊。贛江中遊由于地勢複雜,落差比較大(萬安縣最高與最低點相對高差為1087.9米),多峽谷和險灘急流。從贛州至萬安段約120公裡的河段,是贛江最險的江段,礁石險灘星羅棋布,有著名的十八險灘:儲灘、鼈灘、橫灘、天柱灘、小湖灘、銅盆灘、陰灘、陽灘、會神灘、梁灘、昆侖灘、曉灘、武索灘、小蓼灘、大蓼灘、錦灘、漂神灘、惶恐灘。

零丁洋裡歎零丁,贛江上的惶恐灘為何讓文天祥惶恐?

這贛江十八險灘又以最後的惶恐灘最為險惡,灘底怪石多,加上龍溪水在此彙入贛江,到處漩渦。江中還有兩塊巨石時隐時現,隻容一船通過,讓過往船隻無不望而生畏,誠惶誠恐,素有“小三峽”之稱。當地曾有民謠,“惶恐灘,鬼門關,十船過灘九船翻,一船已過吓破膽。”惶恐灘的險惡可想而知,是以也得了個綽号“閻王灘”。惶恐灘原叫黃公灘,蘇轼親自體驗十八灘險後,寫下《八月初入贛,過惶恐灘》:“七千裡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山憶喜歡勞遠夢,地名惶恐泣孤臣。”,正是因為蘇轼的這首詩,黃公灘後來就成了惶恐灘。

零丁洋裡歎零丁,贛江上的惶恐灘為何讓文天祥惶恐?

在相當長的曆史上,自唐末開辟大庾嶺通道後,粵漢鐵路通車前,贛江就是長江和珠江兩大流域的最主要通道。吉安是贛江中遊重要的航運碼頭、貨物集散地,航運、造船業發達,宋朝時在吉安還設有造船廠。身為吉安人的文天祥自然對贛江十八灘非常熟悉,經常往來經過惶恐灘。

零丁洋裡歎零丁,贛江上的惶恐灘為何讓文天祥惶恐?

1274年,文天祥在贛州征兵,從贛江北上抗元,途徑惶恐灘時就曾寫過一首詩《過惶恐灘》:“青山曲折水天平,不是南征是北征。舉世更無巡遠死,當今灘道甫申生?遙知嶺外相思處,不見灘頭惶恐聲。傳語故園猿聲好,夢回江路月風清。” 明末四公子之一方以智被清兵抓住,甯死不降,在被從江西押往廣東途經惶恐灘時,想起了文天祥,趁敵不備跳江殉國。

零丁洋裡歎零丁,贛江上的惶恐灘為何讓文天祥惶恐?

不過,随着1960年萬安水電站的開工建設,至1994年萬安水電站竣工,贛江河道中的礁石大都被炸掉或淹沒在水庫中。贛江十八險灘大多消失,萬安水電站所在地就在在惶恐灘,已經看不到原本的面貌了。不過因為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惶恐灘會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