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想到這個“一案到底”的經偵戲,是近年看過資訊量最大的公安劇

昨晚,由東方衛視、北京衛視聯播的經偵大戲《獵狐》迎來終局一擊。

逃了22集的“老狐狸”王柏林(劉奕君 飾),在經曆移民案、國内資産查封、同夥被捕和洗錢案後,終于被逼入絕境,投案回國。

法外無路,雖遠必誅。有獵狐行動的基本指導方針在,王柏林的歸案不算意料之外,但還是讓觀衆有種郁結開解、浩氣長舒的感覺。

沒想到這個“一案到底”的經偵戲,是近年看過資訊量最大的公安劇

說到底,這是《獵狐》“一案到底”的堅持起了功效。

“一案到底”是個細活。如果把“幾集一案,案案獨立”的系列劇比喻成直接爽快的快節奏剪輯,那麼“一案到底”就像是需要精心設計鏡頭内蒙太奇的長鏡頭。

于是,我們就看到《獵狐》的案情一環扣一環,浪湧向前。

雖然案情全部圍繞王柏林展開,但從開篇就能摸到經偵、刑偵兩條線索,且每條線索都節點清晰。

惡的不斷疊加,人的不斷蛻化。累積到結局,首犯的歸案最終成就了觀衆長舒的一口氣。

受害經曆堆成的醒世錄

在紀錄片和新聞中,經濟犯罪的受害者往往被濃縮成了統計數字,痛很難被感覺、錯也不明就裡。

然而,在那些天文數字的巨額财産、跌入塵埃的逃亡窘境成為坊間話題之前,先有的是不知多少分崩離析的家庭,甚至是數條提前結束的生命。

《獵狐》的前半段最觸動人的,并非對經濟犯罪展現得多專業,而是把它造成的人間悲劇,一組組攤開給觀衆看。

有些人被騙盡身家,因為一個貪字。

這一頭,有你聽風就是雨的投機心理,那一頭就有公司和無良記者串通的輿論表演。這一頭,有你賺了一塊想賺兩塊的僥幸心,那一頭就有大莊操縱股價盯上你手裡的本金。

就像劇中幾場戲勾勒出的那位紅衣老大爺,他把一生積蓄投入股市,幾次提示勸告都枉顧,最終落得家财盡失,讓人可憐又可恨。

沒想到這個“一案到底”的經偵戲,是近年看過資訊量最大的公安劇

也有人被卷入歧途,是因為執着的癡字。

這在楊建群(胡軍 飾)、楊建秋(傅晶 飾)兄妹倆身上展現透徹。

楊建秋被卷入違規放貸,固然有銀行貸款部主任趙海青(喬大韋 飾)的坑蒙拐騙、拉攏腐蝕,但也有她急求出人頭地的好勝心,和好面兒的愚忠愚孝。

沒想到這個“一案到底”的經偵戲,是近年看過資訊量最大的公安劇

楊建秋的沉淪成了楊建群的軟肋,他也有和妹妹一樣的癡性。為了保護所謂家庭完整,他放棄了警察的原則,成為了逃犯的幫兇,也就此過上了惶惶不可終日的生活。

沒想到這個“一案到底”的經偵戲,是近年看過資訊量最大的公安劇

還有人掉入陷阱,是因為一個迷字。

這就不得不提于小卉(鄧家佳 飾)和郝小強(章濤 飾)間的糾葛。《獵狐》中,金融野心家郝小強是個有意味的角色。

沒想到這個“一案到底”的經偵戲,是近年看過資訊量最大的公安劇

他摸得清股市,撬得起資本,動得了輿論,談得出理想。他跟王柏林有本質不同,在風起雲湧的金錢遊戲中,他享受的不是财富,而是用錢去改造一代人生活方式的成就感。

郝小強是個複雜的人,就像演員章濤自己對這個角色的分析一樣,郝小強自我洗腦“他是個騙子,卻從沒說過謊。”

也許,正是這種“改變世界”的孤勇之氣,迷住了于小卉。可是,人生是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即便是“壯舉”,也不能因為目的正義而不顧程式正義。

這是郝小強強大救世邏輯中的漏洞,也是經濟犯罪讓人警醒的深層思辨。

當我們看盡證券交易大廳的悲喜與瘋狂,洞察暗箱操作背後藏着的每一個動機後,便會發現,每一個失足者都并非絕對無辜,被騙走的每一塊錢都是有因的。

他們經曆的痛苦都是類似的,但成為受害者的原因卻不一而足。在對受害者的表現上,《獵狐》前所未有地辯證。

逃犯生涯敲響的警示鐘

《獵狐》的後半段,對逃犯在海外生活的展現,資訊量也大到觸目驚心。

老狐狸王柏林、銀行世家子弟孫銘(王同輝 飾),是一早給自己留下海外後路的一類。鳳凰男趙海青、王柏林的“打手”唐洪(陳楚翰 飾),一個好賭、一個蠻橫,算是做“美國夢”的狂徒。

四個人,雖然身段不同、手法各異,但一番逃亡走下來,都能歸結為“錢散人散”“兜兜轉轉”八個字。

王柏林提前把妻子、女兒送到美國,他原本給自己寫好的劇本是,蟄伏之後把自己洗白成一個合法經營的美國商人。沒想到的是,有逃必追的經偵警在他實作洗白的每一個關鍵步驟打點設卡。

沒想到這個“一案到底”的經偵戲,是近年看過資訊量最大的公安劇

孫銘也一早把妻兒送到美國,做着能功成身退過上美國中産生活的夢。但當他以逃犯的身份來到美國,卻發現已經是妻離子散的牌面。

沒想到這個“一案到底”的經偵戲,是近年看過資訊量最大的公安劇

物質是貧家出身的趙海青唯一的信仰,可是逃亡中最不能保障的就是物質。錢财散盡、舉目無親,白手起家的窮小子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四壁蕭條的原點。

替王柏林背下命案的唐洪信了他許下的“美國夢”,萬萬沒想到大難臨頭連夫妻都要各自飛,更何況是兄弟。于是“美國夢”就變味了,最終演化成了流落肯亞的噩夢。

沒想到這個“一案到底”的經偵戲,是近年看過資訊量最大的公安劇

逃亡肯亞身陷貧民窟的唐洪

在被勸返之前,孫銘曾有這樣的感慨,“我關心的、在乎的,都是我的親人,這跟美國一點關系都沒有。”

這是悔過,也是向所有想要觸碰法律紅線的“騎牆派”的警示。

蠢蠢欲動前,先問一問自己,鑽營斂财究竟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家庭幸福,知不知道最能毀掉一個家的就是不義之财?如果是為了改變命運,那當命運連本帶利向你讨回時,自毀的代價你能不能付得起?

經偵警寫就的追逃筆記

《獵狐》中雖然隻有一組瓜連蔓引的犯罪分子,但追逃的方式卻并非一次性連鍋端,而是艱難的各個擊破。

逃到美國的銀行行長孫銘是勸返投案,流落到捷克的趙海青是街頭逼返,逃到肯亞的打手唐洪是當地警方配合下抓捕,而王柏林則是經過幾輪庭上、庭下的交鋒,最終自首。

沒想到這個“一案到底”的經偵戲,是近年看過資訊量最大的公安劇

在沒有執法權的前提下,中國經偵警如何以柔克剛赢得較量,《獵狐》幾乎展示了一部海外追逃小百科。

回到主角身上,以夏遠(王凱 飾)、吳稼琪(王鷗 飾)為代表的經偵警察,第一次完整展現了這個群體的工作、生活狀态。

他們也曾青澀。 北江經偵支隊時,吳稼琪是個為了查案一愣到底的沖動青年,夏遠也是個一點就着的年輕刑警。

沒想到這個“一案到底”的經偵戲,是近年看過資訊量最大的公安劇

但是經曆陣痛後他們最終成長。親密關系破裂的夏遠,跟自己的師父楊建群互為鏡像。他選擇了堅守原則,最終把自己磨砺成了一把直插經濟罪犯分子心髒的利刃。

吳稼琪則變得穩重細膩,當初一提王柏林就暴脾氣上頭的小姑娘,成了辦案滴水不漏、庭辯能逆風翻盤,連化裝偵查、街頭跟蹤都樣樣拿手的經偵幹将。

沒想到這個“一案到底”的經偵戲,是近年看過資訊量最大的公安劇

《獵狐》引起的話題有很多。開頭,是對經濟犯罪專業戲的驚歎,中期是對金融PUA的争議,後期則是對追逃之艱,逃犯海外生活落差之大的感慨。

但我還想說一說《獵狐》給我帶來的私人感受。

近來,年輕群體裡流行一種說法叫“睡後收入”。顧名思義就是睡着也能增長的财富,換成專業術語就是“被動收入”。

這本來不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市面存在的借用這個概念的推廣,十有八九都是包裝後的網際網路理财,或是根本無效的知識付費。

看了《獵狐》的劇迷們大概都能辨清,“被動收入”首先需要大量資金打底,其他一切打着“睡後收入”的幌子許諾可觀回報的,都是盯上你本金的蠱惑人心。

沒想到這個“一案到底”的經偵戲,是近年看過資訊量最大的公安劇

套用一句《浮士德》中的名言來說,“工作是灰色的,而投機心理長青”。這是人性難掙脫的弱點。如果總是覺得錢在口袋裡蠢蠢欲動,那建議你可以再刷一遍《獵狐》。

【文/鐵皮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