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業風 vs“虛山水”,上海集裝箱園區架起一道“藝術之橋”

作者:文彙網
工業風 vs“虛山水”,上海集裝箱園區架起一道“藝術之橋”

堅韌的竹攏成柔軟而包容的弧狀,呈現流動的情态;後現代工業風濃郁的集裝箱群,構築出井然秩序感……不同風格混搭出的建築綜合體,正是今天在滬揭開面紗的“藝術之橋空間”。

走進寶山區“智慧灣科創園”,城市天空下的這架“藝術之橋”以藝術為連結點,打破了人們傳統印象中的書店空間概念,融合了出版、畫廊、展覽、藝術中心與小型美術館業态,有望成為上海又一處“網紅”人文地标。

工業風 vs“虛山水”,上海集裝箱園區架起一道“藝術之橋”

“藝術之橋空間”所坐落的這片園區承續了工業遺迹風貌,以集裝箱群為建築特色,聚焦3D列印、智能微制造、VR/AR和人工智能機器人四個中心,其中首個3D列印“閱讀小屋”格外吸睛。集園區、社群、育區、展區、商業區和以體育為主的休閑區于一體,這處空間由ACC Art Books、mages Publishing共同打造,堪稱“出版+”的創新探索。

雲集中外畫冊+衍生文創,策展思維賦能空間

漫步空間裡,多個書架及專區涵蓋了藝術畫冊、建築設計、室内設計、景觀設計、工業設計、古董與收藏、攝影畫冊等類别,包括來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泰特美術館、烏菲茲等著名藝術機構的展覽畫冊,多個國際品牌獨家授權的最新圖冊以及大衛鮑伊等影視巨星的影像珍藏集,彰顯了國際藝術設計專業書店的特色。

工業風 vs“虛山水”,上海集裝箱園區架起一道“藝術之橋”

結合“藝術之橋年度系列”項目多年來推動中國藝術家、設計師走向世界的内容輸出,空間内還專設了中國藝術家、設計師海外出版藝廊區,徐冰《從天書到地書》、白明《白——白明瓷藝作品》、張永和《展覽建築》、朱赢椿《蟲子書》、楊明潔《Design Fusion》、本土創造《Refashioning Concrete》等英文版均在此發售。

工業風 vs“虛山水”,上海集裝箱園區架起一道“藝術之橋”
工業風 vs“虛山水”,上海集裝箱園區架起一道“藝術之橋”

今年,“藝術之橋空間”圍繞藝術家、設計師與藝術設計主題,規劃了七場特展。19日同步推出的開幕特展,由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策劃主持,内容取自《上海制造中的設計/Made in Shanghai》,展覽圍繞中國制造發源地上海,精選從早期深受外埠影響的“摩登上海”到建國乃至改革開放後上海工業制造設計中具代表性的單品,進行獨家呈現。

打造都市生活新美學地标,探路“出版+”的可能性

空間更像是展示生活方式的新美學複合店——以藝術設計圖書為底色,聯同室外景觀、室内藝術設計裝置,營造出調性十足的藝術空間生态,開啟了複合書店的經營新範式。

工業風 vs“虛山水”,上海集裝箱園區架起一道“藝術之橋”

作為藝術之橋各類資源的落地視窗,空間秉持了以國際化帶動産業轉型更新的理念,豐富了融延發展的實踐,将成為獨家限量發售藝術品和相關衍生品的釋出空間。王懷慶、蘇笑柏、金宇澄、冷冰川等藝術家的限量石版畫将以不同形式進行展出發售。“藝術之橋空間”與“本土創造”“羊舍”等設計品牌的聯名款産品線上線下同步推出。

無論是空間外部竹編藝術裝置,還是内部中庭核心的藝術裝置Y支架“虛山水”,都蘊含着藝術家的匠心與巧思——四川竹編藝術家劉前興,帶着整個團隊在地編織20多天,提升了空間的辨別性和靈動性;楊明潔将一個個拼接穿插的“Y”字,搭建出重重複構的視覺空間,再與中庭保留的生長的樹呼應,講述着來自自然、模仿自然、回到自然的過程。

工業風 vs“虛山水”,上海集裝箱園區架起一道“藝術之橋”
工業風 vs“虛山水”,上海集裝箱園區架起一道“藝術之橋”

此外,空間中使用回收混凝土制成的桌椅展台,出于設計師許剛在2011年創立設計品牌“本土創造”,其旗下“農造+治愈所”咖啡也成為該品牌在滬的首家落地概念店,“農造”飽含農耕溫度,就連所使用的飲品杯都傳達可持續理念——紙杯都是将制糖剩餘的甘蔗渣回收,作為木材的替代原料制作而成。

為呼應寶山智慧灣園區的整體概念空間,“藝術之橋空間”室内部分與戶外空間通過徐衛國帶來的3D列印建築進行了概念上的連結:除了園區内已經完成的實體3D列印橋外,未來3D列印閱讀小屋将成空間戶外庭院的組成部分。

這樣的“橋”,你去打卡了嗎?

作者:許旸

編輯:陸纾文

圖檔:許旸 攝 以及書店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