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作者:紀人物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她是清皇朝貴族,一個不愛富貴隻愛藝術的皇家格格。

她是民國名媛,其名氣不亞于“中國的英格麗·褒曼”阮玲玉。

她是愛國女巾帼,抛棄光環生涯為民族存亡赴湯蹈火。

她就是上海交際花英茵,鐵血鑄就的中華脊梁!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前些年電影《風聲》上映,英家的後代演員,也就是英若誠的兒子英達,接受《東南快報》的采訪,他說《風聲》很大程度上是對他的姑奶奶,也就是英茵的緻敬。

此時,電影《風聲》中顧曉夢的原型人物英茵,作為演員和特工的雙重身份,才慢慢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1916年3月28日,英茵出生于北京,原名英潔卿。她的父親是鼎鼎大名的《大公報》的創辦人英華(斂之),母親愛新覺羅·淑仲更是滿清正宗皇族,她的哥哥是曾為台灣大學英文系主任的英千裡(骥良)。

自小就喜歡彈琴唱歌跳舞,妥妥的文藝女生。她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子,自然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父母兄長無不把她捧在手心。但就是這麼一個本可以安穩幸福過一生的女孩子,為了國家,毅然決然地投身革命事業。

英茵是一個非常能吃苦的女孩子,身上并沒有身為富家千金的驕縱柔弱之氣。為了實作自己的藝術夢想,她可以隻身去上海的舞團學習;為了将舞蹈練得更好,她不怕辛苦,每日都認真練習。

努力就會有收獲,她的表演終于被人看到了,得到了上台表演的機會。之後她還投身于電影行業,要知道當時的電影女明星那真的是鳳毛麟角。

在1930年,14歲的英茵離開了家庭提供的溫室,毅然報考了當時在北京演出的明月歌舞團。在這裡,英茵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她。

1931年,英茵為了追尋藝術之夢來到上海,加入了著名的明月社,有幸與徐來、王人美、黎莉莉、胡笳、薛玲仙等名角同台飙戲,基于英茵非凡的藝術天賦,很快在衆多大腕中嶄露頭角,成為明月社的頭牌演員。1932年,在明月社集體參演的歌舞片《芭蕉葉上詩》中,英茵第一次走上銀幕,進而踏上了輝煌的電影藝術之路,那時她才剛滿16歲。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從此以後,她所參演的電影如《健美運動》、《王先生的秘密》、《桃花夢》、《小姨》、《小玲子》、《新舊上海》、《十字街頭》等享譽上海灘,給觀衆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英茵的藝術天賦不僅展露在電影上,在話劇舞台上依然獨領風騷,尤以飾演《日出》中交際花陳白露的角色最為叫座。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1936年,英茵離開歌舞團,進了明星影片公司。本來她一心隻顧拍電影,可随着全面抗戰的開始,演藝界的人士都被迫離開上海,英茵也是其中一員,她被派去大後方重慶拍電影。雖然生活條件艱苦,可比起上海那座“孤島”,英茵在重慶是過着安全的生活,但她本人内心卻無法對國家存亡坐視不管。香港導演費穆打電報給她說:“我們要重回‘孤島’去了,你願意一起去嗎?”,英茵毫不猶豫地回了一個字,“好!”。

那個時候的英茵,早已決定好了不惜一切解救民族,包括犧牲性命。

不曾想,昔時銀幕上充當配角的“平庸”演繹,正為着英茵日後的諜報事業埋下了精妙的伏筆。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1937年6月,英茵主演了由宋之的(dì)編劇,沈西苓導演的四幕話劇《武則天》。

主角甄選過程中,英茵經曆不少波折終于獲選,但女主角仍暫定為AB制。B角是郁達夫的侄女,畫家郁風,當時借用了“聞郊”為假名。

首演日,英茵演畢即博滿堂喝彩,一再返場答謝。本該B角輪演,劇社出于聞郊缺乏獨挑大梁的舞台經驗等考量,決定由英茵一演到底。

這部由業餘實驗劇團排演的曆史劇相當賣座,在卡爾登戲院演足兩月。炎夏悶熱,戲服層層疊疊,每場演出英茵均在汗流浃背中謝幕。同時,緊密的場次安排,也讓她的嗓子不得不接受超負荷的挑戰。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鑒于在電影圈成績平平,為了穩穩立足于這個話劇前途中尤其重要的岩點,她不敢懈怠。

不負所望,《武則天》讓英茵在話劇界炙手可熱。除此之外,她的文章寫得也非常精彩。還被譽為“上海影視界才女”。

然而,時局不遂個人錦程。

抗戰爆發後,英茵随一支抗日演劇宣傳隊到達重慶。不久,她回到抗戰最前線上海,在那裡結識了國民黨駐滬專員、軍統的抗日秘密工作者平祖仁。

1937年末,國民政府遷移到重慶,英茵也随着丈夫來到重慶。在此期間,英茵的表面工作仍是演職人員,她依舊活躍于熒屏上。在此期間,英茵與平祖仁之間的感情迅速升溫,經常一起外出,有時兩人會在住所裡過長達數個月的“二人世界”。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在普通人眼中看來,英茵與平祖仁完全是一對熱戀鴛鴦。實際上,在此期間英茵經常喬裝打扮成交際花,誘殺漢奸、日寇。據悉,在此期間,上海有7件重大諜報案涉及英茵,總共有九名死于非命的敵人與英茵有直接關系,還有6名漢奸被特工暗殺。

1939年9月1日,德國襲擊波蘭;兩天後,英法對德宣戰,二戰正式爆發;再兩天後,汪僞政權在上海建立特工組織,機構設在極斯菲爾路76号(今萬航渡路435号),同二陳的中統、戴笠的軍統形成對抗。英茵加入到婦女俱樂部(中共上司的抗日組織),利用自己的身體,不惜色誘那些日僞高官,從中套取情報,然後再由特工将其暗殺,但随着日本特務的懷疑,她隻能放棄這種方式去救國。

1940年她搬到了法租界的西區居住,10月底的下午,她從俱樂部回家後,剛想下黃包車,聽到兩聲槍聲,巡捕沒什麼收獲就此離開,而刺客也順勢逃走,但沒多久一個年輕人從車底爬出來,英茵察覺對方很是面熟,這才知道是上海方面的專員平祖仁。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她立馬來到對方身邊,拉着他就要離開。平祖仁雖然不解,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經被日僞特務盯上,是以在英茵的安排下住上了秘密地方,兩人一見如故,總會聊很多話題,尤其是對抗日更是熱血,時間長了兩人都對彼此産生吸引,成為相敬如賓的伴侶,盡管平祖仁已經結婚,但她還是不介意。

後來,平祖仁被捕的消息傳來,着實讓英茵吃了一驚,也慌了神。可這個時候,她突然想到了一個可以救命的人——袁殊。她記得有人說過,袁殊與“76号”的頭目李士群是莫逆之交。是以,她什麼也顧不上了,趕忙去尋找袁殊,請求他的幫忙。

見了袁殊後,他也信誓旦旦地表示,隻要他一句話,就可以救下平祖仁一條命,可是他卻提出了讓英茵委身于他的要求。英茵無可奈何,隻得含淚屈從。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可盡管如此,1942年1月8日,她的戀人平祖仁,被惡名昭彰的汪僞七十六号槍決于南京中山北路刑場。英茵運回了平祖仁的屍體,花大價錢将平祖仁頭部彈洞修補好,安葬于萬國公墓,并在平祖仁的墓地旁給自己也買下了位置。因為她知道在平祖仁過世後,自己也離死不遠了。

後來,也許是因為她決心赴死,再也沒有人從她的眼睛裡看到過悲傷。一次,著名導演屠光啟,聊起平祖仁。英茵并沒有說她與平祖仁的關系,隻是說她在重慶時就認識了平祖仁,他們關系非常好。她親如弟弟的屠光啟開玩笑說:“萬一有一天你有不測,我會盡一切力量,替你辦後事。”英茵卻認真了,鄭重地和屠光啟立下了約定。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英茵察覺到日寇已經發現自己的身份,既憂心日本人來調查,株連同志,又恐怕無法承受入獄後的酷刑。

1942年1月19日,上海國際酒店,一名年輕貌美的女子登記名為“幹淨”。當時負責登記的服務生見她獨身一人,年輕漂亮,不由得多加留意了幾分。

于是在英茵進入房間的時候,服務員敲門詢問要不要服務?但是此時她卻很不耐煩:“不要打擾我。”

服務員心存疑惑,然而第二次進行敲門的時候,對方卻發火了:“别煩我,再敲門就舉報你”。

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在房間裡面能做什麼?服務員懷着疑惑再次敲門的時候,卻久久得不到回應,在他意識到不對勁的時候,破門而入。

英茵已經将鴉片和大量的安眠藥摻入到烈酒當中,在沒有絲毫的猶豫之下便一口喝了下去。藥物很快便起了作用,她痛苦地躺在床上不停地翻滾着,不久之後就中毒身亡了。

當服務員立刻撬開了房門,隻見這位女子已經昏迷在了床上,床頭擺着生鴉片、安眠藥和烈酒等物品。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女子馬上被送往了醫院,由于服毒時間太久,她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

這起自殺案件,立刻在上海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自殺前,英茵曾留下一封遺書,是寫給合衆電影廠廠長陸潔的,14天後遺書被發現,内容寫得十分隐晦:

“陸先生,我因為……不能不來個總休息,我存在您處的兩萬元,作為我的醫藥葬費,我想,可能夠了。英茵”

遺書裡面閃爍其詞非常隐晦,原來是因為害怕敵人會追查到這封信,她怕會給陸先生帶來麻煩。

英茵“殉情”之謎:英達說,演《風聲》是向他的姑奶奶緻敬

英茵生前為平祖仁親自購墓地,死後朋友将兩人合葬在一起。

英茵的可敬之處在于,她死後給人一種錯覺,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她是為情而死。她癡迷的戀人平祖仁被捕了,别人不去救,她去救,不惜一切代價去救;平祖仁死了,沒人去收屍,包括平祖仁的老婆,但她去收屍;她去為他買墓地;然後她又自殺。這一切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顯然是一種"殉情"。

三年之後,抗戰勝利,一些戰時材料才開始披露一些鮮為人知的案卷。而英茵為抗戰所做的貢獻,不會被人們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