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瓴人工智能學院與新聞學院召開“AI+新聞”跨學科研讨會

作者:潇灑高校圈

10月2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新聞學院、智能社會治理跨學科交叉平台、國家治理與與論生态研究院和未來傳播研究所聯合主辦的“AI+新聞”跨學科研讨會召開。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胡百精出席會議并緻辭。

高瓴人工智能學院與新聞學院召開“AI+新聞”跨學科研讨會

新聞學院執行院長周勇,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執行院長文繼榮先後緻辭。新聞學院副院長李彪,國際新聞與傳播系主任張迪,教授李沁,副教授陳陽、唐铮、劉東、潘文靜、塔娜;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窦志成,教授徐君、宋睿華、祁琦,準聘副教授蘇冰、劉勇、許洪騰,準聘助理教授王子賀、陳旭、胡迪、沈蔚然、周骁、李崇軒,博士後研究員張骁、朱倩男、高澤峰等參加會議。會議由文繼榮和張迪共同主持。

研讨會上,胡百精表示,在智能社會時代,單一學科已經不能解決複雜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隻有在多學科融合當中才更容易産生新的創造性成果。人工智能技術與新聞傳播學交叉融合的重要性亦無需贅述。高瓴人工智能學院成立短短兩年以來,已成長為富有朝氣、蓬勃向上,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學科轉型未來趨勢的學院,成績值得肯定。新聞學院是國内首批獲得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的學院,擁有新聞學、傳播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也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依托機構。在教育部開展的四次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新聞傳播學科蟬聯第一。兩院團隊之間一直有着強烈的合作意願,希望雙方能借由此次會議确立切實的整建制方案,厘清目标和可能存在的困難,在聯合開展“AI+新聞”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上做出有影響力的成果。

周勇就人才培養、課程建設、科研創新、智庫建設等方面的合作提出了建議。他表示,在教學層面,新聞學院已有一些課程嘗試将人工智能應用于新聞實踐,下一步,希望能在課程建設上結合新聞傳播學科的特點和需求,合作打造出一兩門“AI+新聞”課程作為先導,并建議将人才培養側重點放在專碩領域。在科研層面,人工智能技術如能作為入新聞傳播學實踐的前沿技能,定能大幅提高傳統學科的科研能力,希望在今後“雙一流”建設工作中,立足于為整個新聞傳播學科提供一些基礎性支撐作用,運用AI來推動建立、盤活公共資料資源庫,進而提升科研成果水準,起到示範引領作用。在智庫建設層面,新聞學院于2020年成立了國家治理輿論生态研究院,旨在建成新時代輿論生态研究、評價與決策支援的引領性平台,依托該平台,兩院團隊在輿情智能化識别、預判、全球虛假資訊有效識别等方向均有很多值得合作探索的研究課題。

塔娜、宋睿華及其團隊分别在會上做了“人工智能新聞(AI Journalism)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文瀾’:面向通用了解的中文多模态預訓練模型”“‘中國人民大學交叉學科研究資料與工具平台’建設情況及功能介紹”的主題報告。

在開放研讨環節,兩院教師分别介紹了個人研究中可應用于“AI+新聞”交叉領域的工作,包括智能主播、人機互動與傳播、社會網絡分析、事實核查、新聞推薦算法及其中的博弈論機制設計、傳播系統公平性可解釋性、計算美學、多模态内容創作等。與會專家還圍繞交叉學科的課程設定、人才培養,以及科研合作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高瓴人工智能學院與新聞學院召開“AI+新聞”跨學科研讨會

文繼榮表示,探索人工智能驅動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新範式是高瓴人工智能學院的一項重要建設任務。學院已在這一方向做了大量基礎性支撐工作,近期還将跨學科研究發表的成果認定辦法納入了考核方案。“AI+新聞”跨學科研究的推進,是一項具有人大特色的交叉學科研究工作。如果能在新聞學院人才培養環節增加人工智能學科技能這一闆塊,他們将成為我國第一批精通新聞領域知識,同時又擁有人工智能技術背景的重要人才儲備力量,未來定能成為有影響力的行業開拓者。希望兩院教師多交流,共同探索“AI+新聞”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培養新模式,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

此次會議為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跨學科交叉平台策劃發起的“人工智能+X”交叉學科系列研讨第二場。該跨學科平台依托于高瓴人工智能學院,旨在通過建設面向全校、服務全校的一站式新型學科交叉研究平台,建立具有人大特色的人工智能跨學科交叉研究方法,探索人工智能驅動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新範式,産出服務國家戰略推動智能社會發展的決策咨詢成果,為深度參與全球智能社會治理做出中國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