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語言的謀略(五十六)求見的智慧:甯戚見宋桓公第十二輯 求見的謀略與技巧(1)一 用歌聲吸引注意力1. 甯戚見宋桓公注: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作者:鐘百超
語言的謀略(五十六)求見的智慧:甯戚見宋桓公第十二輯 求見的謀略與技巧(1)一 用歌聲吸引注意力1. 甯戚見宋桓公注: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文/鐘百超

一國之君往往都有一定的城府,甚至愛擺架子。作為一個普通人要想見一面,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是仇人更是難上加難。可是難歸難,倘若想要展示個人才華,謀求出路,或者有涉及國家利益的重大事情,即使再難,也要想法設法見上一面。甯戚頗有學識,一心想得到齊桓公的重用,便趁齊桓公路過之際,叩牛角而歌,果然得到齊桓公的接見,并受到重用;勃鞮幾次奉命刺殺晉文公不成,得知呂省、郤芮又要自己再次去刺殺晉文公時,便有悔悟之心,于是深夜往見狐偃,求其引見文公,将呂省、郤芮陰謀告知。文公深惡勃鞮,不肯相見。勃鞮乃曉以利害,文公終于召勃鞮入宮;晉文公重耳逃難之時,頭須曾經竊取重耳的庫藏,緻使行資缺乏,乞食曹、衛。得知晉文公已經寬恕了勃鞮,又免呂、郤之難,也想得到寬容,于是說自己來見文公有安晉國之策,晉文公果然捐棄前嫌,召頭須入見;齊威王日事酒色,聽音樂,不修國政。九年之間,韓、魏、魯、趙悉起兵來伐,邊将屢敗。鄒忌憂心如焚,一心想進谏齊威王,便抓住了齊威王好音的心理,自稱知琴,以會琴的方式得到齊威王的接見,并受到重用…。得到君王的接見是得到重用或赦免的前提,學習和掌握求見的方式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個有才華的人如果要想出人頭地,建功立業,就必須得到君王的重用,否則就隻能空有抱負。要想得到君王的重用,要麼找人推薦,但是會很難;要麼就自己想辦法,讓君王知道自己。如何讓君王知道自己呢?首先就要想辦法讓君王見到自己。隻要有面君的機會,就有可能得到重用。君王往往都會随軍作戰或者出巡,而且聲勢浩大,利用這種機會未嘗不是好辦法。

卻說管仲有愛妾名靖(靜),锺離人,通文有智。桓公好色,每出行,必以姬嫔自随。管仲亦以靖從行。是日,管仲軍出南門,約行三十餘裡,至峱(撓)山,見一野夫,短褐單衣,破笠赤腳,放牛于山下。此人叩牛角而歌。管仲在車上,察其人不凡,使人以酒食勞之。野夫食畢,言:“欲見相君仲父。”使者曰:“相國車已過去矣。”野夫曰:“某有一語,幸傳于相君:“浩浩乎白水!”使者追及管仲之車,以其語述之。管仲茫然,不解所謂,以問妾靖。靖曰:“妾聞古有《白水》之詩雲:“浩浩白水,鯈鯈(條)之魚,君來召我,我将安居?’此人殆欲仕也。”管仲即命停車,使人召之。野夫将牛寄于村家,随使者來見管仲,長揖不拜。管仲問其姓名,曰:“衛之野人也,姓甯名戚。慕相君好賢禮士,不憚跋涉至此。無由自達,為村人牧牛耳。”管仲叩其所學,應對如流。歎曰:“豪傑辱于泥塗,不遇汲引,何以自顯?吾君大軍在後,不日當過此。吾當作書,子持以谒吾君,必當重用。”管仲即作書緘,就傳遞甯戚,彼此各别。甯戚仍牧牛于峱山之下。齊桓公大軍三日後方到,甯戚依前短褐單衣,破笠赤腳,立于路旁,全不畏避。桓公乘輿将近,甯戚遂叩牛角而歌之曰:

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鯉魚長尺半。生不逢堯與舜禅,短褐單衣才至骭(贛)。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桓公聞而異之,命左右擁至車前,問其姓名居處。戚以實對曰:“姓甯名戚。”桓公曰:“汝牧夫,何得譏刺時政?”甯戚曰:“臣小人,安敢譏刺?”桓公曰:“當今天子在上,寡人率諸侯賓服天下,百姓樂業,草木沾春,舜日堯天,不過如此。汝謂‘不逢堯舜’,又曰:‘長夜不旦’,非譏刺而何?”甯戚曰:“臣雖村夫,不睹先王之政。然嘗聞堯舜之世,十日一風,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鑿井而飲,所謂‘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是也。今值紀綱不振,教化不行之世,而曰舜日堯天,誠小人所不解也。且又聞堯舜之世,正百官而諸侯服,去四兇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今明公一舉而宋背會,再舉而魯劫盟,用兵不息,民勞财敝,而曰‘百姓樂業,草木沾春’,又小人所未解也。小人又聞堯棄其子丹朱,而讓天下于舜,舜又避于南河,百姓趨而奉之,不得已即帝位。今君殺兄得國,假天子以令諸侯,小人又不知于唐虞揖讓何如也!”桓公大怒曰:“匹夫出言不遜!”喝令斬之。左右縛甯戚去,将行刑。戚顔色不變,了無懼意,仰天歎曰:“桀殺龍逢,纣殺比幹,今甯戚與之為三矣!”隰(西)朋奏曰:“此人見勢不趨,見威不惕,非尋常牧夫也。君其赦之!”桓公念頭一轉,怒氣頓平,遂命釋甯戚之縛,謂戚曰:“寡人聊以試子,子誠佳士。”甯戚因探懷中,出管仲之書。桓公拆而觀之。書略雲:

臣奉命出師,行至峱山,得衛人甯戚,此人非牧豎者流,乃當世有用之才,君宜留以自輔。若棄之使見用于鄰國,則齊悔無及矣!

桓公曰:“子既有仲父之書,何不遂呈寡人?”甯戚曰:“臣聞‘賢君擇人為佐,賢臣亦擇主而輔。’君如惡直好谀,以怒色加臣,臣甯死,必不出相國之書矣。”桓公大悅,命以後車載之。是晚,下寨休軍,桓公命舉火,索衣冠甚急。寺人貂曰:“君索衣冠,為爵甯戚乎?”桓公曰:“然。”寺人貂曰:“衛去齊不遠,何不使人訪之?使其人果賢,爵之未晚。”桓公曰:“此人廓達之才,不拘小節,恐其在衛,或有細過。訪得其過,爵之則不光,棄之則可惜!”即于燈燭之下,拜甯戚為大夫,使與管仲同參國政。甯戚改換衣冠,謝恩而出。[東周列國志第110頁]

[分析:甯戚想見齊桓公,就穿着短褐單衣,破笠赤腳,立于路旁,看見桓公乘輿将近,于是就叩牛角而唱歌,以此來吸引桓公注意力。桓公聞而異之,救命左右擁至車前,問其姓名居處。甯戚才得以見桓公,并乘機顯露才華,得到桓公重用。]

語言的謀略(五十六)求見的智慧:甯戚見宋桓公第十二輯 求見的謀略與技巧(1)一 用歌聲吸引注意力1. 甯戚見宋桓公注: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