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北朝名臣(13)崔鴻:為整理曆史,花光家産,對後世影響深遠

作者:少爺看史書

崔鴻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曆史學家,,他的家族多數人都是當官的,尤其他的伯父是北魏記錄曆史的官員,是以對他的影響比較大。

他的伯父崔光也是著名的史學家,在北魏是太子的師傅,還曾經參加北魏國書的記錄。

南北朝名臣(13)崔鴻:為整理曆史,花光家産,對後世影響深遠

因為他記錄和整理了曆史的書籍,深知道曆史書籍的不完善,也很急迫能找一位能夠擔當這一職務的的人才。

崔鴻從小深受他的影響,對曆史很是癡迷,也有自己的了解,長大後的他就有一個理想,能夠寫一本對曆史描述很真實,也很完善的曆史書籍。

他所想寫的書籍可不僅限于北魏這一個國家,他想把整個南北朝十六國全部整理出來。

因為他知道整個南北朝,從西晉戰亂開始,他們各自建立自己的政權,雖然他們都是少數民族,但是畢竟建立了政權,也可以說在曆史上也可以代表一個時代。

南北朝名臣(13)崔鴻:為整理曆史,花光家産,對後世影響深遠

是以他感覺應該記錄一下這個時期,把這時期的經驗與教訓傳遞下去,讓後人對這段曆史有一定的了解。

各個政權都有自己的國史,但都是記錄自己國家的曆史,并且還很不完善,不是由于時間長久的關系殘缺不全,要不就是各國之間互相打仗,滅掉一個國家曆史的書籍沒人整理就弄沒了。

崔鴻有了這個想法之後就開始收集這十六國的資料,因為崔鴻打算開始寫史書的時候北魏剛遷都不久,各個國家的書籍比較分散,找起來很不容易,他為了來找這些東西花光了自己所有的家産,最後連寫曆史的稿紙都買不起。

南北朝名臣(13)崔鴻:為整理曆史,花光家産,對後世影響深遠

因為生活的現狀這部記錄曆史的書籍一直寫了六個年頭,到506年的時候《十六國春秋》基本成稿。

但是最後還剩五卷沒有寫完,他為了寫好剩下的這五卷他一直等了二十多年,在這二十年内他也是四處尋找這些資料。

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到522年的時候《十六國春秋》才算真正的完成。

崔鴻的這部《十六國春秋》是當時記錄最全,對曆史包括人物記錄最完整的一部史書。

南北朝名臣(13)崔鴻:為整理曆史,花光家産,對後世影響深遠

記錄了以晉的為正統的事迹,是以他怕被治罪一直沒有被公開,直到他死後才公布出來。

此書公開後産生了很大的反響,這部《十六國春秋》把中國曆史上十六國這個重要的階段記錄的很是詳細,也成了後人研究十六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曆史文獻。

南北朝名臣(13)崔鴻:為整理曆史,花光家産,對後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