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柑橘害蟲矢尖蚧蚧殼蟲危害有多嚴重?這樣可以防治分布與寄主為害症狀形态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作者:四川宗富果業

矢尖蚧又稱矢尖盾蚧、矢根介殼蟲、尖頭介殼蟲,屬同翅目盾蚧科。常見的為害症狀是以雌成蟲和若蟲固定在柑橘葉片、枝梢和果實上吸食汁液,導緻葉片卷曲發黃凋落,枝條枯死,果實不能充分成熟,果味變酸,對橘農造成非常嚴重的困擾。

為此需要對柑橘矢尖蚧進行系統的認識、了解,采用針對性防治方法,将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柑橘害蟲矢尖蚧蚧殼蟲危害有多嚴重?這樣可以防治分布與寄主為害症狀形态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柑橘矢尖蚧為害柑橘果實

國内分布于山西、陝西、山東和各柑橘産區。國外日本、印度及大洋洲、北美洲有分布。

矢尖蚧是果農皆知的一種大害蟲,其對柑橘的為害最為嚴重,成災面積廣,暴發頻率高,農藥品種和用量多,經濟損失大。寄主植物有柑橘、橙、柚、柿、桃、梨、杏、葡萄、茶。

柑橘害蟲矢尖蚧蚧殼蟲危害有多嚴重?這樣可以防治分布與寄主為害症狀形态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矢尖蚧為害柑橘葉片、枝條和果實,吸取營養液。輕則使葉褪綠發黃,果皮固滿蟲殼,被害點青而不着色,影響商品價值,重時樹勢嚴重衰退,不能抽枝和結果乃至全株死亡。

矢尖蚧為害嚴重的樹,柑橘炭疽病常混同發生,促使橘株早枯。

柑橘害蟲矢尖蚧蚧殼蟲危害有多嚴重?這樣可以防治分布與寄主為害症狀形态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柑橘矢尖蚧為害柑橘植株導緻枯死

1、矢尖蚧雌成蟲 矢尖蚧雌成蟲介殼長2.4~3.8mm,寬約1mm,褐色,殼緣有白邊。前端尖後端寬,背中有1條縱脊,形若矢。第一、第二齡的蛻皮殼位于前端,橙黃色,雌成蟲橙黃色,長1~2mm,寬0.6~1mm,胸部長,腹部短,前、中胸分布不明顯。

雄成蟲介殼狹長形,由白色蠟質粉絮物組成,介殼背部有3條縱脊,兩側平行,蛻皮殼位于前端,長1.3~1.6mm;群聚成片,在葉上呈粉堆,雄成蟲長約0.5mm,翅1對無色透明,翅展約1.6mm,後翅為1根平衡棒。

柑橘害蟲矢尖蚧蚧殼蟲危害有多嚴重?這樣可以防治分布與寄主為害症狀形态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柑橘矢尖蚧導緻幹葉、枯枝

2、矢尖蚧雄成蟲 雄成蟲觸角11節,眼黑色,腹末端具針狀交尾器,其長度約為胸、腹總長度的一半;卵橢圓形,大小為0.2mmx0.1mm,橘黃色,光滑。

剛孵化幼蟲橘黃色,扁平,長0.25mm,寬0.15mm,觸角淡棕色,7節,腹末端有尾毛1對,喜遊動爬行。

2齡若蟲定居吸食,淡黃色,長1mm,寬0.6mm,眼深褐色,觸角、胸、腹分節明顯,縱脊清晰,尾須消失,雌雄可辨。

雄的腹部節數比雌性多1節,且頭部長有數根細長的蠟絲,體色也稍深。

預蛹為2齡雄若蟲蛻皮而成,長0.7mm,寬0.3mm,長卵圓形,橙黃色。眼黑褐色,口針消失,觸角和足等附膠緊貼體軀。蛹橘黃色,長0.8mm,寬0.3mm,觸角分節明顯,3對足漸伸展,尾片突出。

柑橘害蟲矢尖蚧蚧殼蟲危害有多嚴重?這樣可以防治分布與寄主為害症狀形态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柑橘矢尖蚧為害枝、葉

貴州、四川、江西、湖北和湖南等省橘區1年發生2~3代,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和重慶的一些地區,年發生3~4代。

各代重疊嚴重,多以受精雌蟲越冬,卵産于母體介殼下,數小時可孵化出若蟲,孵化率高達80%以上。

在3代區,以越冬代(第三代)雌蟲産卵最多,每頭産150~160粒;第一代次之,為120~150粒;第二代最少,一般20~40粒。從孵化和發育品質看,若蟲數量多成蟲量少、雄蟲多雌蟲少。

柑橘害蟲矢尖蚧蚧殼蟲危害有多嚴重?這樣可以防治分布與寄主為害症狀形态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柑橘矢尖蚧為害葉片狀

由于各世代雌蟲産卵量差異很大,是以田間為害高峰和為害程度均與此相一緻。在貴州都勻,橘園矢尖蚧發生情況為4月中下旬至5月初越冬代成蟲産卵。

5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蟲為害高峰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第二代蟲為害高峰;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為第三代為害高峰,并以雌成蟲于11月下旬進人越冬。

卵期極短,平均1h左右。雄蚧各代第一齡若蟲期分别為18~23d、14~18d和16~21 d,平均20.6d、16.8d和17.2d。

2齡若蟲期為10d左右;前蛹期1~2d;蛹期3~6d;成蟲壽命1~3d,趨光性很強,可以誘集預測發生期。

柑橘害蟲矢尖蚧蚧殼蟲危害有多嚴重?這樣可以防治分布與寄主為害症狀形态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柑橘矢尖蚧為害葉片

矢尖蚧行兩性生殖,不能孤雌生殖。雌成蟲交配後在日平均溫度升達19℃時開始産卵,降至17C以下即停止産卵。

卵産在介殼下母體後端,卵的孵化率很高,可達87%~100%。初孵若蟲行動活潑,四處爬行,尋找适當部位,并能随風或動物傳播到遠方,活動1~3h後即固定吸食汁液。

足逐漸變小,翌日體上開始分泌蠟質,2~3d後蟲體中部分泌灰色薄蠟質,逐漸擴大覆寫體後部,2齡雌若蟲形成柔軟膜狀介殼,蛻皮前出現縱脊和皺紋。

雄若蟲在2齡後分泌白色棉絮狀蠟質,逐漸形成介殼,在介殼下脫第二次皮變為前蛹,再蛻1次皮變為蛹,然後羽化為成蟲。

雌蚧分散寄生為害,雄蚧絕大部分群集在葉背為害。開始大多在樹冠下部和内層隐蔽部分呈星點狀發生,以後逐漸向上部和外層蔓延。在隐蔽或樹冠大不通風透光的橘園,常為害嚴重。

1~2齡雌若蟲和1齡雄若蟲及雄成蟲對藥劑敏感,2齡雄若蟲有介殼覆寫而不易殺傷,雌成蟲抗藥力最強。

柑橘害蟲矢尖蚧蚧殼蟲危害有多嚴重?這樣可以防治分布與寄主為害症狀形态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柑橘矢尖蚧危害葉片

1、農業防治 冬季修剪整形時,為害一般的橘樹,剪除帶蟲的被害枝梢,散堆在果園四周,不銷毀。

因為蟲體在被剪枝葉上不再繼續對活樹産生為害,但寄生在雌成蟲體内的許多天敵如黃金蚜小蜂、矢尖蚧蚜小蜂等卻得以儲存,翌年春季飛到第一代若蟲上寄生。

對于受本蟲和炭疽病混合為害的瀕死樹,化學農藥就是将樹上所有害蟲殺死,也難恢複其旺勢。必須在冬季樹株休眠時,進行重截剪,留下十餘枝骨幹枝,施足底肥,春梢抽發時按方位、層次抹弱留強,護成新的樹冠,兩年便可成為豐産樹。

柑橘害蟲矢尖蚧蚧殼蟲危害有多嚴重?這樣可以防治分布與寄主為害症狀形态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柑橘矢尖蚧

2、藥劑防治 防治政策是控兩頭壓中間(代),由于越冬代雌蟲産卵期長、卵量大,是以在為害嚴重的園地,防治第一代一般要進行2次。對矢尖蚧蟲量不大的果園,不防、兼防或全年僅防1次。

選擇藥劑以無毒高脂膜、95%機油乳劑或對天敵毒性小的品種為宜。以若蟲分散轉移期施藥效果好,蟲體無蠟粉和介殼,抗藥力弱。

可用240g/L螺蟲乙酯4000~5000倍液、10%吡丙醚乳油1000~1500倍液、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30%硝蟲硫磷乳油750倍液、40.7%毒死蜱800~1500倍液、2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也可用礦物油乳劑,夏季用含油量0.5%,冬季用含油量3%~5%。

在第一代若蟲發生期,用24%螺蟲乙酯懸浮劑4 000倍液噴霧-一次,可有效防治此蟲為害。噴霧樹冠葉正背兩面和枝果,小若蟲高峰期施藥。

3、生物防治 保護利用天敵。

繼續閱讀